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五一,名字中有故事。您猜得没错,劳动节这天是她的生日,更是她可以引以为豪庆祝“的姐”这一快乐职业的日子。说到快乐,很多人会觉得开出租车这行太辛苦,尤其是女性。而冯五一却乐在其中,车开得很是享受。她乐善好施、侠义心肠,在出租车的江湖中行走自如。 1995年冯五一下岗了。自谋出路的她曾在外打工,也尝试过自己做生意。那段时间她考了车本,驰骋在大路上的感觉令她心旷神怡,“在车里就是舒服,车穿梭在一条条路上畅快淋漓,真有种人车一体的感觉,太棒了!”  相似文献   

2.
曾慧 《国际公关》2014,(2):65-65
正在新势整合工作了九年,越来越多的人称呼我为慧姐,其实对于慧姐更好的一个诠释是会姐,在这九年间,我和团队穿梭于各种大小会议,不曾改变。周围的人总觉得我的工作太棒了,因为可以山南海北到处玩耍。其实你们可曾知道,每个城市我最熟悉的场所是活动现场,最熟悉的景点是各大机场,最熟悉的餐厅依旧是K FC、大M这些北京遍地都是的快餐厅,至于那些山川大河名胜古迹美食美味一般是在飞机降落前30分钟的航机电视上。作为一个职业的公关人,我一直坚持一个工作理念,那就是三  相似文献   

3.
"个人主义"萌芽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随后被基督新教救世伦理所吸收。这种新教理念对美国早期移民的精神鼓舞、"新世界"艰苦恶劣条件对移民的磨难、以及西进运动、边疆生活对教徒的考验形成一股合力,使"个人主义"进一步个性化,美国化,继而成为该国的核心价值观,为该民族迅速崛起为资本主义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7,(21)
近日,得知看小区地下车库的那户苏北人家被换掉了。一直以来,在我们小区地下车库一角的值班室中住着一户苏北人。这个家庭并不富裕,他们受雇于小区的物业公司,以在小区里看地下车库为主业,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年时间了。在车库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女主人坐在躺椅上看杂志、听音乐,男人除了看车还承担了小区内的一些类似于小修小补的杂活儿,闲下来时也戴着老花镜伏案灯下,这是这家人的"标准情形"。听说他们还有个女儿在读大学。  相似文献   

5.
考察古华三中全会以来的作品,人们不难发现存在其中的多个形象系列。“芙蓉姐”形象系列乃是由胡玉音(《芙蓉镇》)、盘青青(《爬满青藤的木屋》)、彭竹妹、赵玉竹(《丝竹园歌女》)、柳秀秀、刘亮妹(《浮屠岭》)和杨梅姐(《“九十九堆”礼俗》)等人物所构成的姊妹家族。这一姊妹家族的意蕴和价值若何?下面将从一、二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闻慧 《华人时刊》2006,(1):75-77
从加拿大归来的丽莎,邀我们几个大学 “死党”到“心之梦”酒吧聚聚。席间,她给我 们讲了许多在加拿大的奇闻趣事,同时还给 我们讲了她在加拿大做“侃姐’的经历。现整 理如下: 三天培训练薄嘴皮练直眼 结束了在阿勒伯塔大学的学习生活后,我  相似文献   

7.
“白痴”的形态,基督的化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白痴”被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理想”—基督的杰作。同时对小说中的主人公梅什金—“公爵—基督”形象的理解已经成为俄国文学批评的“永恒问题” ,这是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形象 ,恰当地阐释这一形象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他作品中“基督”这一文化符号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重要军事将领信奉基督教者虽不乏其人,但能膺任“基督将军”隆称而又产生巨大影响的无出冯玉祥之右者。冯出身下层社会家庭,从对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多神教盲从信仰,逐步转而皈依基督教。自此,又带动西北军几十万官兵全部集体信奉了基督教。牧师常  相似文献   

9.
来自朝鲜半岛的“韩”流之烈可谓人人深有其感,更有甚者竟达到痴迷的地步。无论是以琐碎生活之情节赚取观众眼泪的韩剧,或是如公主般轻轻飘逸的韩服,再配以韩国美人超级甜美的迷人笑容,令无数人为之倾倒。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韩流”侵袭,您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且来听听部分市民的声音,从中多少可以透视一点温州人眼中的“韩”流潮。  相似文献   

10.
“‘韩大款’来了!”。元月6日,山西省潞城市店上镇常庄村像过节一样热闹。号称“韩大款”的韩长安经理,带着3万元现金来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小学教师和贫困户。 29岁的韩长安是常庄人。1993年,他筹资  相似文献   

