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我党早期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我党早期重要的思想家和领导者。在“五四”启蒙时期(本文所指的“五四”启蒙时期,指新文化运动兴起和“五四”运动爆发之前的历史时期,时间起止约为1915年——1919年5月)他们已经是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民主思想是他们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两人在“五四”启蒙时期的民主思想做浅层的比较,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是一个著名的复杂人物。对他的评价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评论的变化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评论的基本的趋势是愈评愈“左”,宁“左”勿右。评价的主要分岐是如何正确估价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林彪、“四人帮”把评价陈独秀当成其实现罪恶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他们别有用心,“左”上加“左”,以“最最革命”的词句,全盘否定陈独秀,不承认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做过任何有益的事情。如果谁要如实地肯定陈独秀前期的历史作用,谁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五四”运动到今天已经六十年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有过重大影响和功绩,以后又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过去对他已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这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在林彪、“四人帮”大搞封建专制和现代迷信的年代,却成了一个“禁区”。一九七○年出版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以下简称《斗争史》),以伪造历史,挥舞大棒的卑劣手法,把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关于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的评价,诋毁攻击成为陈独秀“树碑立传”。到底对“五四”与建党时期的陈独秀应该怎样评价?这不只是对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正确总结我党初期历史经验和坚持历史唯物丰义原则的重大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全盘反传统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毓生等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本文就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是否把传统文化当作统一整体加以全盘否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其早期即五四时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不论是倡导新文化运动,还是传播马列主义,乃至创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在林彪、“四人帮”炮制的书刊里,陈独秀在党史上,一出场就被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这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为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当象列宁对待早期的普列汉诺夫那样,作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之一。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陈独秀的一生是复杂的。本文仅就五四时期(1915年《新青年》创刊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的部分哲学思想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五四前期陈独秀为主“废弃宗教”,“以科学代宗教”和五四后期力倡引进基督教的观点,认为这个转变是由陈独秀文化观中的“科学”与“信仰”的冲突所致,并指出这也是陈独秀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媒介。  相似文献   

8.
客观认识陈独秀五四时期哲学思想,本质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辨证认识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重要体现。五四时期陈独秀哲学思想基本上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体现了进化论、无神论、经验论、人性论思想;而后期则接受了历史唯物论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也接受了历史唯物论关于劳动创造世界观点和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五四时期陈独秀已是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历史系七六级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教师学生共同讨论了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陈独秀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著名领袖;五四运动以后又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接着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并被选为党的“一大”至“五大”总书记。然而这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却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了右倾机会主义者,最后竟堕落为托派,走上了叛党的道路。对于陈独秀能不能一分为二?对其早期的历史功绩要不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讨论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其早期即五四时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不论是倡导新文化运动,还是传播马列主义,乃至创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在林彪、“四人帮”炮制的书刊里,陈独秀在党史上,一出场就被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这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 为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当象列宁对待早期的普列汉诺夫那样,作出公正的评价。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办和主编《新青年》为其开端的。他一开始就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率领中国知识界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展开了最猛烈的进攻,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一陈独秀认为,教育属于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是经济这个物的表现。②教育与经济基础互相依存。他指出教育这个精神现象对经济基础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一定的教育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后陈独秀的国家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国家的理解,对改造社会手段的认识,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计都根本不同于五四前。本文通过《谈政治》考察陈独秀思想上的这些细微变化,进而说明五四后的陈独秀是一位符合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对于他的生平事迹,诸多评论,褒贬不一。本文拟就他在“五四”前后、建党初期以及后来的表现几个问题,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试作探讨,略作述评。一、“五四”前后的卓越贡献不容抹煞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绿水乡。父亲早逝,母亲操持家务,祖父以教书为业。陈独秀自幼聪颖,性格倔强而自视甚高,从小就由他的祖父管束,后由他大哥亲自教授。1896年,17岁的陈独秀竟以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历史上具有转折性的特殊时期,不管是在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本文分析了五四时期英诗汉译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点,以及它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是早期社会主义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四大副刊”中最激进敢言、最具进步性的报纸副刊。以往研究注重论述《觉悟》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注重论述五四时期陈独秀、陈望道等思想精英们的主要观点,该文特将视角转向1920年《觉悟》的“通信”栏目,厘清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初状态,剖析五四时期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力图呈现早期社会主义接受史的一隅。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五四时期,曾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他们活跃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以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影响了历史的发展。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对于他在当时的历史功过,我国史学界曾开展过多次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陈独秀在对基督教的态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但实际上,陈独秀在五四前后对基督教的这种变化态度并不是前后矛盾的,而是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五四前期,他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而到后期,他的这一主张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而是转为"以科学改造宗教"。这二者之间有变化,但并不矛盾,这一转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有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 ,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 ,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 ,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40年代初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 ,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 ,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 ,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 ,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 ,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五四大街——“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说起五四大街,除了纯粹的地理概念,人们马上会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想到北大红楼,想到与这里有关的历史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以及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五四大街,是京城一条有名的长街,西毗景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