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五溪文化是历代五溪人共同创造的一种多元包容的地域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已从一种封闭、落后、争斗、农业、人治型的文化转向了开放、先进、和合、工业、法治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五溪悬棺葬的楚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对五溪悬棺葬进行探讨后,发现其中的楚文化意蕴,即灵魂回归意识和对凤的崇拜,并从象征的层面分析了五溪人认同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五溪地区先秦文化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五溪”即沅水中上游的酉、武、辰、(氵无)、巫等几大支流,古人把它泛称为“五溪”.五溪所流经的地区,就叫五溪地区.这仅是从水域位置而言的.如果从其文化渊源和其特点上看,五溪地区应是指具有该地区相同文化因素的地区,它不仅包括五溪流域地区,而且还包括与其相邻的地区.如黔东、川东南、鄂西以及湖南的常德、益阳、涟源和邵阳等地区的西部.但不管从哪个方面而言,湖南的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应该是这一地区的中心地带.对这一地区文化的研究,近年来颇为热烈,在许多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对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起源、发展、融合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制后,我国市场交易规则要与国际市场靠拢.在改革大潮中,五强溪水电厂采取何种电力运营策略,才能出奇制胜,这是经营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拟根据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对五强溪水电厂的优势、挑战和运营策略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古代沅水五溪地区,近世以为广大到整个沅水中、上游,并将今上游之巫水、渠水视为古五溪之中的雄溪、■溪。据《后汉书》、《水经注》及方志等资料考证,古五溪地域恐只限于沅水中游西部一带:雄溪、■溪应是今沅陵境内的大晏溪和明溪。  相似文献   

6.
日本镰仓时代后期即早期“五山文化时代”是以被称为“五山派”的禅宗僧侣为中心倡导的汉文化兴盛的时代。所谓的“五山汉文学”就是由“五山派”的僧侣创作及欣赏的汉文学的总称。中国南宋时期的禅宗界中,临济宗杨岐派中的大慧宗杲一系(在日本被称为“大慧派)以及虎丘绍隆一系(在日本被为“虎丘派)这两大系统十分昌盛。对中国“禅文化”的东渐进行梳理时,将其传播途径分为宋朝系统和元朝系统进行考察,从宋朝系统的文化内容中可以看出,其特点是以中国古典主义为基础的纯文学性格很强,比较有特色的作品大多是篇幅较长的古诗和赋等。元朝系统则更倾向于体味当时流行的文学本身。虽然其采取偈颂的形式,但在表现手法却相当接近于世俗文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公元4世纪初至5世纪中叶,西域与“五凉”间在政治、经济上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文化上,宗教、艺术、文学的广泛交流与融合,形成具有浓郁西域风采的五凉文化,成为魏晋文苑中的一株奇葩,并对北朝隋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当代学者关于楚灭巴的五种观点以及“巴子五人流入黔中”即迁入今湘西五溪地区的看法进行了分析,辩论,论为这些观点均与有关史料不符,难以成立,继而对黔中的来源的,其最早地理及其地理涵 义的演变作了考证,认为“巴子五人流入黔中”是指巴族迁入川东南乌江流域古黔中,“楚子灭巴”是指灭清江流域的禀君巴。  相似文献   

9.
武陵傩是在古代武陵五溪地区“信鬼好祀”、“民神杂糅”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一种重要民俗事项,历史上曾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改土归流后,蛮夷文化生态受到抑制,武陵傩开始走向衰落,只得退隐山乡野地;在当今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逐渐被社会化大生产所代替,武陵傩正面临着经济基础崩溃、信仰观念淡化、社会结构变迁、实用功能消失等全方位的生存生态危机,抢救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屈原与五月五日--端午的渊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