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根据现代物流发展格局,以物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物流业从业员工、区域交通线作为物流业投入基础指标,以物流业GDP、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作为物流业产出指标,构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托宾(Tobit)模型的物流效率评价及因素分析体系,对内蒙古2005-2014年物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进行了纵向实证分析。效率评价结果显示;相对于本区域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而言,内蒙古近10年的平均物流效率较高,但与物流业发达省份相比,内蒙古尚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发展路桥经济、综合交通网络、物流产业集群等针对内蒙古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DEA模型,选取交通运输业从业人数、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等级公里数作为投入指标,选取物流业增加值、货运量周转量、地区GDP作为产出指标,对2012—2016年沿海九省的物流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河北省、江苏省及辽宁省的物流效率的DEA为有效,而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山东省的物流效率的DEA为非有效。对影响沿海九省物流效率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投入指标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从业人员与等级公里数对沿海九省的物流效率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为0.031;产出指标中的货运周转量对沿海九省物流效率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为0.133。据此,建议物流DEA有效的省份继续保持自身的优势并发挥带头作用,加大力度发展城市群物流,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而物流DEA非有效的省份借鉴其他省份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及演进趋势,运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对我国2003—2013年30个省级行政地区物流产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及其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虽然呈现增长态势,但效率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偏低所导致,八大区域物流业技术效率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总体而言,大部分地区物流业纯技术效率亟待提高,少数地区规模效率偏低是其技术效率较低的原因。转变增长方式是我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依据湖北省2005—2013年物流业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基于DEA模型和SE-DEA模型,对湖北省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物流业近9年来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在0.9以上,说明湖北省物流业效率较高;2)湖北省部分年份物流业总效率小于1,主要是因为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3)湖北省物流业超效率值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的超效率排名第一。4)影响湖北省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管理水平和专业人才等,可通过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等方式继续提升湖北物流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1996—2010年的物流业宏观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构建了物流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物流业1996—2000年均规模无效,投入产出没有达到最佳比例;2010年技术有效,规模有效,投入产出处于最佳比例状态,达到了规模经济;2001、2002、2008年规模效益递减;2008—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出现技术无效状态,但从长期看规模效益递增、技术效率渐进有效。据此提出发挥规模效应、提高运输业综合效率,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改进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全国物流业效率,基于Tobit模型研究科技创新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排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后我国整体物流效率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效率低下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R&D经费投入显著抑制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显著抑制东部地区物流效率,而对中部地区物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专利数对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正向促进东部、中部地区物流效率;R&D人员全时当量对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物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地区政府应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应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最后,从科技创新角度,对提高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部地区物流业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要素投入与物流业竞争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2007~2013年我国东部11省市物流数据,构建物流业竞争力固定效应回归计量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包括科技人员、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对其显著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物流业竞争力呈现正相关,科技人员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物流业竞争力的提升呈现负相关。因此东部地区在积极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亟需走以创新型人力资本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为方向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物流减贫效率的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19个欠发达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物流减贫效率评价指标,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评估减贫效率并对样本进行分类,随后构建时空地理加权模型,获取物流减贫效率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物流减贫效率分解方面,各欠发达省份差异显著,分属于成长型、潜力型、需求不足型和能力不足型四种类型。成长型欠发达省份受人力资本、信息开放程度影响较大,潜力型欠发达省份受物流规模、区域政策、信息开放程度影响较大,需求不足型与能力不足型欠发达省份除了受物流规模与物流技术影响外,分别受区域政策、信息开放程度影响较大。因此,结合不同类型欠发达省份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成长型欠发达省份应积极推动教育与物流相结合;潜力型欠发达省份应持续关注物流投资规模的影响;需求不足型欠发达省份需正视物流先导性未有效体现所带来的短期性物流减贫效率低下;能力不足型欠发达省份应推进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在物流信息交流、物流技术沟通、物流经济协作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能源系数法分别对2003—2014年安徽、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物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利用LMDI方法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及人口等因素对四省市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流能源效率低下是安徽省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最大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安徽省物流业碳排放总量会伴随经济发展保持较高速率的增长。因此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三方面着手,发展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山东物流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物流需求省情出发,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理论,根据实际数据建立山东省物流需求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山东省未来五年物流需求规模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山东省的物流需求呈增长之势,以期为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