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机体中介环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郑忆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随着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并大体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滑坡论”,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2.
文章剖析了道德“爬坡论”和“滑坡论”的得失,从理论上探讨了道德进退得失的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生长点作了较为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哲学学会“社会主义辩证法与跨世纪道德文化建设”研讨会暨’96年会于10月3日至5日在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省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的80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集中地研讨了以下问题。一对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评价1.“滑坡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等负面性因素日益显露;对外开放,既进来了新鲜空气,也进来了污泥浊水。近几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黄赌毒、坑蒙骗、假劣伪产品等许多不道德的乃至违法犯罪的行为一度泛滥。很多论者认为人们现在的道德水准大大不如五六十年代,并有“滑坡”的趋势。2.“…  相似文献   

4.
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万慧进胡序杭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爬坡论”与“滑坡论”的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搞好社会...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式下的伦理,需要对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价值前提或道德标准的评价.有些人认为“‘道德滑坡’现象是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调和的产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表明,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共生、共存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吴玫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一巨大变化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又有消极、落后的一面。有人只看到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惊呼“现在道德大滑坡”;有人则持完全肯...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启动,致使社会道德关系发生着积极向上的嬗变,然而近几年的社会生活中种种不道德的现象时而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根源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扭曲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健康发展,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应该强调“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关系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朝着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动荡变化,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以及舆论导向的相对脆弱,造成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一时间,公众反应强烈,有些忧国忧民之士甚至发出了“救救道德”的呐喊。难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人真的失去良知了吗?我看并非如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敢于承认道德“滑坡”的事实,又要透过现象把本质,以便寻找契机。构筑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一、道德“滑坡”非改革开放所致 有人认为,我国之所以出现道德“滑坡”现象,是改革开放的政策造成的。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道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虽然它决定于自身所依赖的经济关系,但它一旦形成后、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是与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新市场社会主义与“兰格式”的传统市场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对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上,基本停留在“兰格式”的传统市场社会主义的水平,因此不能很好地指导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基于这一认识,作者提出,应当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进到新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只有以此为指导,才能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从而取得社会主义改革的胜利。本文还根据新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市场经济功能的资源和制度“双重配置论”,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来认识和规定社会主义,给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以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刍议张绍兰自党的十四大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党的十四大报告”)作为我国目前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忽如一夜春风来”,吹绿了九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有丰富的内容:市场经济只是经济活动方式,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资”的标志,两者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它实际上涉及到对我国社会思想道德现状的评价问题,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见仁见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点,一个是“爬坡论”,另一个是“滑坡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私个经济从“拾遗补缺”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得到了历史性突破,凸显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私个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纪要》所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在2010年形成比较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系统提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概念结构,本文基于这一点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性 质、理论基础、构建原则,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六大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素质问题刘心萍,何晓芬,李旭光党的“十四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汪泽青,赵春晖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几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了迅速的进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深...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氛围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更迭机制”、“经营机制”、“制约机制”和“落实机制”的有机结合,升华了邓小平“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运作水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昭示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在今年第10期《探索与争呜》杂志撰文指出,近年来流行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带来了精神文明滑坡”的说法是个错误的判断。文章认为,应该承认,精神文明是出了不少问题,有些方面确实是“滑坡”而且很严重。但造成这些方面滑坡的原因又是很复杂的。其中“文化大革命”损坏了人们的精神支柱,这是当前精神文明滑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学习邓小平反对“一切向钱看”的论述刘建灵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20.
“戴帽”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营效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它的出现,根源在于“左”的意识的存在及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不宽蚣。“戴帽”现象给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对深化改革埋下了隐患。为此,破除旧的观念和“左”的意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私营经济。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且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