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分子转向“民间”的过程中,汪曾祺表现出了比他人更为决绝的姿态。平民立场的确立从根本上影响了他的小说理念、人物塑形及理想归宿。本文试图从这一评论视角出发,解读汪曾祺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4.
山东作家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知识分子叙事方式令其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企图重建理想道德主义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5.
民间立场下的时代精神省察——肖仁福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籍作家肖仁福的小说创作近年来在国内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小说创作的主题意旨,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精神特点的体验与叙述;二是基于民间立场对当代官场文化的省察和反思;三是围绕传统士道观念的现代蜕变,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之初是文学与政治的蜜月期,"文化风俗派"小说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文学关心人的命运的倾向.汪曾祺的<受戒>以民间立场和寻梦的形式,通过对乡村、寺庙自然任情生活和少男少女美好纯真恋情的描写,表现了对人类童年净土的追寻和美丽爱情的向往.本文在肯定其独特价值的基础上,指出寄寓其中的传统知识分子怀旧情感和浓浓的挽歌情调是对现实命运的屈服和对"五四"精神的回避.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出版以后,各路评论家纷纷摇旗呐喊对其民间写作立场大加褒扬。细读文本不难发现,《生死疲劳》充溢着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庙堂意识和国家观念,作品中的六道轮回与民间轮回观存在较大矛盾,其叙事语言与民间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错位,这几个方面不同程度呈现出《生死疲劳》对于民间立场的偏离。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是当代中国独具魅力的作家之一.本文从民间立场的角度分析了汪曾祺在文学史上的边缘角色地位以及这一地位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从审美意识的角度论证了其作品呈现的世俗化审美特征及文化心理;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了其对中国当代文学提供的独特元素.这些因素无疑是构成汪曾祺文学世界魅力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创作基于乡土又超越乡土,具有人类学的超越性、包容性、宏观性,体现了乡土叙事的历史——文化大视野。莫言在20余年不断创新的变化轨迹中始终如一的因素是民间立场和自由精神。莫言民间立场的内涵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可以划分为民间立场和民间叙述两个方面):首先,站在弱小生命和自由人性的立场上描写民间的苦难与抗争,摆脱国家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思想启蒙的双重制约,张扬个性自我;其次,自觉运用民间艺术资源,在小说的语言、故事、结构等方面全面复活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活力,追求文学的民族化、本土化。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则体现为独创性、想象力和反叛精神三个层面。90年代以后,莫言最重要的乡土小说是《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的成就在于超越意识形态规范性的民间立场,写实与象征完美结合的史诗风格和故事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节奏感。《生死疲劳》运用创新性的轮回视角,塑造了蓝脸和蓝解放两位逆潮流而动的本色英雄。莫言使乡土小说插上了来自民间的自由想象的翅膀,这是他对乡土小说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小说的怨恨来源于以下诸多冲突: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文化立场和文化人格的冲突,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社会功利与文学审美的冲突,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冲突,农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冲突。赵树理的冲突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冲突,赵树理的怨恨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中国现当代文化就在这种无尽的冲突与怨恨中呼啸前进。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作品近年来很受关注,《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散文体的诗化小说。《呼兰河传》体现了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得《呼兰河传》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的力量,又有对民间、对故乡的柔情。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汪曾祺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民歌。沈从文用情歌高扬生命力量;汪曾祺用劳动歌和儿歌关注劳动者的生活。民歌引用反映出沈从文的保守性和汪曾祺的开放性,奠定了他们的作品的抒情基调和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13.
潘小平是90年代有影响的女性散文家之一。1992年以前,她持守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作品表现出知识精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从1993年开始,她主动地转变写作立场,即由精英立场转向世俗立场,由“士大夫趣味”转向“大众趣味”,但在实际创作中,她则是通过世俗叙述表现精英立场,并在精英立场与世俗立场之间营构思想,体现出一种新的眼界与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14.
再论法社会学的民间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间是个主体性概念.民间立场就是学者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倾向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相对于传统法学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官方立场而言的.法社会学采取民间立场,意味着研究者应该关注、尊重并尽量满足民间的需求、意愿、情感和态度;意味着法社会学思维走向的转变和法律接受问题的凸显;意味着法是多元的,要重视和研究多元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意味着纠纷解决和法律秩序的生成与重组应该成为法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赵树理,一生固守不变的民间立场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民间立场,使他的创作为新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寄托着作家的审美理想。赵树理"文摊"文学观、"问题小说"创作观和"大团圆结局"的美学观三个方面很好地体现了赵树理民间立场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全面而深刻的转型,既松动了事实与价值之间原本所具有的统一关系,也改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身份意识。现代社会的价值知识再也难以获得其在传统社会所拥有的那种普遍性与权威性,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也不再能够像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那样以权威知识的代言者自居,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价值立场和道德定位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尴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就不可能再有普遍性的价值知识,也不意味着现代知识分子应当放弃他的价值立场与道德定位。相反,现代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于世俗社会生活本身,以其超越的情怀和敏锐的洞察,阐明看似主观杂乱的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价值事件和价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锚定自身的价值立场,从而引领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更新。  相似文献   

18.
在赵树理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共同地反映出丰富、鲜活的民间生活。从创作主题、风俗民情、人物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等各方面来考察,赵树理与汪曾祺殊途同归的民间立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还难以摆脱政治意识的干预,对于解放区农民的生活和内在情感有比较深切的把握和文学观照,后者相对表现出传统伦理的民间形态,却更多地体现了人性自由和内在精神品性的发掘。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锻炼锻炼》的阐释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锻炼锻炼》反映了农村干部欺压农民的恶习,体现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其实《锻炼锻炼》旨在纠正当时农村农民落后、偷懒的不良风气,很难体现民间立场。在十七年间,民间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且对赵树理来说尤为甚。  相似文献   

20.
《第九位寡妇》探询20世纪下半叶中国女性生命本体、生存命运奥秘,刻画动荡时世民间众生相,表现中原古老乡土伦理风神,凸显民间女性主体的生成,展示民间文化在当代的巨大感召力,彰显鲜明的民间历史观与女性主义立场。以好莱坞"好看"的戏剧技法编织中国乡土罗曼司,古朴人性、前卫风格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