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机械化向自动化高度发展,六十年代出现了工业机器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某些变化。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又一次鼓吹“机器创造价值”的谬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新的挑战。他们宣称技术越进步,机器越发达,资本对财富生产的贡献就越大,而劳动对生产财富的贡献就越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他们甚至宣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而是工人剥削了资本家。早在1958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路易斯·凯尔索和摩铁麦·杰·阿德勒在他们合著的《资本家宣言》中就认为,今天美国工人对财富生产的贡献不到10%,资本工具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是90%以上,而70%的收入却分配给劳动的  相似文献   

2.
圆舞曲也叫“华尔兹”(waltz)是流传最广的舞曲。圆舞曲的原词大约出现在780年前后,但类似圆舞的舞蹈则早就存在.圆舞是三拍子的旋转舞,跳舞时一对对的男女舞伴,按照圆舞曲节奏滑行、旋转,情绪欢快、活跃,在很早以前圆舞曲就已属于人民大众了。圆舞曲的速度大体是小快板,三拍子,节奏富有弹性,第二、三拍常常“抢拍”即拖长一点,而富于流行性。德国音乐学家库尔特·萨克斯在他的《世界舞蹈史》一书中把1750—1900年这一百五十年划分为圆舞曲时代,而本文将要介绍的这首1867年由“圆舞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完成的作品正是完成于这一时  相似文献   

3.
“发展·改革·稳定”与“四个坚持”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心思想.在“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中,“发展”是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三位中的第一阶段,发展是目的、是中心;“改革”是“发展”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它是三位中的第二阶段;“稳定”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更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目标和归宿,它是三位中的第三阶段.“发展·改革·稳定”是同一层次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概念,而“四个坚持”是决定“发展·改革·稳定”的发展方向、根本性质和终极目标.“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必须寓于“四个坚持”这一本体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一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国外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文明浪潮”,或所谓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专著也相继问世,可谓时髦一时。尽管我们对其中一些政治观点不能同意,但他们对变革事态的综合描述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却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类理论思维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动。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描绘了当代理论思维的危机和转向: “第二次浪潮文明特别着重提高我们把问题分成各部分的能力,而对把各个部分重新综合的能力,却很少予以鼓励。多数人从受教育时起,就善于分析,而不善于综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未来的设想(包括对我们自己在内)是这样的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186页。)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如果从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算起迄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虽然如此之远,但是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出现至今不过150年,成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制度更不过70多年。笔者以为一个半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二次历史性的飞跃,而现在正面临实现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时代之子托马斯·曼有人说,托马斯·曼在文坛上的出现就象米尼微从朱庇持头脑中蹦出来一样,迅速而突如其来。他二十二岁开始写作,二十五岁完成了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一举成名,跃居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高峰。托马斯·曼谦逊地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于他的时代。歌德七十五岁时说过:“我极占便宜的事情是,自己出生在一个世界大事逐日相接的时代。”托马斯·曼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着“足够辉煌的世界大事和变迁”。若说老年歌德曾满怀忧虑地预言自己身后的世纪(那正是托马斯·曼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浅薄的”,那末,经历了“世纪末悲哀”的托马斯·曼逐渐走出了悲  相似文献   

8.
近两三年来,一个被称之为“’70后诗人”的诗人群落出现在诗坛。在“第三代诗人”和“90年代诗歌”雄居诗坛十余年之后,这一在历史夹缝中艰难生长的新的诗人群落,开始受到了读者的注意。就我搜集的刊物和诗选来看,其作品主要集中在《偏移》、《诗歌与人》和诗选《时间的钻石之歌———中国新锐诗人诗选》(2000·8)、《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2000·8)、《’70后诗人诗选》(2001·6)等中。另外,《小杂志》、《诗》、《第三者说》等刊也载有他们的部分作品。由于视线所限,有些刊物可能会有所遗漏或被忽视,但…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次学生运动中,可以看出现代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的历史轨迹。周恩来在延安青年纪念“一二·九运动”十周年的大会上说,“五四运动未完成的任务,由一二·九青年运动继承起来,一二·九未完成的任务,由今天的青年运动(即一二·一运动——引者)继承起来。”三次学生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但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白话文战胜文言文,是体裁大解放,空前大发展阶段。这时,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随后便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11.
1952年2月中旬,人民共和国创建之初。美国传媒几乎同时报导了一条震惊朝野的消息:2月10日,美国空军“百战不倦”的“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第四战斗截击联队第三三四中队中队长乔治·阿·戴维斯在朝鲜的一次空战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击落毙命”。有些媒体还用大量篇幅报导了戴维斯的生平、战功和美国军政界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1922年8月下旬,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倡议下,中共中央于杭州西湖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决定了以“党内合作”形式实现国共合作的方针,这一史实已为众所周知。但是,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者道夫·宾(Dov·Bing)则提出了1922年4月“第一次杭州中央全会”说,而把中共中央8月会议称之为“第二次杭州中央全会”,道夫·宾的说法不仅在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者们中间产生了争论,而且引起了国内史学界的兴趣和关注。事实上道夫·宾的这一提法既缺乏足够的证据,而其论述也多自相矛盾之处。第一次杭州中央全会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1898年,也就是距今约100年前,我国近代翻译家严复(1854~1921)先生在他为《天演论》写的《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后人一般都将“信、达、雅”这三个字奉为翻译的标准。我们翻译的好坏,关键在于理解与表达,即对原作的理解和创造译作时的表达,这里既有语言的问题,也有非语言或超语言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的三个字是:“透、精、化”。即:理解务透,表达务精,成品务化。理解务透——大澈大悟是翻译的第一要素什么叫做透?怎样才能做到大澈大悟?首先,是要求·吃·透。这就要将原作拿来·反·复·阅·读,·反·复·吟·诵。不管…  相似文献   