11.
诗人孟郊,在中唐社会盛名卓著,而奇怪的是,千百年来,毁誉蜂起.象一桩未了的历史公案,至今对他的看法也未能持平.其中以“抑孟扬韩”为代表的议论尤多.倡此说者,最有影响的是宋代苏武的诗论:“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读孟郊诗二首》).清人翁方纲说此“乃定评不可易”(《石洲诗话》).这样武断是不能服人的.金朝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卧元龙百尺楼.”明人俞弁又据此认为“推尊退之而鄙薄东野至矣,此诗断尽百年公案”(《逸老堂诗话》).“断尽”没有呢?否.这里我们试从“抑孟扬韩”的源流认真探索,就不难看出,“抑孟扬韩”之说并不公允.  相似文献   

12.
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有的表情,可是在深圳有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穷女生,却异想天开地计划开一家微笑吧,并想靠卖微笑发财致富。很多人都说她是想钱想疯了,是痴人说梦,可是她却在一年内用创意引爆了致富灵感,用双手铸就出创业奇迹……  相似文献   

13.
《今日南国》2007,(14):44-45
不久前,马来西亚报纸刊登一条新闻:一对中国亿万富豪夫妻,在马来西亚的原始雨林里遭受毒蜂攻击,几乎丧命。这对夫妻就是多年来《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始终名列前茅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和她的丈夫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平安回国的陈丽华坦率地说起了自己的婚姻。她把在商场上的聪明智慧,甚至"诡计",都用在家庭建设上面了……  相似文献   

14.
宋代初年 ,西体盛行。其文夸奇斗艳 ,渐失本真。仁宗患时文之弊 ,下诏讽勉学者以近古。先是柳开、王禹、姚铉、穆修等古文家提出“尊韩”,及欧阳修知贡院 ,倡导古文运动 ,扬言“韩氏之文之道 ,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而有也。”由是为文之士 ,率多“尊韩”矣。常见之文学史书、专著、论文 ,多有提及宋代古文运动中之“尊韩”,但皆语焉不详。文章先述宋代古文家“尊韩”之言论 ,次析其成因 ,继论其影响 ,聊作宋代古文运动之钩沉如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那些浪漫清新的故事中看到了青春的原样;我们在那些缠绵悱恻的故事中感受到了纯真的爱情;我们在那些真切感人的故事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我们在那些明朗励志的故事中得到勇气……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语、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相似文献   

17.
清末韩边外事迹,近年来传播广泛,但不免歧误之处,需予厘清。作为韩边外事业开创者,韩宪宗未曾参加三姓葛成隆举事。同治四、五年间,举事武装扰省城,署吉林将军德英招募私开金矿之韩宪宗率勇入援,继任将军富明阿保奏其六品顶戴,安插务农,并更名韩现琮。光绪三年,将军铭安为韩宪宗更名韩效忠,而非出自办案大臣崇绮,更与吴大澂无关。但不久,韩宪宗因偷开金矿被通缉。六年十月,钦差大臣吴大澂奉命招抚了韩宪宗,并非吴大澂自告奋勇自作主张。韩边外采金群体日益壮大,是清朝封禁废弛、钱贱银荒以及采金极易暴富之结果,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没有关联。韩边外区域虽有一定的自治性质,但从来没有摆脱清朝的实际控制,所谓独立王国,源于日本制造间岛问题以谋我领土之别有用心,当代部分作者未察其实,以致传讹。  相似文献   

18.
基督禅最早出现在耶稣会士乔史顿1971年出版的专著《基督禅:冥想之道》。基督禅是为基督徒而设,既不代表一种新的禅修方法,也不需要放弃基督教的信仰,而是要让基督徒多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信仰方式,强化他们对天主、上帝的领悟。这个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60年代天主教梵二会议积极推动宗教对话的重要成果。禅并不只属于佛教,基督教可以在东方禅师的帮助下挖掘与发展自己的禅法。其次,这个概念推动了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刺激了欧美国家的佛教自觉。现代社会的佛教自觉,因此常以宗教对话为沟通手段,积极入世。  相似文献   

19.
江东 《21世纪》2001,(10):34-34
近几年,安在旭,金喜善,H.O.T组合、FIN K.L辣妹组合,蝶装……所有这些来自韩国的影视明星、狂歌劲舞和时装、化妆品等充满现代激情和独特民族风格的文化事物在继现代、大宇、三星等冷金属商品之后,再一次令中国的年轻人找到了自豪、激越和放纵的感觉,于是,华夏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颗年轻和曾经年轻的心被感染、被启迪、被激动——两个形象而又诙谐的汉语词汇——“韩流”、“哈韩族”悄然诞生并频频见诸于媒体报端,也让我们的目光无数次地转向东北,越过胶州湾那片并不浩淼的水域,投射到那一边的陆地上——我们发现,产…  相似文献   

20.
晚唐诗人韩偃的“香奁诗”曾被曲解成别有寄托的政治抒情诗,但究其实际,确是题旨明晰的艳情诗。“香奁诗”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享乐主义,注重表现官能的刺激,注重传达情色的享受。这种以表达官能愉悦为宗旨的诗作在诗歌史上承先启后,构成了引人注目的“香奁诗”现象。韩倔的“香奁诗”创作具有文化标本的价值,揭示出士大夫文人双重人格的正常性与合理性,对于我们认识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多元化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