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奉命帮办团练,却超越了地方团练的组织边界,把地方团练训练成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导武装力量。从历史路径上分析,其"不以团练始,不以团练终"、"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盖朝廷四顾无人,不得已而用之"分别是团练最终成为湘军的政治博弈、制度创新和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2.
阐释的历史与历史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阐释和重释,是一种历史性的活动。其中既包含有因历史的变动而引起的阐释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的变化,也包含有这种阐释和重释活动的历史本身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所隐含的一种阐释的契机或者可能性。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释何以成为可能?重释经典需要注意哪几个原则?支持现代文学经典重释的学理资源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期文学版特邀请於可训、陈漱渝、秦弓、王宁四位教授对上述问题作了多角度的探索,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得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马克思立足千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从人类的物质生产生活活动出发,开启和澄明了人类真实的历史.现实历史的敞开使得对它的真实批判成为可能.在对现实历史的敞开和批判中,马克思"发现了新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虽为"理论",却有着深刻的实践自觉,它自觉干对旧世界(现实历史)的敞开和批判中实现对人类历史未来的指向性引导.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语元音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时期、中古维吾尔语时期、近代维吾尔语时期而发展成为现代维吾尔语元音模式,维吾尔语元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残留的历史遗迹,成为我们研究维吾尔语元音历史渊源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肖奇 《船山学刊》2008,(3):29-32
清末湘人以船山仁与礼能纲维万世,大肆宣传船山、出版船山著作并上请清王朝.使船山入祀于孔庙,并成为明末三大儒。民国的船山被赋予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反对专制主义的武器。同时,民国对船山进行了分学科的学术研究。解放以来,主要从哲学、史学、文学……研究船山.比民国的分科研究更为精细。改革开放后,船山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其标志就是学术上的争鸣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科学的科学”的哲学,是关于探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的学说。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记载表述为历史,也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为哲学思想,并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把这种人类历史活动表述和总结的哲学思想,名之曰历史哲学。作为历史哲学的萌芽和雏型,应当起始于文明史的开端,而形成于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近代社会。然而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对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物质与精神生产的记载,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历史哲学为指导。历史活动本身也在不自觉地作历史哲学的表达,历史主体的人以思想学说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都作过同那个时代条件相适应的历史哲学的表述,目的是反馈社会,作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媒介。历史活动、历史记载、历史研究和历史哲学是不可分的。历史研究若不以历史哲学为指导,不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中国学者来说,历史研究——历史哲学——中国历史哲学,应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和坐标。  相似文献   

7.
当一种文化成为历史、成为传统的时候,它的物质层面渐渐地消失了,而精神层面则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以观念形态出现,支配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而系统化。中原历史文化是一种精神内涵,它主要起到的是精神激励作用,这是中原崛起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顾红亮 《社会科学》2001,4(12):63-67
随着生活世界的现代化变迁 ,功利原则已经成为近代价值观念世界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成为近代精神传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观念史的角度看 ,这一价值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衍化过程。一、从感性经验之维确认功利原则  近代哲学家对功利原则的确认是在近代化 (或现代化 )的背景下展开的。现代化可以理解成一个功利化、世俗化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升级换代 ,造成物质利益的快速发展 ,个人利益意识也随之不断高涨。由于现代社会标榜的速度、力量、创新等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是功利原则扩张的结果 ,因此 ,功利原则成为近代社会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租佃关系中的押租,是特种形式的地租,或地租的附加部分。它是租佃关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农业危机的加深,抗租斗争的加剧,而日趋盛行。它逐渐由以往只存在于农业经济发达、集约化经营程度较高地区的局部性现象,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几乎成为租佃关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九三三年的调查表明,押租已通行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  相似文献   

10.
菏泽市历史悠久,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就成为远古先民的重要开发区域.到了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成为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重要区域.先秦时期,菏泽市优越的地理位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农业文明使得这里成为"天下之中",在中国早期发展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荀学继承孔学而有新的发展,使“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孔孟儒学变得切实可行,成为由先秦儒学转变为两汉儒学的纽带和桥梁,对儒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儒学的被付诸实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儒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说,荀学与孔学、孟学、董学无疑具有同等的地位。然而荀学却长期遭受冷遇,其著作自从西汉末年刘向校订之后,几百年间湮灭无闻,一直到唐代才有杨倞为之作注,又经几百年后,清人始重治其书。与《论语》、《孟子》的注家蜂起,成为士人  相似文献   

12.
浅谈历史学科的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南方论刊》2007,(5):104-105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亮点,同时也成为教育界议论的热点。但诸多因素正成为制约历史学科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历史学科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入手,分析现实课堂中影响历史学科双语教学的诸多因素,旨在探讨实现历史学科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得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马克思以黑格尔思想的内涵逻辑为重要的理论资源,成功地开启了人类现实的历史。而现实历史的开启,又使得现实的人的解放成为可能。可以说,发现人类现实的历史,并进而实现人的解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意蕴。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历史科学的任务是重大的、不可替代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使人们了然于过去,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和瞻望未来。历史科学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甚至成为它的载体,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及历史地位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是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其本身潜伏着许多弊端。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中 ,这些弊端日趋显露 ,并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尽管如此 ,它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仍起到了一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认识论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认识论如果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空洞的图式,科学如果脱离认识论……,就会成为粗俗的,混乱的东西。”历史学是以人类社会既往运动发展过程为认识对象的科学,它也应该与一般认识论相结合。这就是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研究历史认识活动的形式、特点、规律等问题。学术界虽然已有一些有识之士予以重视,但是,关于它的具体内容却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略加探讨。由于篇幅所限,每个问题皆未能展开论述,故题曰“论纲”。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形态是历史变迁的.在古代社会,技术作为人的在世方式,是一种日常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现代技术则是人类利用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当代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正常运转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历史合力与历史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长期以来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公认命题。但对这一命题的精微含义,过去缺乏深入的探讨,某些论证不够严密,以致存在不同的理解。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历史是所有的人创造的合力,应该改用“人们创造历史”的提法;一种认为,上述提法是科学  相似文献   

19.
陈新 《文史哲》2002,(1):112-117
人们在日常意识中理解的“历史”,并非原始的历史实在,而是经过思维加工的产物。人类的行为产生了原始经验,极少一部分原始经验通过思维进入历史。这一过程不仅使原始经验转变成历史经验,也使思维本身成为历史思维。由于我们的认识只能意识到被思维加工的经验,因此原始经验的存在只是一个逻辑预设,它使描述历史经验与历史思维的共生状态成为可能。原始经验进入历史思维的过程,也是历史经验的概念化过程,即历史经验在历史思维编织下的生成过程。由于历史思维能够按不同的结构与技巧来编织历史经验,这就使历史经验的概念化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被人们认可的历史本体,实际上是历史思维活动存在的概念化多样性可能中某一种可能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汝南之所以在汉末成为党事的主要发源地,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首先,随着两汉以来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汝南成为全国人口分布中心之一,经济繁荣;与此同时,汝南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开始兴盛,至汉末已成为全国瞩目的重要学术文化中心;再次,汝南士人大多热衷于政治,并逐渐把持了汝南地方政权及舆论,在地方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最后,由于汝南士人从光武帝起就与皇权形成了紧张关系,因此在反对外戚、宦官的斗争中,汝南士人旗帜鲜明,不遗余力,从而成为汉末党事的发源地之一,对汉末政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