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桂林抗日文艺活动,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高——低——高的三个阶段,这就是前期的文艺运动形成高涨局面,中期的在低潮中坚持和发展,后期的文艺高潮的再度兴起。前后将近六年时间。划清桂林抗日文艺运动的三个时期,对于我们把握战时桂林文艺的内容和特征,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关于三个时期的起止,我取以下事件标定: 前期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的武汉、广州失守,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救亡日报》被迫停刊; 中期一九四一年三月《救亡日报》停刊之后,一九四二年一  相似文献   

2.
周钢鸣同志于1909年出生在我国南方边远山区广西罗城县.青少年时生活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山村里,很少呼吸到新的文化气息.年青的周钢鸣于闭塞的山区生活,渴望了解山外的世界,在时代风云召唤下,15岁便投身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后来到了上海,于1933年2月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两年后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文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救亡日报》社于1938年10月,迁来桂林.曾先后任《救亡日报》记者兼采访主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指导员以及我地下党外省支部书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人间世》杂志主编.他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始终紧握手中的笔,以笔作刀枪,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他都是在桂林度过的,期间只在皖南事变后短期离开过.他除撰写新闻报道、文艺作品之外,还结合当时的文艺运动写下大量的文艺理论(含文艺评论),当时曾结集出版过《论文艺创作》一书.他的这些文艺论著大多数写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前,与《讲话》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夏衍奉命主持桂林版的《救亡日报》工作,成效卓著:使停刊两个多月的《救亡日报》在桂林得以复刊;开创性地采用多元化的办报经营方式;对旧有版面加以革新,提升报纸的质量;充分利用办报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做好统战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桂林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其在广西贯彻执行的成功。为了很好地搜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文艺特点,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经过10年的奔波忙碌,艰苦耕耘,在有关单位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在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债与戏剧改革》等几大本史料专辑的基础上,于1989年4月又推出了一本厚重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辞  相似文献   

5.
桂林文化城是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关于它的时限,一般人认为上限为1938年10月(即武汉沦陷后),下限是1944年秋湘桂大撤退,前后经历了大约六年时间。抗战时期桂林为什么能成为文化城呢?林焕平教授在为《桂林文化大事记》写的《序》中说得好:“桂林文化城是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统战政策  相似文献   

6.
桂林抗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研究资料索引(续)魏华龄,郭维娟编美国桂林记者学会欢迎奥斯丁氏、奥氏报告旅途观感《广西日报》1940.7.26.2版本市新闻文艺界昨欢迎史沫特莱、史氏报告我沦陷区情形《广西日报》1940.8.28.2史沫特莱昨晚广播《广...  相似文献   

7.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应追溯至60年代初,当时,《广西日报》副刊专门开辟“桂林文化城忆旧”专栏,先后发表了夏衍、司马文森、周钢鸣、秦似、李任仁、林路、汪巩、洁泯等当年在桂林工作和战斗过的文化人的回忆文章,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还专门组成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研究组”,对桂林抗战文学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艺史料》初稿,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活动大事记、文艺刊物介绍等,内收郭沫若、茅盾、邵荃麟、夏衍、田汉、熊佛西、焦…  相似文献   

8.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大批文化人先后云集桂林,投身抗战救亡文化运动,桂林遂以“文化城”蜚声中外。出版业空前繁荣,报纸杂志琳琅满目。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四十个左右。有些全国性社团,还在桂林设立总部。1939年10月2日,桂林文艺界“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原则,联合全桂文艺界一致为  相似文献   

9.
我是1942年2月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到达桂林的。同行的有夏衍、金仲华、蔡楚生、司徒慧敏等十六人。他们都先后去了重庆,我留在桂林,进了欧阳予倩为馆长的广西省艺术馆当研究员。当时从香港撤退到桂林的文化人很多,记得新波和特伟比我先到桂林。而叶浅予,戴爱莲在后,但叶浅予不久就去了重庆。所以在我们发起搞画展时,他没有参加。经过紧张筹备之后,《香港的受难》画展,于1942年12月在桂林举行。参加者有盛此君、新波、杨秋人、温涛、郁风、特伟等六人。《广西日报》还为此画展发表了孟超、华嘉、韩北屏写的评价文章和开幕消息。接着又于1943年在重庆举行,并增  相似文献   

10.
桂林抗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研究资料索引魏华龄,郭维娟世界反法西斯总论桂林城里的两朵鲜花—日语训练班、俄文专科学校曼非《抗战文化》1939.1.1论敌人的文化进攻与我们的对策黄药眠《救亡日报》1939.2.2.1版欢迎我们苦难中的国际友人于竹如《救...  相似文献   

