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利用哲学、文化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建立了一个解释“文化”自变量与“对外政策”因变量的理论模型,总结出文化在对外政策中的定位、定向、规范和认同功能,然后将文化——对外政策分析模式运用到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中,探讨了美国对外政策在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特点。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对外政策可以理解对外政策的内涵和深层动机,但不能预测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  相似文献   

2.
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出现是同德国的“世界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武力侵华过程中,德国殖民者便认识到了通过文化手段对中国施加影响的重要性.摩洛哥危机的爆发更坚定了德国统治者推行对外文化政策的决心,他们把中国选取为推行这一政策的首要目标.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国推行对华文化政策的中心机构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大大有利于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说明。从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形成、发展及实施的情形 ,以及这一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特点 ,可以看出战后美国一直存在着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实施手段的对外文化战略 ,它扎根于美国的历史经历、信念和国家神话之中  相似文献   

4.
刘红叶 《国际论坛》2013,(1):13-17,79
作为由27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体,文化多样性是欧盟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对外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欧盟逐渐意识到,以文化为手段推进对外政策有利于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议题在其对外政策中一步步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本文对文化因素融入欧盟对外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梳理,从四个主要层面上对政策的实施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以欧盟—地中海遗产项目为切入点,对其政策的推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外决策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政策的形成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文化在决策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美国为例 ,通过分析文化对三种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组织过程模式和官僚政治模式的影响来说明文化在对外决策中的作用。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和研究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和行为可以加深人们对其对外政策的内涵和背景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关系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对外政策在现实操作上是以所谓国家利益为准绳的 ;在精神道德主张上则由以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为基本内容的价值观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文化为依据。对华政策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不会偏离上述基石 ,反而因文化传承的差异、现行政治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的大异其趣更加彰显了这些内容。了解美国对华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有助于研究中美磨擦冲突中美国方面所主导的东西。文化因素虽然不像政治操作、对外政策和军事行动那样具象 ,但后者都是前者的表现 ;后者是结果 ,前者是起因。美国人的核心文化价值观里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构成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恒定文化因素 ;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制衡机制是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恒定模式。这两个因素在研究美国对华关系时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7.
对外政策目标对于理解对外政策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20年代魏玛德国与50年代联邦德国的对外政策目标体系具有某种形式上的相似性,在实质上却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及其原因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取向,并限定了对外政策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文化事务同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来就关系密切。本文根据美国文化事务在美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历史阶段详细论述了相关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的胶州湾与威海卫先后被德国与英国殖民者所租占。他们在占领地内实行了包括教育、文艺、出版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政策,但由于其占领的国家不同、占领的目的各异,因此导致了在这两个地区的文化政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感受,我觉得文化是个大概念。这是关于法治文化的会议,有学者说文化是大海。我想起曾经到南京师范大学去交流,南师很重视,让我们做个讲座,夏锦文教授在主持讲座时说:你们是专家,我们是学者。其实,学者比专家有学问,专家只是一专之长,学者则是大家。如果能是文化学者,那真是大家的大家,大师级。我真觉得文化是个博大精深的东西,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过去我们在北京时,听过“清华没文化”。我昨天坐在文显旁边时,收到一个微信,看到一篇“美国为什么那么强大”,里面说到,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话令人奋醒。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是影响和评价国家对外政策并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政治文化价值观的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来比较中美两国的政治文化,可以看出双方虽同为文化大国,但其政治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政治文化的比较有利于从一个新视角来分析和理解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我为什么选择德国 李慧昕:我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决定去德国,这个选择对于我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放弃去美国,这让我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原因在于我会两门外语:英语和俄语。去美国,语言这一关对我不是障碍。即使是自费,经济上对我也不是障碍。而我的俄语要去俄罗斯、乌克兰也不会有困难。我没有考虑过要去俄罗斯,因为它的文化对我没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布莱尔政府对外政策中最根本的变化是英国与欧洲关系的转变,英国开始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欧洲事务。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布莱尔政府仍只能采取观望政策,试图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化因素对布莱尔政府对欧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2001届美容班(女性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由于各方面比较优秀,我被老师推荐去了一家专业对口,又较有规模的克缇(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实习。这是一家国际性专业美容企业——集研发,生产、制造、教育培训、销售到售后追踪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美容机构。在我刚进入公司时,还谈不上理解他们企业的文化。当时我感到,这家公司与一般的美容院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不过就是为客人做美容,再附加些美容产品的销售而已。但到这家公司实习后,我对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在实习结束后成为他们公司的一名员工。  相似文献   

15.
纳粹文化从德国统一那一时刻起就掺杂着民族主义与容克军国主义思想,纳粹党采取了一系列欺骗人民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通过宣传纳粹思想和文化,并制定一些为纳粹党服务战争的文化政策,将纳粹的独裁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德国人民成为纳粹掠夺他国利益的工具,也正是这些文化政策的实施,使德意志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对德国二战前后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士奎 《东方论坛》2010,(3):33-37,43
对外翻译行为的主要意图是在异文化中塑造出本文化的自我形象。这种翻译形式在大多数国家都得不到重视。但在中国,较长时间内,对外翻译一直是文化输出和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5,(11)
想去德国读博的王强:你好,我现在读研,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我想研究生毕业后去德国,但我的德语是零基础,能去读德国的英语教学的学校吗?还有,我需要考雅思还是托福?一般需要达到多少分?小编告诉你:德语零基础就去德国留学有很大难度,因为德国英语授课的学校非常少,也很难保证有此专业。所以,还是建议抓紧时间学好德语,至少600学时。雅思6分,托福587分。但雅思和托福有一项成绩即可。想去日本留学的国际贸易本科生:小编你好!我是国际贸易的本科生,明年6月份毕业。非常神往日本的一桥大学。但是听说一桥大学只接受中国的国家派遣留学生,我想知…  相似文献   

18.
1939年苏联对外政策转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9年初德国灭亡捷克和波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局势急剧紧张,苏联的安全观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是缔结一般意义的互助条约,而是要取得对周边邻国的控制权。英法虽有联苏抗德的意向,但无意把东欧的利益交给苏联。而德国为了实现其战略计划,愿意满足苏联的安全利益。苏联领导人权衡利弊,决定把对外政策的重心转向德国。从本质上讲,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是苏联的安全政策和德国的战争政策出现的暂时的接合部。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是对外政治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的实力决定着一国对外政治传播的影响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媒对外政治传播重视对外政治信息传播中文化因素的运用及与对外文化传播的配合推进以达致理想的影响力。在追求政治传播影响力的过程中,传媒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呈现现代中国当中寻求到平衡的支点,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卫青在《江汉论坛》2014年第8期撰文指出,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外交活动。随着资本主义兴起和西方殖民国家的扩张,文化外交成为西方国家的外交工具,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先后开展了文化外交活动。美国政府比较晚从事文化外交活动。从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