14.
一、篇名《尧典))是《尚书》的首篇。《左传·文公十八年》在引述它的文句时,浑称为《虞书》。《礼记·大学》又称之为《帝典》。先秦文献中,最早出现《尧典》这一篇名的,是《孟子·万章上》:“《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而据汉初伏生《尚书大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颜回说:“《尧典》可以观美。”那么,《尧典》这一篇名早在孔子编次《尚书》时就已经出现了。《孟子》所引《尧典》之文,实在今《尚书·舜典》之中。清代学者已经考明,  相似文献   

15.
许京 《21世纪》2001,(11):58-59
2001年5月14日,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莫斯科大学迎来了新一任校长。当日,在由莫大各系主任、科研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书记、工会代表、学生会主席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领导下,1000人参加了校长选举大会。经过无记名投票,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维克多·安东诺维奇·萨多夫尼奇以莫大历史上空前的98%的支持率第三次荣膺莫斯科大学校长的职位。这位在莫大度过自己大学和研究生时代,后留校担任过系主任、副校长直至三次担任校长的著名人士满怀深情地说,这所校园里留下了我事业的每一个足迹。“遥不可及的梦幻”“我来自农村”,萨多…  相似文献   

16.
朱穆之同志在1935年爆发“一二·九运动”时,是北京大学学生会三总务之一(相当于主席)、北大学生游行队伍的总领队。游行中,他为抢夺警察的水龙头而头部被击伤(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品中有他抢水龙头的照片)。从“一二·九运动”60周年到70周年,朱穆之同志4次应邀参加北大学生的纪念活动并讲话(第4次因病未到会,提供了讲话稿)。这里是他4次讲话内容的综合摘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发表了署名蔡德贵的文章《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读后感受有三:这篇文章是有针对性的,即针对本刊1982年第1期发表的拙作《关于研究新疆兄弟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的初步设想》和同年第4期发表的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的文章《论艾卜·奈斯尔·法拉比的逻辑学说》,此其一;其二,文章的作者断言法拉比是“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的国别是不成问题的”;其三,文章就“法拉比的哲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矛盾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琼·Z·欧文在一篇题为《用三倍的魅力》的文章中谈到他在写作中对“三”这个数的功能的发现。他举了不少的例子证明数“三”对创作的奇妙作用。其中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你的主人公想得到这个姑娘;他试探了一下,失败了。他再次想接近,又没有成功,比过去更加可怜。所以,他急切地继而进行第三次尝试,而且这一次……!假如第二次尝试中他成功了,那便会给读者一种悬着的心砰地落下的感觉,你抬脚上楼发觉已经到了楼顶时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第四次努力的成功很可能使读者觉得厌倦和不耐烦。三次,只有三次,这是小说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的是130年前在四川传教的一个法国神父,他的名字叫让·皮埃尔·阿曼德·大卫。对大熊猫的发现,是大卫所有科学发现中最著名、最辉煌的一章。1869年3月当他第一次见到这种奇特的黑白熊时,就断定“这可能会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1869年5月4日,大卫的猎手们捉到一只活的“黑白熊”,当时他想将其运回巴黎,可惜由于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变化,不幸死于途中。大卫只好将其皮送到巴黎国家博物馆。当时人们看到它那张圆圆的大白脸及眼圈的黑斑,如戴一副墨镜,便断定这张皮是假的,世上根本没有这种动…  相似文献   

20.
第1期关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若干问题··””···一像感扭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一”….““··一t.朱右保哲学、时代精神与时代—对“真正的哲 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命题的思 考·“””···”·””“·”””·”·“··““···“”·一···一王金福列宁的半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 家形态···“”···”··“···”·”“··“·一“···……朱国宁关于扩大再生产公式问题的思考···“····“一孙仲炎论20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