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有层次性的,教育活动的第一个层面,那就是关注人的潜在的现实活动,这是人事的层面。更多的关注的是人的做事,对于教育而言,对于人事的关注就是四个基本的东西:知识,技能,能力,规划。不管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知识也好,还是开启学生智力也好,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也好,还是发展技能也好,还是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好,都是处于做事的层面,都是对学生,对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的规范与筹划。所以在这个层面的关注都是把人作为工具人的关注。人不只是掌握知识的工具,能力的工具,技能的工具,规范的工具。它只是给作为实体的人提供现实生活的基础。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无论对我国现实的还是未来的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滞后”效应 ,而知识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推动效应。建立国家知识基础结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有效的政策扶持是发展知识经济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管理》2010,(7):13-14
<正>做一个创新型的企业也好,做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也好,需要很多元素在里面。我不觉得中国拥有非常好的创新环境,从整个大氛围来看,与美国这个公认的引领全球创新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非常明显,最主要就是没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智力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社会各种组织机构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它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都源于生产,而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所以,著名经济学家奥裔美国人约瑟夫·熊彼特提醒到:经济发展等于执行新的组合。执行新的组合(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健全人格的人去运作和管理。未来“知识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知识资源(含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这恰恰有赖于现代大量教育投人和培训来完成。然而在…  相似文献   

5.
要发展经济,首先必须弄清楚各种条件和可能,特别是要找出优势的条件进行发挥。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都是如此。过去我们对中国的认识是“地大物博”,这曾是我们沾沾自喜的资本,但改革开放以后进行国际比较发现,我们的国土面积大则大矣,而人均自然资源远非很“博”,相反却属于自然资源相对匾乏的国家。所以,从前我们一贯作为优势来谈的“地大物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在我们国家,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很高,是不是就是优势呢?分析后的答案仍是否定的。在落后国家和地区,人们也并不甘…  相似文献   

6.
我十分高兴地参加“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活动。应邀在这个隆重的“2000年著名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与来自国内外的许多著名大学校长进行广泛的交流,感到很荣幸。借助今天这个论坛,我想要阐明的主题是:让人文社会科学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21世纪的世界是知识经济充分展示其魅力的世界;21世纪的人类进步将更多地依靠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跟不上知识经济和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那它就将被飞速变化的时代抛在后面。而人文社会科学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究竟…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知识经济的津津乐道已有一段时日了,以致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经济是一片繁荣的景像,而实际上这种繁荣并不是一个现实的事件,只是诰言吹嘘出来的海市蜃楼。中国离知识经济的距离不是一大堆泛起泡沫的文章可以缩短的,这种起泡沫的文章不仅不能推进中国进人知识经济的速度,反而使大多数人被表面的繁荣所沉醉,丧失了急起直追的迫切愿望。创意就是个性像任何事物一样,对知识经济的理解不会有一个千篇一律的答案,但是一个最起码的沟通点应该是存在的,这个点就是知识。而知识的获取和增长都是个性很强的行为,面对这个千差万别的复杂世…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科技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看,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新活动主导社会发展潮流的世纪。创新社会的到来需要创新人才来支撑,而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决定教育理念的变化。创新教育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大学开展创新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还是中国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现实要求,它既是以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为时代背景又是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推进必然要求建设创新型社会,进而突显实践的创新特性,构成为发展时代的一个主要趋势。创新实践的核心是实现和扩展人的自由自觉本性。其实质也就是发展。从发展哲学视角来看,创新实践的彰显,正说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以高新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会受到高科技文化的冲击,发生剧烈的变革。这使得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机遇和竞争。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素质的竞争。而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被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具体来说,就是知识的再创造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艳红 《新天地》2011,(8):56-56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当代的中国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当推“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作为高等院校应该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无论是观念、教学手段、教材,还是教师的素质都不足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尽快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梅巧玲的家世之谜 梅巧玲名芳,字慧仙,号雪芬,别号蕉国居士,自号梅道人,寓所名"景和堂",故又称"景和堂主人".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剧学的书,说梅慧仙就是梅巧玲.有个绰号,因为他长得胖,所以又叫胖巧玲.梅慧仙小的时候很贫穷,关于他的家世,说法不一.传统的说法,梅慧仙的父亲叫梅天材,是泰州的一个雕刻艺人.还有一说,大文学家潘光旦写的《中国伶人血缘史》中提到,梅巧玲的父亲叫梅鸿浩,不是小作坊艺人,是怀宁县的知县,死了以后,家道中落.不管是梅天材也好,还是梅鸿浩也好,现在没有结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请了上海的戏剧史专家翁思再,翁思再在讲的时候,说梅巧玲的父亲是梅鸿浩,做过安徽怀宁县的知县,他的说法和潘光旦的说法是一致的.但是不管是梅鸿浩也好,梅天材也好,最后的死,都是葬在江苏泰州.因此关于他是哪儿的人,现在基本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江苏泰州人.在梅巧玲父亲死后,梅巧玲又去往何处?又有两种说法,一说他的母亲颜氏带着梅巧玲,还有另外两个弟弟来到了苏州.由于生活无着,就卖给了江姓人,江姓人对他们不好,最后江姓人又把他转卖给苏州福盛班的班主叫杨三喜的.他的母亲颜氏最后一人返回泰州,终是贫病而死,两个弟弟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4.
1996年秋,中外专家学者近200人汇集吴江,参加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费孝通教授学术活动60周年欢聚会暨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士对费老江村调查60年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学者在一个村子里持续进行了60年的调查,不仅跟踪描述村民的生产与生活,而且更将其作为一个样本,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类型来透视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这无论在社会学还是人类学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大有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水…  相似文献   

15.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迅速掀起,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知识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蝎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当今世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这个科学概念的提出,表明知识作为经济的基础已首次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迅速产业化.坚持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在21世纪里,实现我国科技和教育的腾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作为20世纪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二者有着相同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理念,存在着广泛的内在联系和相融性,主要表现在:(1)知识经济体现了主客体协调发展的思想,而主客体协调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2)知识经济体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辩证创新性,而可持续发展正是人类思维方式创新的表征。(3)知识经济促进了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4)知识经济实现了自然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通与共进,而自然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合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5)知识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则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同时,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融合将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在更深的层面上实现新的融合,从而衍生出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营销的角度概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知识经济服务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知识经济是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非标准化的;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作者还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是借助网络进行的;营销的主战场在高新技术产业;营销的创新是借助知识进行的;营销的创新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企业的营销创新是借助名牌产品进行的;绿色营销是知识经济时代营销创新的主要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企业由生产经营型逐步向管理效能型转变之时,一个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管理创新是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要求企业抓住机遇,加快以管理创新为根本任务的体制改造,有效地实现企业人力与资产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1 管理创新必须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规范化管理就是企业依据科学…  相似文献   

19.
全民参与:政府生态治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生态治理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仍不能阻遏生态恶化的势头,我们寄希望于政府倡导全民参与生态治理来逆转地球生态的恶化。除非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全民行动的生态治理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教化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政府不得不推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全民运动是政府制度创新的愿景目标。政府生态治理管理体制创新,需要通过全民参与的机制目标来实现,机制创新关键就是创造几条极少的例外条件,比如,教化全民生态危机就是民族生存危机、动员全民拯救生态就是拯救子孙后代、激励全民治理生态就是保证生存条件等。在“例外”条件之下,全民参与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需要进步,进步靠的是创新,而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摆在教学的首位。目前的语文教学虽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现在几乎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面临着语文课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