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能力的方法。选择吉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为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划分为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和教育科技等五个子系统,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五个子系统得分为五个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来量化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与农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跟踪2003年到2012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未来1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满意度评价原理构建的满意度评价数学模型能较好地用于评价城市的发展现状。将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系统,为得出较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果,选取以下功能团指标是合适的:反应系统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水平;反应经济与环境的关联效率的发展效能;反应系统未来发展能力的发展潜力;反应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发展协调情况的发展协调度;反映系统与系统环境间能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交换程度的发展开放度;反映人类调节系统发展能力的发展调控度;反映区域内部各地区经济水平差距的发展均衡度。以此为基础得到的评价结果不仅能为城市发展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城市发展现状的客观数据,还能为城市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将其划分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建立了关于该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指标范畴,从系统指标体系中选取了19个代表性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在1998年-2007年间呈现上升趋势。1998年—2004年,系统呈现失调状态,协调等级在4级以下,2005年-2007年呈现弱度协调,协调等级为5级;系统的协调性主要受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影响,在2004年之后,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与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的绝对值之差减小,农业生态系统由失调状态向协调状态发展。由此可知,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是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发展开放度和发展调控度等五个子系统设计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就辽宁省1981—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总体上还是处于非协调的状态,直接表现为协调度在较长时间内相对不高。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城市规模3S系统的概念,并对城市规模各子系统的单系统协调度及3S系统整体协调度进行了界定;在计算各系统协调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规模的协调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了比较。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我国城市规模3S系统整体协调性、及各子系统的协调性都比较差,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城市规模3子系统中,城市用地规模子系统的协调性相对较好;东、中、西三区域城市规模子系统协调性的相对优势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7.
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的目标通常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子系统具相对独立性并具各自的特定功能和运行目标,若片面地考虑其中的某一目标则会导致各子系统之间协调程度降低而产生负效应。文章以核电站建设项目为例,从进度、成本、质量、资源四个方面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协同生产的目标体系;采用模糊决策分析法确定各目标在协调度模型中的优先度;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的进度、成本、质量、资源功效函数和项目目标的协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目标协调度求解方案;并运用该方法对某核电站建设项目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规律,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及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度为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2)全国81%省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度处在颉颃阶段,19%的地区属于低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度呈现出从东向西逐渐增强的空间格局."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区域为协调发展类,南部的"S"型区域为轻度失调衰退类,西北、东北和中部地区为勉强协调发展类.3)31个省区三个子系统"两两"之间耦合度均属于颉颃阶段,"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远大于"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9.
将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并以生态创新理念为导向构建了评价系统发展协调性的指标体系,基于协调度模型测度了子系统发展的有序性与系统发展的整体协调性.研究表明:各子系统的资源消耗较严重,创新产出效率不理想;各子系统的创新在促进生态改善方面初见成效但离两型社会内在要求尚有相当差距;各子系统发展的有序度相对较高但系统整体协调度欠缺.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相关协调机构改善创新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协调度综合起来考查,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系统发展指数和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协调评价,最终得出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区域低碳物流能力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可以很好地分析区域低碳物流能力内部各子系统的发展状态及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状况,为促进区域低碳物流能力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支持.首先将区域低碳物流能力复合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以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信息系统保障能力、经营管理运作能力、低碳生态发展能力为要素的序参量指标体系,建立了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然后用四川省2005—2017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各子系统的有序度以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显示四川省低碳物流能力系统在2005—2010年发展是不协调的,并且不协调程度在不断增大,但从2011年开始进入了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最后依据这些年四川省低碳物流能力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是安徽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耦合模型量化分析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子系统间发展不平衡性,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安徽省多数地区的突出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用社会子系统的发展优势,同时建立乡村经济—生态—社会统一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指标选取角度来探究系统协调度模型的稳健性能,采用Euclid距离函数建立协调度模型稳健性能的客观评价方法。选取四种协调度模型并采集全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每个子系统各采集10个指标的数据;通过随机选取指标的子集反复测试,对比分析不同指标选取时协调度模型实证结果的波动性。实证表明:无论是协调度走势图形的主观分析,还是稳健性的客观量化评价结果,都表明了不同协调度模型的稳健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到地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均强调了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如何耦合协调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数据可获取性确立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间耦合协调模型,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对15个副省级城市2016—2019年三系统和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各区域影响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关键指标等问题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副省级城市系统间耦合度均较高,系统间存在较强关联,且低耦合度等级城市正逐步追赶,但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城市面临进一步失调风险。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副省级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子系统指标与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关联较强,各区域强灰色关联度重合指标偏向协调、绿色、共享等方面。据此建议兼顾三系统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因地制宜缩小区域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同时发挥各经济圈合作优势,实现要素协同共享。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政府和企业的协调情况,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从核电技术创新的特点出发,将核电技术创新系统解构为政府子系统和企业子系统,采用2007年—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协调度测度模型对政府子系统有序度、企业子系统有序度和政企协调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政企协调度随时间呈现“N”型变化趋势,且协调度均值较低;政府子系统有序度和企业子系统有序度表现为“双螺旋”协调演进;制约政府子系统有序度和企业子系统有序度提升的关键因素分别为税收优惠力度和企业R&D强度。  相似文献   

16.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撑,对2005-2016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系统进行综合可持续发展评价。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4大系统综合评价值;其次,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发展度、协调度以及持续发展度的耦合协调模型,对其进行历时性演变和共时性对比分析;最后,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空间关联分析。研究发现:(1)长三角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4大系统综合评价值波动上升,但市际差异依然明显;(2)长三角发展度较低,而协调度较高,提升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的综合发展水平是下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可持续发展度首位特征明显,多数城市属于第III、IV、V类,类别较高的城市集中在上海、苏南和浙东北地区;(4)可持续发展度呈现空间集聚趋势,存在明显空间极化区域,上海、苏南以及浙北区域属于持续发展高值集聚区,而苏北区域属于持续发展低值集聚区。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共同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分析至关重要。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湖南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并介绍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个子系统及总系统的得分;通过得分分析了当前湖南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基于系统科学, 运用协同学理论和CRITIC赋权方法构建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度测量方法, 对中国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成果的数量与应用、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是影响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经济增长子系统有序度的主要因素;基础教育子系统的有序度整体上要高于经济增长子系统, 高等教育子系统的有序度相对最低, 而2003年以来3个子系统的有序度都呈现稳步提高趋势;教育经济复杂系统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发展、协调发展的转变, 但目前协调度仍然很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区域经济和能源产业之间发展的协调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刻画经济系统和能源系统的发展现状,用夹角余弦相似性度量方式来刻画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构建了基于多元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的协调度函数,并建立一个动态的协调度发展模型。该模型由指标选取、数据标准化和协调度函数三部分组成。同时,就湖南省的区域经济和能源产业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相关分析和累计信息贡献率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经济和环境系统历年单一评价值;采用支持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0个省域2008-2017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评级,为各省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