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古典目录学始终没有赋予"小说"以任何正面的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定义,而其"小说家"也始终没有摆脱收容其他部类的"不入流之作"和无类可归的"驳杂之作"的"垃圾桶"性质。古典目录学的"小说"与今天文学性的"小说"名同实异,所指非一。辨明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对推动古代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研究的顺利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姚名达在目录学研究中的革新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姚名达①所著的《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三本书,在我国目录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在目录学基本理论方面,在我国目录学史的研究方面,在目录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姚名达都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目录学思想。姚名达坚决反对目录学界那种因循守旧、不图进取的陈腐风气,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四部分类法的批判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长期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封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在我国漫长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历来史志书目的著录取舍不同,在目录学上造成不少难题。而无论占体还是近体小说,其中都有大小不等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我们不能不予以重视。本文提出:首先,我们需要对古代小说分别轻重优劣,逐步加以评价;其次,要结合中国小说的实际进行小说史的研究;再次,要在目录学上对小说分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阿英先生是近代研究中国小说的著名学者之一,尤致力于晚清小说的研究.他在小说目录学方面学术成绩斐然,突出体现为<晚清小说目>、<晚清小说史>、<晚清文艺报刊述略>等经典性学术著作的问世.阿英先生对晚清小说书目的编定,使中国小说专科目录体系趋于完善,但他的研究工作亦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系统总结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的现状、揭示学科发展恃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拓展目录学研究领域、开展目录学史系统研究、加强书目编制与使用以及中外目录学交流等问题展开了评述。认为,当代目录学研究的特征表现在书目情报服务观念的变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更加深化。目录学理论工作者应当把握好这一趋势,围绕目录学的基础理论、目录学史、目录学学科体系结构、书目情报理论、书目控制论、目录学研究方法和目录学的未来研究等论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系统总结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的现状、揭示学科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拓展目录学研究领域、开展目录学史系统研究、加强书目编制与使用以及中外目录学交流等问题展开了评述。认为,当代目录学研究的特征表现在书目情报服务观念的变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更加深化。目录学理论工作者应当把握好这一趋势,围绕目录学的基础理论、目录学史、目录学学科体系结构、书目情报理论、书目控制论、目录学研究方法和目录学的未来研究等论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清代小说研究之所以能在2 0世纪取得重大成就,与前5 0年学界一大批为发掘、整理“新材料”的学者们的辛勤劳作密切相关。尽管这5 0年中并未见一部独立的清代小说史料学的专著,但在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目录学著作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学界为清代小说史料学的建构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研究目录学的意义等方面,分析传统目录的研究内容,探讨了我国目录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应该对庞杂无序的电子资源进行有效地、标准的有序整合和书目控制。  相似文献   

9.
"笔记小说"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混乱的不足,这一概念的使用造成了小说概念上的混乱、目录学的混乱。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表象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变迁,没能正视小说界已经发生的古今之变和中西之辨,实际上则体现了古今小说概念的冲突、古今主流思想的冲突、古今学科分类的冲突。文章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提出了将笔记类作品划分为"小说类笔记"、"历史类笔记"、"考据类笔记"和"杂俎类笔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说在先秦时期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语概念,发展至两汉时期则变成了目录学上的分类概念。汉代短书在这一重大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短书本是客观的文字载体,但在汉代儒家文化环境中,它又与尊贵的"长书"相对,具有类似于先秦小说的文化含义,因此,汉代短书能够使先秦小说一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小说的物质载体联结起来。这种联结在经典目录学著作《汉志》小说家类目中得到固定,从而完成中国早期小说概念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小说学侧重于小说的学术史研究。以文学批评史为背景,以小说史为依托,探寻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史的发展中所做的实际工作及其理论贡献。突出我国小说学研究是以小说的外围研究为主体,以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相对文体意义的形式为研究重心的特点,揭示我国小说的实质是中国小说史内部自身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真正起步及创获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分为近代译介科学小说和本土科学小说两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开展,尽管出现了人为分离现象,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本土科学小说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小说兴衰原因、现代性及价值三个方面。然而囿于研究思路狭隘、文本意义定位过低等原因,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并未得到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某些小说史并不是真正的小说史,因为它们没有抓住小说的特殊性。小说史的逻辑起点在于对小说特性的科学把握。小说的特殊性不能仅仅归结为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而在于其文体。小说文体既是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方式。小说文体研究的方法包括纵横两方面的内容,纵的指小说特有的多种叙述者类型、聚焦方式、转述语、结构、言语特征等,横的则指这些文体因素在某个时期的聚合,如类型、流派。  相似文献   

14.
从小说叙事性的角度对前唐及唐代小说观念所作的历时考察表明,自汉至唐,各种小说类型的兴起与不同时代学术主流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唐人对不同小说类型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唐“小说”源出魏晋六朝的“志人”而增加了叙事因素,但与杂史有别;唐“传奇”源出魏晋六朝的“志怪”并融合了史部杂传类的人物别传,而与唐“志怪”有别。三者之间虽有联系,但却沿着各自的道路分镳并驰。故在小说研究中,对唐小说各种类型作出较为严格的区分,并以唐人的小说观念作为界定具体作品的重要标准,这样做似更符合唐人小说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现状,认为要使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深入发展,必须要从基础的,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突破。这些最基础的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早期小说的概念究竟应作何种诠释;二是小说的分类存在着严重的"混类"现象;三是中国小说史的开端在何处。作者对此一一阐述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现时一些有关吴趼人小说的现代性分析,以吴趼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具体的脉络去说明“中国小说现代性”这个含义比较抽象的问题。指出,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除表现在小说的叙事技巧上,亦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内容上,甚至小说的社会地位以及小说与其他文类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可谓牵涉在整个文学结构的变化之内,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小说技巧上的革新所能够充分说明的。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文体的独立,既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也有小说文体自身演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唐代小说观念发展这一内部原因。唐代小说观的发展体现在二个方面,首先是纳小说于王官系统,与《诗》、《传》并提,从而导致对小说叙事本性的张扬;其次是唐士人文化消解了小说的史性及确立了小说的本体性,在此基础上唐传奇文体独立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幻文学作品对外传播也日益重要,而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则一直处于文学作品翻译的边缘地带。为促进中国科幻文学对外传播,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三体》英译本译者主体体验性和译者多重互动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科幻文学翻译研究应从译者出发,兼顾翻译活动中各因素。翻译活动前译者应加强与双语世界的体验,翻译过程中应更多关注读者需求,主动向读者靠拢。文章还对科幻文学翻译以及科幻文学译者队伍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以期为我国科幻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世界的清小说研究可分为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萌芽期、六七十年代的发展期和80年代以后的繁荣期三个阶段。以此历史分期为据,梳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特征,考察可供国内学界借鉴的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视野、理论和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海外学者的相关成果有助于建构具有普适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氛围性(意境性)特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她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机械复制和真实性的描绘与捕捉上,重要的是饱含着某种丰富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义的审美象征意蕴。细读张爱玲的小说,不难发现这种意象化的呈现艺术主要表现在小说的景物、人物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