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具有典型性。民主革命时期,在创立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于全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涵义、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等。这些研究为更好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体在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当前农村文化设施不健全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媒介选择。依托电视媒体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到秉持"以受众为本"的理念创新农村影视文化宣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发掘电视媒体的教育功能,增强农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信服度;提升电视媒体工作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乡村传播能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学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虽然目前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教师互动性差、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及学生主体性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要提高高校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应直面问题,并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紧迫性和长期性、共性和个性、主渠道和多渠道、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责任和独特优势。在新的起点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好"三个紧密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推进大众化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显著成效,归纳其经验主要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广泛基础,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阵地,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正确方向。回顾和总结"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具有传播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责任,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的重要基地。基于对象及原因的特殊性,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境,因此,在对策上也要给出相应的特殊性分析:激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转变学校文化氛围,尤其是"重理轻文"现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关于学生评价标准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行,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提出新要求,网络传媒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载体创新。认识这些新特点,有利于新时期党在网络境遇中更好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的非正式组织是由有着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生产工人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诉求自发形成的.如果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越多时,企业面临非正式组织罢工的风险越低.因此,企业在招聘工人的时候要特别甄别工人的籍贯,并力保工人的籍贯的多样性,从而规避非正式组织发动恶性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企业网站逐渐成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新媒介。为探究我国目前企业网站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以2011中国民营企业50强为研究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75%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在其网站上披露环境信息,但详细披露的只有16%;制造业企业披露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及房地产业大大低于平均水平;北京市3家上榜企业的网站全部为零披露;目前,企业未将网站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自主披露环境信息意识较薄弱。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管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优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民营企业塑造优质企业文化的主要方法有变革企业家文化,培育共同愿景,加强职业化团队管理和品牌战略建设。同时,由于家族文化对民营企业的深刻影响,以致塑造优质民营企业文化困难重重,民营企业家和员工们应了解其艰巨性,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才能塑造出优质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学者尝试沿袭高阶梯队理论逻辑,探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决策之间的关系。但是,“海归”高管如何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却鲜有相关实证研究。尤其是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企业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众多积极主体之一,“海归”高管的双重社会资本优势如何在创新激励中发挥作用,其人力资本价值走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投放方式,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基于高阶梯队和社会资本理论,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视角探讨了高管“海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机理,检验了企业产权性质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资源松弛状态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在“海归”高管与人力资本优势、与企业创新投资等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三个研究假设:与本土高管相比较,关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海归”高管的意愿性更强;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中“海归”高管对研发投入的积极作用表现更明显;资源松弛在“海归”高管和企业创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海归”高管增加了企业资源松弛度,进而提升研发投资水平。通过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获取2008年至2016年期间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定5个研究模型分别用以度量“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检验“企业产权性质”对“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企业资源松弛度”在“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效果十分显著。企业聘用“海归”高管后,R&D投入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中“海归”高管的积极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应更明显;“海归”高管通过增加企业资源松弛这一中介路径推动提升R&D投资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雇佣“海归”高管的企业,其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海归”高管就职的企业,企业“海归”高管在高管团队中所占比例越大,越能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还发现,相较于“海归”高管早期在海外求学的经历,其海外工作的经历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更明显。研究结论从企业创新的视角揭示了“海归”高管的创新驱动引领作为独特的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从企业自底向上的维度提出了我国积极引进海外人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法以雇工人数区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现实中对私营企业的指称多种多样,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几乎成了私营企业的代名词。这种做法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规范私营企业,形成一种制度规范,需要重新界定私营企业的概念。鉴于此,从我国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本质和企业的特性出发,放弃雇工人数区分的标准,排除流动性、季节性的小商小贩,将我国私人投资、私人享有所有权,固定地、连续地从事营利活动的组织统称为私有企业。  相似文献   

16.
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民营企业如果无法塑造出适合企业生存的文化,进而用这种文化来促进企业的管理、发展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是难以成为一个知名大企业的。构建有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需立足于民营企业的特点,尤其要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趋势,塑造民营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建设带动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引发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投融资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对民营企业海外传播的重要作用、遭遇的瓶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民营企业在海外传播时存在对海外市场的政策法规、消费习惯与合作渠道等信息匮乏,抵抗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能力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主动发挥导向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海外传播的政策支持,并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海外投资相关的数据库;各种智库应发挥信息服务职能,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具有指引性、专业化的行业信息;整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资源,对接国内供需产业链,促进企业间合作运营;政府、企业、媒体与智库应发挥联动效应,走市场化路径,帮助民营企业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和资源整合的机制,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带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创新活动的孵化地,制造业的发展正呈现出强劲势头。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有限混合模型划分出企业在不同年份的技术采用水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知识资本的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技术采用水平总体偏低;知识资本投入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当前阶段的技术采用水平呈现正相关。但是,企业异质性效应差异明显,出口企业效果优于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显著性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民营企业文化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框架和建设民营企业文化的策略。其内容主要包括创建学习型民营企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创造企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以人为本,激发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动力;建设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人到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去。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文化的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营企业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甚至世界市场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中国民营企业如要进一步发展 ,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稳固的地位 ,不仅要在产品的竞争性上赶超世界水平 ,更要在企业管理文化上下工夫。可以肯定 ,企业文化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法宝。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 ,提出重塑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