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主要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作者蒲松龄在广泛吸取前人的先进理念上,加上自己创造性的发展,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文坛增添了不少光辉。  相似文献   

2.
罗天娇  刘晓秋 《理论界》2023,(4):94-10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而获得了越发广泛的关注,演员随之面临更高水平的人物形象塑造标准与演绎期待。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戏剧表演艺术的精魂,直接决定了戏剧表演呈现的质量。本文从戏剧表演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几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希望可以对相关研究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乃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格萨尔王传》中,从天界到人间,从龙宫到地狱,塑造了近三千个艺术形象。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塑造如此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很罕见。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惊人的奇迹。当然,问题不在于数量的众多,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这些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人民中间,成为某种力量的化身和某种意识的代表,史诗中每个…  相似文献   

4.
<正> 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四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最突出的成就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众多的富有时代光彩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给我国戏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这些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上;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广度上,还是从艺术的创新上,在我国当代甚至现代的戏剧史上,都有新的突破,表现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水平。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戏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着重探讨一下如何塑造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质量,我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古今中外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以其成功的艺术形象而流传于世,名燔千古。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它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诸多成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李自成》的人物塑造具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30-234
空间是人物性格生成的具体场所,也是人物形象的绝佳表征。汤显祖在"临川四梦"中善于通过书写一个个特定空间来塑造典型形象,其人物塑造的空间表征法,可分为三种:家宅:居住空间——人物原初性格的塑造空间;花园:休闲空间——人物自然天性的释放空间;树国:虚幻空间——人物性格的拓展空间。总之,汤显祖运用空间表征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为中国戏曲文学典型人物长廊增添了数面传神的脸谱。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继承了六朝小说的创作方法,作者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它从六朝小说那里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塑造了多种人物形象,成为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熟的标志。唐传奇塑造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紧扣典型环境,选取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其二是赋予人物以不同个性,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鲜明;其三是作者更注重人物情态气韵的描写。唐传奇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主义方法,对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欧阳玄散文中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类型多样,人物众多。而他的人物刻画艺术特别突出,具体手法有: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以作品显其人,通过诗文领略人物性情;深解所居之所的名称,来彰显人物特色;借他人之言,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以事写人,典型事例更显人物特征等。其作品刻画人物手法多样,细致入微,体现了欧阳玄散文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9.
<正> 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是决定一部文学作品能否广泛流传并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本文拟从艺术构思、情节提炼和描写手段诸方面,对鲁迅小说刻划人物性格的成就和特点,略作探讨。一艺术构思,是人物性格在作家头脑中形成、深化的一个关键性的思维阶段。因此,研究作者的艺术构思,对于正确把握和深刻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至关重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归结起来,无非是那么几条。然而,体现这些规律的实际生活面貌,却是千姿万态的。文学创作的光荣任务,就是塑造个性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艺术一般都是以“人”为中心来反映生活的,一切艺术样式的中心任务都是塑造人物形象,喜剧文艺也不例外。 塑造喜剧形象,可以运用讽刺、滑稽、机智、怪诞等手法,也可以运用幽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12.
<洛阳伽蓝记>人物传记扩展了传统地记人物志的容量,全书涉及人物众多,几乎可以构成一幅北魏社会众生图,反映了北魏王朝兴衰的历史.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作者将人物形象置于北朝深广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综合运用先秦以来史传文学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独特文化气质,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呈现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文化信念;在"正文子注"体例下创造性地运用<史记>人物"互见法"安排传记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于史传叙事的活泼灵动之中,凸现出史家的春秋大义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色彩搭配在人物形象整体造型的设计中占据较大比重,不同色彩不仅能传达出不同的语言与情感,而且间接呈现出某一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这可谓是对人物形象的一个再塑造过程。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色彩搭配众多分支中的服饰色彩搭配,论述了服饰色彩搭配的概况及其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价值意义,分条阐明了服饰色彩搭配对人物整体形象的影响,最后从三个方面探析了人物形象设计者对服饰色彩的把握与调和,旨在笔者的分析和论述,使得服饰色彩与人物形象更加契合。  相似文献   

14.
《远去的驿站》里的“驿站”是人生途中的精神补给地,是精神的驿站。整部作品充溢着主要人物甚或次要人物的精神追求,它们共同汇聚成了“驿站”的多采、丰富与深邃。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是这部优秀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得力于他对人物无限的崇敬之情;得力于小说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得力于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白痴、弱智这类特殊的人物形象,如班吉.康普生、艾克.斯诺普斯等,他们都是极度边缘化的人物。这些形象本身并不具有实在的意义,但他们的文学功能是多方面的,对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表现作者的思想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古典小说还是在现代小说里,也无论是在中国叙事传统还是在西方叙事传统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通过书写一个特定空间来塑造某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文本.可以说,对空间与人物性格关系的洞悉与否,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志之一.基于这种认识,在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之外,叙事作品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又一种方法--空间表征法可望给叙事学的人物研究开辟一条新路.空间表征法既可以出色地表征"扁平人物",也可以很好地表征"圆形人物";而通过书写"空间中的空间",空间表征法不仅可以出色地表征一个群体的"共性"或"集体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表征单个人物的"个性"或"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体现出不同特点。尽管影视艺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的表现优势,但它又无法取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长。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改编实践表明,经典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实可以改编而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严铭 《学术探索》2014,(5):127-131
《水浒传》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替天行道"的男性英雄好汉,也在于它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一些史料和话本、杂剧艺术的梳理分析,说明《水浒传》中的主要女性多数在《水浒》成书之前有一定的来源和形成基础,这些来源和基础,使《水浒传》的作者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有了更大的超越空间,艺术地彰显了她们在男性英雄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洛克夫人在狄更斯的作品《荒凉山庄》中无疑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就她在作品情节中的地位来说:《荒凉山庄》里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其中一条就是以她为核心人物开展的。没有德洛克夫人,《山庄》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都将改观。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德洛克夫人是全书七十多个人物中塑造得最复杂、最生动,因而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如果英国当代著名评论家福斯特关于“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的人物形象分类说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