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前.资源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人们正确认识资源环境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引导,全民动员,提升集约发展的节约效应,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集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原则,而价格是市场调节的出发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古老产业。它的比较利益低于第二、三产业,在产品市场和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处于软弱和不利地位。搞市场经济,也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但简单的放开价格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比其它产业更需要政府的扶助和调控。国家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对于稳定和发展农业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区现行的产权委托代理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景区管理和运营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业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的资源闲置、浪费及低效率运转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必要在旅游景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其制衡关系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约束和激励,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者的利益。要认识到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旅游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与旅游相关的部门,包括文化、城建、林业、宗教等部门,都必须目标一致,在保护好景区风景资源的前提下,走保护开发、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指出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我国西部大开发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人才是关键 ;(2 )科教要先行 ;(3)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持的良性循环是前提 ;(4 )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农业是中国对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即农业的持续产出应建立在对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及现代技术体系支持之下。雷州半岛的特殊区位决定其地域资源特点是:①热带气候资源丰富,光热充足;②土地资源种类多,利用复杂,潜力大;③淡水资源相对短缺;④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系统。然而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灾害繁多、强度大及水土利用不尽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建立等制约因素和问题。指出,强化防灾减灾机制及对策,深度开发光、热、水、土资源,建立生态农业和集约化、商品化、专门化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是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知识化就是使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过程.知识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知识化要求实现的目标与标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生产中不可再生资源投入总量R、人口总数P、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比例ER、非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比例EnR、产业资源利用率UR.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发展,提高知识经济成分,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指数S;必须遵循知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消费决定生产原理,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大量浪费;树立知识经济的生产消费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的知识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关于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者认为,应该首先从金融产业信息化入手,提高金融产业信息服务的能力、速度、可靠性和服务的范围。同时金融作为一种资源,也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那么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措施有:建立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构筑现代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人才素质,建立金融市场机制,处理银行呆帐以及加强对金融自身发展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基础,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其兴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福音。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畜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要想实现以质增效,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对科学发展观为畜牧业以质增效带来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规划、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和建立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实现牧区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环境问题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从甘肃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有效的资金、技术保障制度和环境保护利益平衡机制,培育发展高新节能的环境保护后续产业,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贸易区(保税港区)与离岸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共性特征和天然联系。目前我国保税港区建设及其功能开发进入了新阶段,在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功能成为可能与需要。保税港区是我国发展离岸金融的首选地,发展离岸金融功能也是我国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宁波保税港区具备发展离岸金融功能的条件。文章探讨了宁波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模式、运行模式,并从政府政策、人才资源、财税优惠、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设想。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的研究以地区产业支柱、产业贡献率下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为传统产业的评判标准,构建了相应二级指标体系,并以肇庆工业为例,选择“五类产业、十九个行业”为传统产业。政府基于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充分利用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经营管理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三峡黄金旅游带是旅游资源富集和市场潜力极大的区域。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规划不系统,产品同质化严重,投入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明晰等多种原因,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整体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实行集团化经营,打造旅游品牌,实施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竞争效应和融合效应两个方面系统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机制,并采用Panzar-Rosse模型度量1998~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竞争格局,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的竞争效应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更显著,股票市场资产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强都会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长江三角洲金融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一体化深度不够、范围不广、体系不强。具体体现在货币市场一体化进程范围有限、资本市场运作层次不高、监管体制和信息系统建设均存在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银政壁垒"和城市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通过吸取其他区域合作尤其是欧洲区域金融合作的经验,以及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金融发展的特色和目标,文章提出了长三角金融合作的途径:要从市场、观念、制度和机制诸方面进行创新,突破金融资源分割格局,建立统一金融市场;进一步明确分工,确立共赢的思维;建立共同遵守的区域公约和法规以及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地抵押融资试点已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典型模式。两种模式在抵押实质、流转市场、政府财力、金融机构交易成本、风险化解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市场、抵押操作规范做出了相应要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抵押仍然存在试点推广的可行性;鲜明的农业主导产业、明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的流转市场、严密的操作规程是推广农地抵押融资的必备条件;抵押物价值、政府行政能力及财力、土地流转市场及群体信用差异是模式差异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依附于总公司下的资产经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实质是经营战略、经营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方法、管理理念、产业规划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资产经营企业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和经营管理效益,必须树立资产经营企业化观念,深化企业体制与机制改革,改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规划,拓宽资产经营范围。资产经营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需要系统地实现经营管理、规划、品牌、文化、营销、环境的观念创新以及企业与资产市场、企业与总公司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文化资源,首先应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予以评估。基于此目的,文章理清了海洋文化资源系统与海洋文化系统的内涵,并归纳了海洋文化资源的五大特点,进而提出了海洋文化资源具有现实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价,可以通过市场价值法、替代性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也是电信企业制胜的关键。中国电信业要在改革中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在中国电信业走向市场、公司化的进程中,如何切实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国电信业可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以及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改革现有用人制度、加大政府对电信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首要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产业结构调整,即按照“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来发展;新农村载体是农业产业化,即按照“产品——企业——产业”来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是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支持,提升农业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注重农业产业的融合,使产业的规模数量与资源利用之间、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