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为纽带的人类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和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内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10,(17):44-4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舞台。良好的家庭气氛,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成员亲密无间、和睦相处,不仅可以共享天伦之乐,而且可以消除在社会活动、学习和工作中引起的心理紧张及疲劳,可以缓解由于社会生活造成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家庭暴力,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解释作了规定,但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家庭暴力的法律特征应是:行为人是与被害人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成员,具有家庭性;侵犯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在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和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具有多层性;非法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或致其家庭成员死亡,具有手段的违法性、多样性和危害后果的不确定性;行为主观上是故意,内容具有复杂性。据此,家庭暴力是指故意非法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或致其家庭成员死亡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鲍日新 《公关世界》2008,(10):52-5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更能够使家庭成员本身身心健康,生活美好,事业成功。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离不开家庭礼仪。家庭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是一个人道德精神的体现,是家庭美德的一种反应。中国几千年秉承的家庭美德就是尊老爱幼,兄弟姐妹的团结和夫妻间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深刻地启示我们,发挥家庭的道德教育作用,是提高公民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的教育功能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11,(13):19-19
(接上期)第九条 赡养人必须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的义务,保证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求。对无经济收入或者收入低微并与赡养人分开生活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按期给付赡养费,提供必需的生活物品,承担家庭劳务,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制造家庭麻烦的几种心理向明清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古人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当今,多数家庭成员相互尊重、体贴、谅解、忍让,融洽和睦,生活愉快,但也有些家庭背道而驰,给当地政府带来诸多麻烦。究其根源,大都来自不良的逆反心理。其一,怀疑心理。彼此间缺...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家庭暴力问题的普遍存在已经严重侵犯了弱势家庭成员的人身与人格权利,并破坏家庭生活的和谐安宁,从而威胁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以家庭暴力的界定、家庭暴力的特征以及产生原因,对个人与社会产生的危害等方面为基础提出对家庭暴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3年,青岛市儿童福利院招募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困境儿童实施立足家庭、延及社区的心理援助策略。 心理咨询师通过定期探访和会谈,同困境儿童家庭中的成员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通过强化家庭成员的内在心理动力,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并且愿意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在缓和家庭关系、重建家庭信任感的基础上,我们为困境儿童建立了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师为每个儿童制定不同的电话和探访周期,动态掌握每个儿童的情绪状态和人格发展状态。针对家长们的具体情况,心理咨询师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对于跟踪中发现的同质性问题还会组织家长们开展团体培训。  相似文献   

10.
刘汶蓉 《社会学研究》2016,(4):145-168,245
"啃老"是转型期家庭领域充满结构性张力和矛盾意向的集中体现。在个体化和矛盾意向视角下,本文选取上海市的访谈案例,通过比较和谐与冲突的两类"啃老"家庭,分析家庭成员的不同认知策略及其对代际关系走向的影响,以此来展示家庭成员在利益、价值、情感方面的互构和张力,讨论传统与现代如何共同塑造当下的中国家庭生活。研究发现,当下中国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自反性并未导致家庭的个体化,相反,代际责任伦理在家庭成员的自反性生涯和协商实践中得以再造。社会转型强化了"亲子一体"的情感结构,让代际互助传统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劳动力转移日益频繁,伴随而来的是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原来那种家庭成员同处一地的生活模式被打破,使一些老年人成为社会转型的“牺牲品”,处于孤单、寂寞、无奈的生活状态中,“精神养老”问题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2.
长寿需要家庭和睦容小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情况如何,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与否,书关系到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这是最近科研人员的断言。”美国一家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取了460多个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被医生...  相似文献   

13.
“互惠生”一词原为法语,意为帮手、互相帮助。互惠生项目起源于欧洲。如今,依靠互惠生项目,一些外国青年学生吃住在中国家庭,遵守家庭的日常作息,帮助照料陪伴孩子,教授英语,做简单的家务劳动,以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分体验中国的文化与生活。  相似文献   

14.
韩国电视剧和电影的热播,使中国的观众对身边的这个邻国有了些许感性的认识,剧中风趣幽默的语言,独特的韩国社会文化风情,不但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使我们对韩国社会的家庭生活有了较多的了解。在那些看似婆婆妈妈、平凡琐碎的生活背后,表现出了现代韩国人的家庭伦理观念和生活态度,也揭示出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家庭成员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婚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稳定。日常生活中确有一些婚姻当事人自身的某些方面素质甚高,如文化程度,但婚姻质量不高,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素质上的欠缺,由此引发婚姻当事人在一些方面不协调,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稳定。如:一方是“工作狂”,另一方却独守空房;一方或双方不善于家庭内部的沟通,其行为很难得到另一方的理解和支持;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问题上比较笨拙,以致影响到核心家庭的稳定;不理解或者不甚理解家庭稳定对家庭、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总认为家庭矛盾是私事,别人无权干预,深信“夫妻没有隔夜仇”,因而任矛盾发展,最终引起家庭内的地震……。凡此种种,难道不都与素质有关吗?笔者认为,家庭成员素质之高低是家庭关系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2005,(3):45-51
20世纪60、70年代,工作与家庭就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到了80年代,它已从起初的关注“双职工家庭”与“职业母亲”领域发展为多学科、多理论视角的研究领域。Menaghan和Parcel在1990年的综述中给该领域作出了一个概念界定。十年过去了,研究者们一直热衷于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关系研究,尤其注重工作对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成员发展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家庭社会工作:当因社会或经济变迁使家庭的正常生活遭遇困难.进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因夫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失业、疾病、迁移以及单亲等原因致使问题较严重时.社会工作者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家庭和谐。社工一般用个案工作方法解决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家务劳动方式是家庭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务劳动的现代化、社会化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家务劳动从广义上说即处理家庭事务所进行的劳动;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家务劳动是指为自己及家庭成员直接服务的劳动。现在通常所指的家务劳动就是从狭义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服务过程中,家庭会谈是常用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家庭会谈发现家庭的固有互动方式,但我们也担心会谈中家庭成员发生争吵而导致局面无法掌控。那么,社工如何避免和应对家庭会谈中的争吵呢?  相似文献   

20.
家事无大小     
王丽 《当代老年》2010,(3):11-11
生活中,家家都难免发生矛盾。最初的家庭矛盾一般都是非原则性的纠纷,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还没有建立,彼此之间的情感还没有真正相容,共有的家庭基础还没打牢,小小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倾覆爱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