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察合台汗国是14世纪中亚察合台汗国覆没后,由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在今天山南北各地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在长达300余年的兴亡史中,汗国所辖地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漫长过程,其统治中心也曾发生过几次重要的迁徙。东察合台汗国地域范围的消亡变衍不仅同当时西域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密切联系,而且对于清以后新疆历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察合台汗国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成吉思汗西征以后,察合台的份地东起畏兀儿之边,即昌八里附近,西到河中,首府为阿力麻里附近的忽牙思。察合台汗国之主即汗,是蒙古国的藩王,奉蒙古大汗为宗主。大汗从察合台的子孙中择定中意者立为汗,其统治范围在蒙古国时期只据有从畏兀儿之边延伸到河中的草原地带。河中地区和突厥斯坦的农耕城廓之地由大汗委派大臣治理,不属察合台汗国。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察合台汗国在中亚政治舞台上不占主要地位。只有在阿里不哥之乱中,阿鲁忽奉阿里不哥之旨意登上汗位后,察合台汗国才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因此阿鲁忽成了察合台  相似文献   

3.
察合台及其后裔的统治是我国新疆及中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梳理了察合台及其后裔统治的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脉络,对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在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初西域除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两个势力强大的帝国外,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地面”,学界对诸“地面”则鲜有涉猎.洪武永乐时期,与明朝关系相对密切的当是在东察合台汗国控制下的土鲁番、哈刺火州、柳城和于阗等.这一时期,瓦刺进入西域,并与东察合台汗国展开了角逐,瓦剌在西域地区的兴衰变化不仅对当时西域局势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以后西域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十四世纪最初四十年的察合台汗国的情况,是蒙古史和中亚史上最模糊的部分之一。这是因为有关察合台汗国初期的历史,除汉文史料外,穆斯林史料尚有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拉施都丁《史集》等研究元末的察合台汗国史,有海答儿的《拉希德史》,宏达迷儿的《旅行者之友》和阿布勒·加齐的《突厥世系》等史料。这些书很早就有各种欧洲文字的译本,易于为人们所用。而元成宗大德年间至元顺帝至元年之间,记载察合台汗国历史的穆斯林史料则基本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译本,不通波斯文就无法利用,这样就形成了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  相似文献   

6.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西域蒙古人融入维吾尔族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经济生活方式由游牧逐步走向居的农业生活,其宗教信仰也由萨满教、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其语言文字也逐渐改变为操察合台语了。由此,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逐渐融入当地的维吾尔族之中,为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族发展为一个近代民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前言 14世纪中叶,西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兀鲁思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回历746年(1345/46年),察合台汗国哈赞汗(1343—1346年在位)手下一位显赫的异密哈扎罕发动了一场叛乱,反抗哈赞汗对汗国百姓乃至异密们的残暴统治。翌年,哈扎罕打败了哈赞汗并将其处死,扶持窝阔台家族的人重新登上汗位。从此,察合台家旅一蹶不振,察合台兀鲁思的实际统治权落到了异密们手中。于是,西突厥斯坦的异密们开始寻求新的权力。哈扎罕与阿  相似文献   

8.
钦察汗国 ,又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是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发展而来。据《史集·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汗传》载 :“成吉思汗把也儿的石河和阿勒台山一带的一切地区和兀鲁思以及四周的冬、夏游牧地都赐给了术赤汗管理 ,并颁降了一道务必遵命奉行的诏敕 ,命令〔术赤汗〕将钦察草原诸地区以及那边的各国征服并入他的领地。他的禹儿惕在也儿的石河地区 ,那里为其京都所在地。”显然 ,术赤当时在钦察草原也有较大影响 ,也是很受成吉思汗宠信的。后来 ,术赤与察合台产生矛盾 ,又在一些军事活动中未合成吉思汗旨意 ,信任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近年国外刊布的穆斯林史籍抄本,勘比汉文史籍,对叶尔羌汗国的拉失德汗、阿不都·哈林汗和马黑麻汗三朝的政治史作了阐述,揭示了汗国走上繁荣昌盛的原因——抑制游牧军事贵族,加强法制,归并东察合台汗国,统一了天山南路广大地区,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苏联学者О.Ф.阿基穆什金在1984年出版的《东突厥斯坦与中亚》(论文集,李特文斯基主编)提出了一张新的《察合台兀鲁思东部统治者年表(秃黑鲁帖木儿汗系)》(以下简称《年表》)。这是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的穆斯林史料,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它不仅修订和补充前人的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年表的错误和空缺,而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叶尔羌汗国统治者的世系和年表。但是《年表》所依据的穆斯林史料对年代并不太注意,或不精确,或无年代,而由作者推断。这样,《年表》也就不可避免地有些不确之处。汉文史料对这时期的西域情况的记载,虽不系统,但据公文档案写成,年代月日相对准确,可以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后裔、花拉子模汗阿布尔伽齐(1605—1664)的《突厥世系》是一本重要的域外蒙古史著作,其书后半部系依据世所难得的公文书牍而成,史料价值最大。全书用突厥文写成,1874年,戴美桑的法译本在圣彼得堡出版。法译本名为《阿布尔伽齐把阿秃儿汗所著蒙古人及鞑靼人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其中第五章讲述了统治河中及喀什噶尔等地的察合台后王的历史概况。由于国内史料对察合台汗国中后期情况均无所裁,而《史集》等波斯史籍由于成书较早也无记载,使国内治蒙古史者对此一段史实常感茫昧不明。鉴于这种情况,试将该书第五章全部译出,庶几对察合台汗国史之研究有所裨益。——译者  相似文献   

