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工标准是一种规范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制度。经济全球化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使劳工标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发达国家采取了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方式推进劳工标准的实施,并在地区层次和双边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标准领域博弈的结果。中国在劳工标准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国际投资协定中纳入和整合劳工标准等非投资利益,是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投资协定与劳工标准的适当衔接,有助于平衡投资利益与劳工利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国际投资协定中与劳工标准挂钩的条款仍存在结构性缺陷:在实体规则方面,主要侧重对东道国减损劳工标准行为的规制,忽视了对东道国劳工政策空间的保障;在履行机制方面,投资者可通过投资仲裁机制挑战东道国劳工政策,而与劳工政策休戚相关的劳动者却缺乏相应的程序权利。因此,有必要对投资协定与劳工标准的衔接路径进行系统性调整。中国作为双向投资大国,理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为解决投资保护与劳工保护的失衡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达国家采取的又一新贸易保护手段———“劳工标准认证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从有无劳工标准认证制两方面比较了劳资间博弈结果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劳工标准认证制存在的价值,并对劳工标准认证制与工会对劳资间博弈的作用进行了比较,从而对现阶段中国推行劳工标准认证制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加强工会组织的作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招工难的现状使得劳工权益保护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显著,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实施劳工标准对企业发展能力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实证研究发现,实施劳工标准有利于企业提高转型能力、利润增长率、人力资本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所以建议企业要加强相关学习,正确对待劳工标准问题;并参考国际劳工标准,制定企业生产守则;发挥工会作用,建立内部监察机制;逐步实施劳工标准。  相似文献   

5.
自WTO新加坡部长会议形成共识后,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纳入劳工标准已告僵局.但在区域层面欧盟通过双边经贸协定或普惠制单方贸易措施,采解决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联系.许多发展中国家为获取欧盟的贸易优惠事实上接受了劳工标准的条件性.欧盟以贸易优惠推行劳工标准的实践无疑会对WT0劳工议题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是否纳入"劳工标准"是有关国际贸易持续10多年讨论的热点问题。南北双方就此问题分歧很大,发展中国家反对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联系,以防出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我国有关法律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以适应挑战。  相似文献   

7.
国际劳工标准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的相关情况,分析探讨了我国劳动标准同国际劳工标准以及SA8000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及原因,同时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贾海龙 《学术研究》2023,(12):75-80
国际劳工组织主导的国际劳工制度在国际劳工标准推广和实施方面效率较低,而发达国家基于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考虑,将劳工问题与经贸问题捆绑在一起,利用国际经贸体制来间接促进国际劳工标准的推广与适用。美国主导的区域/双边经贸协定是其中的代表,并由于其利用司法化的争端解决程序和强制性执行手段来保障劳工条款的实施,而被称为“条件”模式。美式经贸条约中的劳工条款发展至第三代,不仅延续了该模式,甚至还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面劳动、道德贸易与劳工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站在劳工利益的立场上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劳工标准与体面劳动、道德贸易之间的关系 ,剖析了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保护主义性质 ,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态度和策略。本文认为 :体面劳动的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对体面劳动的追求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遵守国际劳工标准 ,有助于推动体面劳动、道德贸易局面的形成 ,使企业在产品和道义上都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迫于多方压力,极力主张在关贸总协定及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写入"社会条款"。该主张从提出起就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的批评。从法律角度通过分析和强调《1998年宣言》的软法属性和核心劳工标准的法律原则属性,对以经济制裁方式强制执行核心劳工标准的"社会条款"主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应以核心劳工标准的人权属性和善治理论为基础,将劳工问题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将来的世贸组织应在其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以及在争端解决中,关注各成员国的劳工问题,尊重国际核心劳工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核心劳工标准的实施必然会对各类社会主体的利益、地位和社会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和构架.文章在分析劳工标准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时,将首先探讨中国当前政治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劳工标准对中国政治建设目标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里,我国共批准了4项基本劳工公约,并构建和发展了较完善的核心劳工标准的法律体系.我国为提高核心劳工标准已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同时,我国的核心劳工标准现状,包括对其立法、司法和执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制定、修改来不断完善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真正地履行,以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王威 《学术论坛》2007,(4):101-104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贸易和劳工问题上的分歧很大,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之一。在是否就劳工问题出台一个国际性的统一的劳工标准上,各国由于利益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立场,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讨论问题。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早做准备,深入研究,中国应根据相关的国际公约要求,修改和完善现行劳动立法。  相似文献   

14.
WTO、劳工标准与劳工权益保障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世界各国劳资关系力量对比处于一种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中。中国加入WTO ,必须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劳工问题和劳资关系的影响。而国际上关于社会条款和国际劳工标准的提出 ,其出发点既有贸易保护的目的 ,也有在工人权利日益被忽视和侵害的情况下推动劳工权益保障的目的。中国的政策应该是全面把握、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为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需要以国际劳工公约中的核心劳工标准为依据 ,根据中国的法律原则和国情特点 ,完善和健全中国的劳动立法 ,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理解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焦点,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必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争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概念之争"、"性质之争"、"关系之争"、"标准之争"和"终结之争"五个方面。其中"概念之争"表现为左翼激进主义思潮说与含糊可疑概念说之争、否定派与肯定派之争;"性质之争"表现为反马克思主义说、非马克思主义说、马克思主义说与具体分析评价说四者之争;"关系之争"表现为与列宁主义关系之争和与现代西方哲学关系之争;"标准之争"表现为基本原理说、原本意义说和具体条件说三者之争;"终结之争"表现为肯定论和否定论之争。  相似文献   

16.
唐代科举铨选考试方法与评价标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科举、铨选考试方法主要有面试、现场操作、帖经、问义、试策、试诗赋、试杂文等.礼部常科考试特别是进士科考试评价标准的演变大抵经历了重时务策、重杂文、重诗赋、重经史策的过程,而吏部选试的评价标准大抵经历了重书判、重词华、重荐举、重经史的过程.礼部常科的选才标准之争本质上是重文学与重经史之争,吏部选试的取材标准之争本质上是重知识积累与重实践能力之争.  相似文献   

17.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设置最低工资的目的是消除居民贫困和调整收入分配。而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最低工资是消除低水平劳工标准的政策工具,最低工资可以防止过低水平的劳工标准伤害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和福利,或引发产业行动进而损害经济的正常运行。实践证明,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就业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也有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带来了对中国外贸出口竞争力的新思考:低劳工成本竞争力难以保证外贸出口持续发展,以保障劳工人权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新的外贸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实乃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对劳工权入世之目的、劳工权实现的方式、对比较优势的影响、被滥用的可能以及消极对抗之后果的认识存在误区。发展权作为一项综合性人权和特别发展进程的权利,亦不能为拒绝劳工权入世提供理论支撑。发展中国在未来谈判中通过主张限制劳工权入世的范围方式、制定免诉条款、实施差别待遇、限制惩罚性措施的使用和加强与ILO的合作等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劳工权入世对其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并且可以改善本国的劳工状况。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主导着刑事诉讼的进程,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是观念之争而非标准之争。两大法系的证明标准都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成,富含法官的主观因素,都具有相对确定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重要求,是理性化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