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是"文明"背后的动力.强调"政治文明"建设,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政治文明"的结构包含纵向两大"板块"、横向四个"层次"("要素");"政治文明"是"特适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我们应坚持"不照搬"与"可借鉴".为此,似有必要对西方政治文明重新进行一次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文明的个性特征与独特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传统政治文明的鲜明特征是建立在中国人对“人性”独特理解基础上的“人治文明” ;当代政治文明的实质是体现阶级先进性与代表性的党的领导机制。中国政治文明的总体倾向是强调政治主体对政治过程的决定性作用与对社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代表 ,在法制规范与国家权力的合理运用方面则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独创的这种政治文明对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主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学术交流》2003,3(11):12-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它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两个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在“三个文明”中的作用决定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要牢牢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辩证统一,充分发挥我国民主政治优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刘小敏 《探求》2006,42(6):7-8,12
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它具有四个方面的理论价值:一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的新发展;二是中国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三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新境界;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5.
黄娟  高凌云 《创新》2015,(2):70-76
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两大组成部分,两大建设紧密相关而且相互影响,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保障生态文明。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精神。厘清了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提出并分析了生态环境危机就是政治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向生态政治,以及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政治建设,重点分析我国政府建设生态化、法制建设生态化、民主建设生态化问题,是推进我国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露华  王佐旗 《探求》2004,42(3):49-52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必需以“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政治文明与物质、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丰富和深化。建设政治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的一条现实道路,政治文明建设和各种改革就是创造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慧然 《学术交流》2004,(12):22-2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打造一个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并非仅仅意味着简单的分权与放权,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政治哲学层面的依据和意义,蕴含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涵。政府的“有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公权的行使必须被一个硬性的基本人权标准所限定;其二,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在现代多元社会中,政府只是其中重要的一元,但是,有限政府绝非意味着无为的小政府,它同时必须是负责任的和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8.
章岳云 《探求》2003,2(2):4-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断。而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则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与政治文明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两个先锋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根本要求,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深刻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但理论界探讨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与价值时却对此因素有所忽略。本文认为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推动了国家统一与政治现代化进程 ,提升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水平和地位 ;同时 ,也更加凸显了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 ,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天才 《唐都学刊》2005,21(5):29-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而其实质则是作为政治文明主体的人的文明建设;政治主体的政治文明素养的提升,是转型社会的"政治伦理"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价值追求,主要可从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公民教育",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与培育;二是加快"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努力实现政治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1.
徐晓宗 《社科纵横》2008,23(4):12-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对"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几个概念进行探讨,揭示其丰富的内涵,是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李肖  朱晨  杨丽然 《创新》2007,1(1):115-118
文化即人化,它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文明是文化的结晶,是文化主体对人类文化中野蛮性、愚昧性不断扬弃的结果,是人类有目的、有选择地过滤人类文化、形成合理文化内核的过程。中国当前的政治文明建设,需要走出“精华”和“糟粕”的简单二分的误区,用外来文化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来开辟中国文化发展之路。弱化暴力色彩,强化仁政效应,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目前,发展协商民主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国政党间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是促进社会政治心理和谐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与政治制度同步发展,分别体现了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展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仲 《社科纵横》2011,26(2):71-73,80
法治与"人治"相对,以法制为前提,内涵"良法",其含义表现为"八个统一"。政治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政治运行的内外部环境的和谐状态。政治生态文明有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所有这些指标要么是法治形成的重要标志,要么是法治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任何一个指标都会或多或少地作用于法治,从而形成政治生态文明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和平政治环境对法治的"维护"功能;合理阶层结构对法治的"推动"功能;权力与权利良性互动对法治的"护航"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肖建杰 《唐都学刊》2006,22(1):56-59
进行政治社会化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首要而关键的问题,因而我们必须找到推进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一个社会对该社会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继承的过程。“以德治国”为新时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探索“以德治国”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对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德治国”是新时期政治社会化价值导向和核心内容;“以德治国”是新时期政治社会化的最佳方式;“以德治国”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李德勋 《社科纵横》2005,20(2):103-104
学术界对“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实质上“德治”和政治文明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本质联系。本文在确立我国的政治文明内容与目标的同时,论述了二者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内在统一,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实现。由其可见,“法治”和“德治”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车轮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应用。网络以其独特的技术性,营造了一个表达意见和诉求的话语空间。人们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发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形成网络民意。网络民意具有直接性、及时性、虚拟性、平民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表现出巨大的思想意识力量,对政治文明产生影响。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传承了政治文明意识的内容,反映了政治行为文明的状况,为政治制度文明提供新的生长点;另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需要政治文明提供宽容的表达环境、理性的表达行为和完善的表达制度的支撑。为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尊重网络民意,善用网络民意,规制网络民意,以此保障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加速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毕务军 《学术交流》2004,(3):108-1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在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需要创新;二是要重在制度建设;三是要在政治的科学化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吴飞 《社会》2023,(5):1-21
相对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和现代西方的社会文明,传统中国形成了一种礼乐文明,其基本构成方式是“文质论”。质即自然,文即文明,文明是通过将内在于质的纹理文饰出来,所以,文明在根本上来自自然,不能超越、改变和破坏自然。礼学中的尚文尚质,在根本上都是一种文。“文质论”何以构成礼乐文明?本文分为礼仪和礼制两个层次讨论:礼仪是仪式层面的礼,其内在原理是以礼文来节文人情;礼制是社会政治层面的各种制度,其构成原理与礼仪相同。在这个层面,亲亲即质,尊尊即文。人类的群体生活并非文明的建构,而有其自然基础,即亲亲。由亲亲生出尊尊,就是在自然生生共同体中发现内在的尊尊秩序,把它文饰出来,并建立更大范围的文明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并不是必要的恶、社会契约或暴力机构,而是对生生共同体的文明转化。由于“文质论”和西方社会理论一样,并不把国家政治当做最高的文明制度,我们视之为一种社会理论,但它也与希腊政治哲学有共同之处,即来自自然,归于自然。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文明形态 ,政治文明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最终实现政治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