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刺绣文化,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贵州是苗族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文章从挖掘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致力于苗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的研究,并提出了苗族刺绣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兄弟民族,现有三百八十多万人。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七个省区。明朝在上述省区都曾建立过土司制度,有些地区的土司一直延续到清末明初,时经数百年,对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有相当的影响。对土司制度的研究也是研究苗族历史的重要问题之一。苗族分布地区广,各个苗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又具有其不同特点。湘西苗族地区除筸子坪长官司廖彪、吴毕郎等长官是苗族外,永顺宣慰司和保靖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历史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服饰与环境感应相协调的原理,即是在以地理区位偏远和社会经济欠发达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服饰保留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景现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和对其服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历史景观探析,指出贵州苗族居住的山区地理环境是其服饰文化地理错落分布、服饰文化历史景观丰富多彩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贵州苗族服饰文化空间格局,在中国服饰地理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以及云南、湖南、湖北、广西、海南、四川等省区,人口739万,其中358万聚居在贵州省境内。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世代积沉并传承下来的口传文学即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口传文学作品可谓浩如烟海,全面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历史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伦理以及认识发展的轨迹,既是本民族整体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构成了本民族文学的基本框架,成为苗族当代文学的滥觞。因此,要考察苗族当代文学,必须了解苗族的传统文学。  相似文献   

5.
贵州苗族居住在喀斯特洞穴分布广泛的山区,历史上有穴居和洞葬的习俗。苗族有穴居和洞葬的地方就有"跳洞"节日,其中以贵阳市花溪高坡乡、龙里县摆省乡、惠水县摆金镇一带的红毡苗的"跳洞"为典型。苗族"跳洞"通过对祖先穴居、避难和墓地的祭拜表达苗族的洞穴崇拜,核心思想是源于苗族的祖先崇拜。苗族的"跳洞"有助于重温祖先集体记忆,发挥族群联谊功能,有利于增强族群文化认同,保证族群繁衍。  相似文献   

6.
何子 《社区》2009,(2):31-32
水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原生态民族,大多聚族而居,在贵州就有32万之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的榔木寨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水族聚集地。  相似文献   

7.
苗文化与楚辞关系管见文启宇楚苗关系争论已久,屈原的族属也有汉族、苗族的之争。范文澜等学者早有楚苗渊源、文化一致的论断,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又从楚地出土文物中找到苗文化的遗迹。苗族史学家也肯定了荆楚曾是苗族先民长期居住的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习俗、...  相似文献   

8.
《中国苗族文学丛书·现当代小说选》已出版本刊讯《中国苗族文学丛书·现当代小说选》一书已于1994年7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入长中短篇小说48篇,共58万字。有沈从文、紫沫、陈靖、姜穆、伍略、李必雨.向秀清、吴雪恼、贺晓彤、石定、龙潜等40...  相似文献   

9.
贵州苗族民居是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乡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西部经济大开发中,它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民族旅游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贵州苗族民居与我国其它传统民族文化一样正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危险.本文通过对贵州苗族民居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旅游开发的途径,为民族地区建筑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尽管其间存在着“左”的干扰和破坏,但苗族文学也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学一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除了著名老作家沈从文在二十年代就开始创作外,如今活跃在文坛上并且成为骨干力量的苗族作家,绝大多数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出现和成长起来的,他们结束了在一些地区只有口头文学的历史状况。而在“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苗族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势头,初步形成了苗族作家群。  相似文献   

11.
苗族在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入住贵州,给贵州输入了新的民族成分,为贵州增添了规模庞大的劳动生力军,为贵州山区的开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而广泛的历史性贡献。苗族迁入贵州,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苗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国广大的领土之上,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兄弟民族之一,现有四百二十六万人,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广东和广西等省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和贵州的苗族人口分别为502.12万人和258.26万人,分别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第5位和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第1位。 新中国成立后,苗族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等,同其他民族人口一样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作如下分析。 一、人口数量的发展变化 不论是全国的苗族人口或者是贵州的苗族人口,人口数量的发展速度都是愈来愈快(表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被西方记者誉为“东方迪斯科”,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台江地区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排木鼓舞”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是一项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运动强度、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因而具有高度趣味性、欢娱性、健身性、教育性和广泛适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对推广探讨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排木鼓舞”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挖掘、整理贵州台江苗族传统体育资源,为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腊尔山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西北部,是湖南苗族居住最为集中,苗族特色保留最为完整的地方。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苗族农民大起义就是发源于这一带。腊尔山行政区划上为一个区,由腊尔山、两林、禾库、柳薄、米良五个乡组成。境内最高海拔为1075.4米,最低海拔为450.7米,一般海拔为650~1000米,地势上明显呈一高山台地,因地处高寒山区,天气多变,冷冻期长,且强度大,所以与山下东部地区相比,要相差一个左右的生产季节。全区人口中95%以上为苗族,通用苗语,绝大多数人不会讲汉语,没到过汉族地区,汉族除少数州、县干部、生意人和考察者外,一般也很少有人到那里。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苗族发展史上,边远贫困的西南贵州威宁县石门坎苗族地区,苗族文化曾一度辉煌,成为中国“西南苗族文化最高区”。①英国教会报纸称它为“海外天国”,②当时的国外汇款信件直寄“中国石门坎”。苗族文化的一度辉煌表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石门坎先后创办了初中二所,完小五所,初小近六十所,还办起了拧士学校、圣经学校、瞽育学校各一所,共培养小学生四千余名,中学生数百人,大学生数十人(其中有硕士生、博士生),这在“二十世纪苗夷文化发展过程中,实系首屈一指。”③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英…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带,是贵州省的土著民族之一。布依族人口有二百一十二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的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安顺地区的其他县(市)、贵阳市郊区、六盘水市辖区内也有部分聚居;另外,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毕节、遵义、铜仁等地区,以及云南、四川部分地区也有布依族居住。  相似文献   

18.
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贵州南笼(今安龙)爆发了一场以布依族农民为主,并有苗族、彝族和汉族等各民族人民参加的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人数多达数万,历时八个月,波及黔、桂、滇三省边境广大地区,抗击了由滇、湘、黔三省调集的十余万清兵,给清朝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在布依族历史上和我国农民起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笔者不揣窳陋,拟根据有关史料对这次起义略加评述。 (一) 起义的历史背景居住在贵州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开发了祖国的西南边疆,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川东南綦江县的苗族约两千多人,仅占全县总人数千分之二,分布于赶水、石(石豪)两区,其地为海拔一千四百米左右的高寒山区,紧邻地广人稀的贵州山地.据家谱记载,綦江苗族祖籍原为云南昭通和贵州南龙,明末清初时因逃荒避难,遂挽弓执矛、沿途狩猾,辗转入綦依山而居、种植而食,迄今已传十五代,有数百年历史了.苗族的居住主要是杂居型态,因而他们的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但他们的民歌却没有什么外来因素,至今仍保持着纯正的本族风味.綦江苗歌一方面具有苗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征,与汉族民歌迥然相异;另一方面也带有一些地方性特色,与其他区域的苗歌也不尽然相同.  相似文献   

20.
山地文化的一种景观:中国苗族的居住和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其居住和建筑自然相应地体现出浓郁的山地文化特征。这就是整体认同和相似前提下的群落断裂与差别。山地的自然阻隔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苗族居住和建筑文化的表层特征,其相互间的众多居住差异和心理上的自我封闭,皆可视为对山地文化这种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无意识认同产物。这是我们研究认识苗族的居住和建筑文化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