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开封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与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五十多人,其中韩国七人、日本四人、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各一人,越南一人、与会代表围绕东亚实学与21世纪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一、实学范畴的界定实学是中国的一个学术流派,并传播到朝鲜、日本和越南。本次会议首先对实学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交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看法。葛荣晋教授认为,实学是宋代以来兴盛的一种实体…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4日至7日,由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山西省社科院、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柳宗元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永济市举行,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史念海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霍松林教授等50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共提交论文40余篇,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祖籍考证柳宗元在《独孤君墓碣》等文章中自称“河东解人”,又在《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一文中言其柳氏家族“邑居于虞乡”。以上两种说法是否有矛盾?再者是数十年来的出版物中,把“河东解人”…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学术论文对西夏的族源族属、民族关系、语言文字、考古文献、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人物、研究学者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6部著作的首发式,标志着西夏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了实学的源起、发展及其与有关学术流派的关系,东亚实学与经济的发展,东亚实学与东方文明,东亚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相似文献
6.
朴成日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16,(1)
2015年11月6日至8日,“东方诗话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芜湖市铁山宾馆召开.此次大会由东方诗话学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聚焦了70余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提交学术论文71篇.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南省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开封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河南开封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四国及台湾、香港地区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以“东亚实学与21世...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学会暨苏、吉、桂、川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最近在我省奉节召开。会议以文献资源的开发为中心内容,集中讨论了下列问题: 一、对文献资源开发必要性的认识 会议认为,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这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任务。从宏观上讲,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文献使用价值,为科研、生产服务的需要,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从微观上讲,是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拓宽图书馆工作领域,深化服务层次,增强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有利开展有偿服务,缓解经费拮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1日至23日在山东烟台举行,国内外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60多篇.会议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为研讨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围绕民族主义思潮的概念定义、学理渊源、发展脉络、层次类型、思想内涵、个案对象、价值评判、研究方法以及民族主义与其他思潮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14-16日,由<历史研究>杂志社、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思想传统与文化变迁"国家创新基地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近代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程有为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和滕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属墨学国际研讨会,1994年8月18日至21日在济南山东大学召开。与会的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各省市与台湾、澳门的专家学者共一百多人,会议收到论文、专著数十篇(部)。...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陈朝晖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及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8月18日至21日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美、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专著6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正> 由山东大学、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山西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的,由山东大学主办的“语用学第二届全国研讨会”,1991年11月11日至14日在济南举行。这次会议围绕着语用学理论的引进与创新问题、语用学与汉语研究相结合的问题、语用学在自然语言理解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银川市人民政府、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宁夏人民出版社、宁夏博物馆、沙湖旅游集团和圣雪绒国际企业集团协办的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xixia Study)于2005年8月16-19日在宁夏银川隆重举行。会议由我院院长吴海鹰主持,院党组书记齐岳做主题报告。这次研讨会得到了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自治区人大、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是西夏学界的一次盛会,共收到82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交的77篇论文,出席这次会议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和来宾,分别来自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及内地各省市。四川省阿坝州羌族学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在省民委副主任蔡世勤先生、阿坝州副州长谷云龙先生带领下,参加了这次会议。西夏学是一门新兴的仅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显学”,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文献湮没和汉文史料的记载不翔实,这样一个重要的王朝成为“被遗忘的王朝”。从20世纪初黑水城西夏文献出土以来,西夏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今天,西夏学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并拥有独立的研究机构和一批从事西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在这个过程中,宁夏作为西夏故地和西夏研究的重镇,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5年,首届西夏学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以及美国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近年来实学发展的学术成就,共商东亚实学发展大计。此次研讨会在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葛荣晋教授热情洋溢的《中国实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二十一世纪向中国实学研究提出了什么》的发言中拉开了序幕。围绕着葛教授提出的中国实学的历史使命和此次东亚实学会议的主题“实学、湘学与东亚文明”,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7月 9日至 13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 ,辽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和通化师范学院等 10个单位协办的第二届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暨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通化两市分别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领导、社会科学院和有关高校的领导及专家学者12 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供的学术论文内容比较广泛 ,涉及了东北边界的形成与演变 ;东北边疆地区的古代方国 ;东…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14—16日,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成功召开。会议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围绕三个议题,即:1.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新进展;2.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新收获;3.区域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新走向,分五场大会发言,以及两组讨论。会议的另一重大成果,是成立以张中良为主任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这次会议,继往开来,将相关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2005年8月8日,“语言与民俗”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大会由辽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者和中国大陆20多个省市的专家出席大会,并提交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提要。大会围绕濒危民俗语汇现象研究、专书语言民俗性研究、地域性民俗语汇研究、以及透过语汇形式探究民俗心理根源四个主题进行研讨。一、对于濒危民俗语汇现象的研究对于濒危民俗语汇现象,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抢救研究濒危民俗语汇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焦点集中在“民间隐语行话”和“女书”这两种…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全国闻一多学术讨论会1985年5月13日至17日在武汉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以及闻一多的亲属、学生近百人。日本学者奥平卓、中岛碧和香港中文大学吴茂生也应邀出席了会议。大家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闻一多的思想、创作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和研究。以下仅就两个方面加以综述。1、关于闻一多的思想大家认为:闻一多的思想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他至始至终是爱国主义者。他的思想道路的曲折性,从积极意义上说,恰好是旧中国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最终必然走到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中来的典型反映。因此,对其思想演变、发展的内在契机和外在条件的全面考察,对研究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