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最弱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最缺乏的是一些对整个行业或某个专业领域比较熟悉的人。然而,在实际的招聘中,一些有经验的人没有受过系统的现代高等教育,一些受过系统的现代高等教育的人又对企业实际运作生疏。虽然受环境、习俗等的影响,每个企业的人文环境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战略定位不同,  相似文献   

2.
赵景华 《人才瞭望》2004,(12):53-53
改革开放后,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时带来了它们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模式。但由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国情和迥异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又使得中国企业绝不能照搬欧美国家企业现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努力寻求构筑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3.
吴贵明 《人才瞭望》2005,(6):109-109
八年前,我从同学那里偶得一本廖泉文教授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1991年版第一次印刷),一口气读完之后,才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有个较完整的认识,并被书中的序深深感动,于是决定拜廖老师为师。从此,走上研究、教学、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之途。  相似文献   

4.
满莉 《人才瞭望》2005,(1):105-105
人生万全易得,良师难求。2003年的6月22日,当我第一次读到廖泉文教授的《招聘与录用》时,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最能为我导向、为我指路的良师,找到了一个最相投、最相知、最相宜的益友,“良师益友”一词终于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郭立伟 《人才瞭望》2005,(3):109-10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组织不得不面对诸如协调管理、激励管理、跨文化管理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等新的课题。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管理的核心,是竞争力的标志,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龚德恩 《人才瞭望》2004,(10):97-97
最近有幸拜读了廖泉文教授的新著《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受益匪浅。通常,教材都是通过整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的,而廖泉文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却另辟蹊径,不但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紧密联系,而且深入思考,勇于创新,运用精炼的语言与独具特色的图表,使得书中处处可见她自己的思想火花。因此,该书不只是教材,实际上是专著。廖泉文教授很  相似文献   

7.
我与廖泉文教授非常偶然地结识于1992年初夏教育部在大连召开的一个会议上,那时她1991年版的《人力资源管理》刚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不久。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廖泉文教授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在经济学概念的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但在中国受到最不公正对待的是人力资源: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中.最富挑战性的是人力资源研究:但在中国遇到  相似文献   

8.
李中斌 《人才瞭望》2005,(7):107-108
2D03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廖泉文教授的新著《人力资源管理》,该书积累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领域的大量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廖教授个人的许多原创理论也在书中作了提炼和概括。该书被列入“教育部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是体现廖教授20多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成果的系列专著之一。该书颇具权威性、原创性、实用性、启发性,令人手不释卷,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马力 《人才瞭望》2004,(9):61-61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追求。1991年,当新的管理思想刚迈入中国的时候,廖泉文教授引领时代的潮流,编写了她第一本也是国内最早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人力资源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正是这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引领着我还有许多同我一样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迈进了管理科学的殿堂,走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陈万思 《人才瞭望》2005,(4):108-108
1991年,当时任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的廖泉文教授基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出版了专著《人力资源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人力资源领域第一本本土化力作,并获福建省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该书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经常被引证,多次再版、重印。古人云“十年磨一剑”,  相似文献   

11.
苏东水 《人才瞭望》2005,(9):107-107
管理,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活动中管理学说的兴盛总是与“强国”、“盛事”以及“新纪元”的丰富管理实践密不可分。现代管理学比较著名的一些管理学流派,差不多都是发达国家学者提出的。例如,管理过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等。  相似文献   

12.
胡日东 《人才瞭望》2005,(8):104-104
由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廖泉文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其1991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过她个人l2年的教学积累与研究创新,所形成的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研究完美结合的产物。总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理论创新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特别紧密、专著与教材衔接巧妙、在教学实践中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我担任会计与企业管理系系主任时,有一个新来报到的数学系毕业的女研究生,她就是目前已在中国人力资源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廖泉文女士。从那时起.她一直努力于教学科研第一线。我于1987年为廖泉文女士首本专著作序时,就写过“作者在科学上锐意开拓.锲而不舍,勇攀高峰,其未来学术成就诚未可限量也!”时近十七载,确如我当年所预言,她出了不少开拓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何燕珍 《人才瞭望》2005,(5):107-107
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着人们对“人”的问题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国内也已经是不争的现实。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短期的研究并不能捕捉到该领域的精髓,更不用说,能把该领域的各方面融会贯通,自成体系,真正将本土化的精髓思想和核心理念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之中。因而,现有的教材或者是传统人事管理的翻版,或者是国外教材的复制和模仿。可问题在于,“人”的管理不同于“物”的管理,”人”是活的,是有情感的,有智慧的。人事管理的思想已经过时,不同文化背景下千差万别的人力资源特性也增加了”引进”工作的难度。无疑,我们需要那些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与本土化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书籍。  相似文献   

15.
杨东风  钱路  孙武 《人才瞭望》2006,(11):16-20
提起中国的人力资源专家,它总是与一些名字紧紧相连。这些人力资源专家虽然不是手握权柄的强者,却是一群研究人力资源发展客观规律的、影响强者的智者,他们用集一生之智慧的理论与实践,推动着中国人力资源学科的发展,从而也推动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中国当代人力资源研究领域,就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女性专家,她最早界定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原理及研究框架,提出廖氏提高职业成功概率的五大理论,是中国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的拓荒者。她就是厦门大学教授、博导,著名人力资源学家廖泉文。  相似文献   

16.
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廖泉文教授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咨询,在1991年出版专著《人力资源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积20多年研究心得与50余年人生经验,于2003年推出新版《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得到人力资源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好评:“廖泉文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近年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难得的一部本土化力作!”2003年被列入国家教委“百门精品课程选题计划”A类书,并立即被一批高等学府与培训机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和培训教材。为了让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走近…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幸拜读了廖泉文教授的新著《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受益匪浅。通常,教材都是通过整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的,而廖泉文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却另辟蹊径,不但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紧密联系,而且深入思考,勇于创新,运用精炼的语言与独具特色的图表,使得书中处处可见她自己的思想火花。因此,该书不只是教材,实际上是专著。廖泉文教授很谦虚,没有格外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不过,她在该书《前言》中总结的该书七个方面的努力,事实上正是该书的创新之处。总的来说,该书的主要创新有以下三个方面:结构与理论上的创新、理论联系实践上的创新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人才瞭望》2005,(12):107-107
《高效管理员工16法》;《当场打动主考官》;《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工作手册》;《满意牛》;《拼图:人与职位完美契合》;《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概论》;《员工离职处理与防范》;  相似文献   

19.
《人才瞭望》2005,(3):108-108
《企业薪酬体系设计与实施》,《华为真相》,《卓越人力资源实践:知名外企人力资源管理案例》,《101个给青年商人的忠告》,《这样的干部辞职吧》……  相似文献   

20.
孙建 《人才瞭望》2016,(6):135-135
本文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个体创造力的研究理论,提出要进行管理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等知识管理理念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