11.
桂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其山水甲天下,并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又将其文化发展推向了高峰。当时,成千上万的文人志士和广大群众聚集在一起,开展各项抗战文化活动,演出剧团层出不穷,出版物如雨后春笋,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历史的奋进中创造了光辉的业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后的今天尚有诸多国际、国内的专家、文化工作人员对此竭力地研讨和深掘,桂林文化城研究成为国际学术会议上的热门课题。为了更好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桂林历史文化,将桂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条理化,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广西桂林图书馆组织部分人力,对桂林文化历史作了大量的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由刘寿保、唐国英等人编纂的《桂林文化城大事记》。  相似文献   

12.
于光远 《学术界》2001,(5):245-246
在把《希望更多的人来做“文化扶贫”的工作》寄去广州《同舟共进》时 ,我还不知道合肥已出版了《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这样一个刊物。在收到创刊号时我特别高兴。许多在安徽这块土地上进行改革工作的老同志为这个刊物题了字 ,也有几位同志写的贺信 ,其中的王郁昭同志 ,他正在担任扶贫方面的负责工作。题字者中也有我无缘相识的 ,但闻名已久的袁振同志等等。在创刊号上我还很高兴地看到现任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为出版这个刊物的批示。当时我就想写一篇短文对这一刊物的创办表示祝贺。现在我在合肥。这次我来合肥又收到六月十五日出版的这个刊…  相似文献   

13.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我在香港主编的《新儿童半月刊》被迫停刊。1942年春天,我们杂志社的同人和社长曾昭森共四个人,撤退到桂林筹备复刊。到了桂林,我看到救亡戏剧运动蓬勃发展,觉得应该提倡一下演儿童剧,便想把原来刊登在《新儿童半月刊》上我写的两个儿童剧本拿来上演。一个是《中国小主人》,写的是一个地下游击队的儿子的故事;另一个是《国庆日的礼物》,是写两个爱国的小孩子的。那时我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桂林对我一切都是陌生的。要上演儿童剧,除了心头一  相似文献   

14.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于确认李秀成《书供》原稿(以下简称《原稿》)是他本人的真迹这一点,我和罗尔纲先生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对李秀成是真降还是伪降的问题,我们在看法上有根本性的分歧。为了证明李秀成是伪降,罗先生曾经写过不少的文章。1981年3月2日,他又在《广西日报》上发表《一件关于李秀成学姜维的曾国藩后人的口碑》的文章,来证明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口碑毫无史料价值,它不能作为李秀成的伪降的“新证”,更谈不上是什么“铁  相似文献   

16.
归来:又一是番新气象1941年2月28日,桂林《救亡日报》被迫停刊。3、4月间,党组织我们分批撤到了香港,一部分人留港创办《华商报》,一部分人转到敌后新四军去了。12月8日,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只打了十七天就举白旗投降了。过了半个月,党开始组织大家离开香港,大部分人由东江纵队接应到游击区,分批回大后方去。我根据通知先到澳门,原来范长江主持  相似文献   

17.
1941年初春,我来到桂林,在《广西日报》任国际新闻编辑,前后不满三年。十年浩劫开始时,这段经历成为我的“罪证”之一,“问罪”没完没了。可是,颠倒了的历史终于给颠倒过来。广西的有关同志十分重视当年桂林文化历史资料,一再要我叩开记忆的门扉,挤点资料出来。这叫我很为难。挤吧,记忆早已尘封、杂七夹八,可能失实。不挤吧,容易引起误解,以为缺乏革命责任感。老实说,写文章我还没碰过这样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九百多年了,广西也流传不少关于他们的故事。《杨家府演义》中有《文广困陷柳州城》一回,说是是宋王朝派杨宗保率领杨文广来救狄青,被侬智高打败,围困在柳州城。后又派了杨家女将宣娘击败侬智高,解了柳州之围。大概是因小说中有这么一回之故,广西民间派生出一个故事——杨八姐整军雒容。说的是宋王朝派杨八姐来柳州解围,与侬智高部队一接触,又打了败仗。杨八姐往鹿寨方向逃  相似文献   

19.
“四行弧军”英勇顽强的枪声停止以后,上海便成为“孤岛”了。这“岛”,指的是苏州河以南,英、法租界所在地,它的周围都是沦陷区,犹如一片汪洋。据郑西谛先生在《暮影笼罩一切》里记载:当时“文化界救亡协会”已成为分散的地下组织,《救亡日报》停刊,不少文化人向内地和香  相似文献   

20.
略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刘泰隆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到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中外的大批文化人聚居桂林,掀起了蓬勃发展的抗日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俗称“桂林文化城”。本时期中外作家在桂林撰写或发表出版的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