12.
东察合台汗国,亦即古波斯文献中的蒙兀儿斯坦,汉文史料里的别失八里或亦里把力。其由建国迄没落,时达3个多世纪,是新疆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其建国前后的有关史实进行一些探讨,不周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发展看,征服中亚地区的蒙古统治者最终被当地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和同化了。而这种征服和同化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为由蒙古原始宗教向征服地区先进宗教的转化。本文试探讨生活于中亚天山北路、七河流域地区的察合台汗国蒙古统治者的这种文明转化过程。 (一) 自成吉思汗将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分封给察合台后,大致东起别朱八里、西到锡尔河右岸、南自天山北麓、北与窝阔台封地交界的地区,即通常称之为天山北路和七河流域的地区,就成为察合台封地和后来察合台汗国领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察合台汗国的许多统治者都生活在这一地区中。  相似文献   

14.
伊利汗国是阿塞拜疆地域上13—14世纪前期的封建制国家。这个汗国在阿八哈汗、阿合马·帖古迭儿、阿鲁浑汗、乞台都汗、拜都汗和合赞汗统治时期都曾制造发行过自己的钱币。因这类币的正反两面都铸刻有文字,我们称之为“两文字币”,钱币的正面是回鹘蒙文,背面是阿拉伯文。后来在第比利斯发现了表示基督教义的文字币,并把它们收集到了一本名为《基督教旭烈兀王朝》(又称《格鲁吉亚旭烈兀王朝》)的古币收藏文集中,下面我们分别进行介绍。阿八哈汗时期国家历史博物馆古币收藏基金会藏有—枚伊斯兰历678年(公元1279—1280年)于大不里士…  相似文献   

15.
一明代蒙古史的时间起迄,一般指一三六八年元顺帝退出大都后,至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东蒙古大部归附清朝,总计二百八十余年,基本上与明王朝相始终。其地理范围,包括东蒙古,西部卫拉特蒙古,以及东察合台汗国的诸国,地面。明代蒙古史的内容远不及蒙元时期丰富多彩,有关史料也失之缺乏和零散。但是作为蒙古史中承上启下的  相似文献   

16.
在十三世纪中叶的蒙哥汗时代,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指挥从蒙古其他地方出发的随行部队,以及早在窝阔台汗时代从蒙古帝国派驻西方的“阿哲儿拜占军政府”、“印度斯坦·客失迷儿镇守府”、“呼罗珊总督府”等各支部队,进行征服活动。由于种种万不得已的原因,旭烈兀和他指挥的部队一道留在以伊朗为中心的征服地区,在西亚创立了伊儿汗国的蒙古政权。旭烈兀远征时从各王家所属千户中统一选派的部族军,以及从千户中选派到西方的部族军,构成了伊儿汗国的核心。旭烈兀在征服活动中指挥的这些部队,原来  相似文献   

17.
古代维吾尔文学发展到了十五世纪,在原有回鹘文化的基础上,在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开创了以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艾里谢尔·纳瓦依为代表的崭新的、光辉灿烂的新时代。这种新文学,是在察合台汗国的故土上产生的。因此,国外学者把它叫做“察合台文学”。它使用的语言,被称作为“察合台语”。而实际上,这种语言文学,是辉煌的前代回鹘文化的继续和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后裔、花刺子模汗阿布尔伽齐(1605—1664年)的《突厥世系》是一部重要的域外蒙古史著作,其书后半部系依据世所难得的公文书牍而成,史料价伍极高。全书用突厥文写成。1874年,戴美桑的法译本在圣彼得堡出版。法译本名为《阿布尔伽齐把阿秃儿汗所著蒙古人及鞑靼人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其中第七章讲述了统治钦察草原的术赤后裔的历史概况,其记载可与《史集》等波斯史籍的有关记载相互印证,并补其不足。我曾将《突厥世系》第五章“察合台后裔的历史”译成中文,载于本刊1987年第4期上。现试将该书第七章全部译出,以期对钦察汗国史之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蒙元时代的敦煌西宁王速来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世纪初,东西方同时有两个速来蛮,一是驻镇沙州的“西宁王速来蛮”,一是“义阑克第十六汗速来蛮”。本文通过对西宁王速来蛮的始祖等问题的探讨,认为西宁王速来蛮是察合台后王,而非旭烈兀之后。  相似文献   

20.
前言这里所说的蒙古史,指蒙古帝国史以及从元朝崩溃以后直至清末的蒙古族史。关于元朝史,当另文介绍。13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率领下,蒙古族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帝国。此后,这一帝国虽然继续扩大,但是到了世祖忽必烈时,钦察、察合台、伊利三汗国及其宗主国元朝分裂为四汗国,于是,大蒙古帝国时代便终结了。这个大帝国是如何形成的?这个帝国为什么是单一国家?这个帝国又是如何分裂的?分立诸国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这些就是蒙古时代前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