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二、游牧问题1.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观点:游牧的基础之一是家畜。符拉基米尔佐夫就蒙古族的家畜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十一至十三世纪蒙古游牧民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他们是游牧民,同时又是狩猎民,但他们经济生活的基础毕竟是畜牧业。蒙古游牧民拥有牛、绵羊、山羊和马;骆驼很少,无论如何,住在土兀刺、客鲁涟、斡难河一带的人们骆驼是不多的。骆驼的大量出现,是在成吉思汗远征唐兀惕以后。”“马比一切更受重视,马群是古代蒙古人的主要财富……。” 相似文献
2.
公元十世纪前,蒙古族是处在原始社会,而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即步入了早期的封建社会,这在蒙古史的研究者当中是没有异议的。但在其间的十至十二世纪,蒙古族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抑或曾形成了奴隶制,目前却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我个人初步认为,当时蒙古族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制度下,下面略述一点粗浅的看法,求正于蒙古史学界。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力,无论在游牧的草原部落或狩猎的森林部落,都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低下的。作为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象征之一的畜牧业,还没有在经济部门中居绝对统 相似文献
3.
我们拟在本章中将3个生活环境各不相同的民族加以比较,他们是博茨瓦纳的昆人、巴芬岛南部的爱斯基摩人和尼加拉瓜东部的米斯基托人。据 R·B·李统计,在博茨瓦纳半荒凉的边远地区共生活着466名昆人。他们依靠数量不多、主要来源于灌木林的材料制成的简单工具采集野果野菜、捕猎野生动物。威廉·肯普所观察和研究的巴芬岛爱斯基摩人向外人出售兽皮及雕刻品,偶尔做工挣钱购买机动雪车和船只的燃料,补充弹药,也购买食品以弥补海豹肉的不足。虽然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中,中国城市史研究异军突起,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化,研究机构、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理论、方法不断完善,相关学术成果层出不穷。年富力强、致力于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成果丰硕,迅速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他所领导的四川大学中国城市研究所亦成为中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 ,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侵略的需要 ,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 2 0世纪 2 0年代以后 ,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进入 80年代以后 ,壮族研究深入开展 ;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 ,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 2 0世纪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从前清到民国时期近现代教育的兴建、沿革与发展,以及办学过程、经费来源,生源增减等,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一)鄂尔浑河流域时期回纥游牧封建汗国的建立及其组成 七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末,东、西突厥的政权虽表面上覆亡,但首领分散,势力仍在,特别是东突厥覆亡(630年)后六十年,其后人默啜可汗(695—716年在位)又恢复政权,建牙于鄂尔浑河流域,称为后突厥。回纥人民于是再次遭到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716年(唐开元四年),回纥首领伏帝匐(吐迷度的第四代孙,715—719年在位)得到唐朝的帮助,奋起杀掉后突厥的默啜可汗,这是回纥人民首次反抗后突厥统治者的胜利。然而默啜可汗虽被推翻,但其侄默棘连可汗(又名苾伽可汗,716—734年)继位后,又立即兴复仇之师。于是回纥的一部分人民向南投奔于唐,唐朝把他们安置在靠近山西边境的振武军(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北,这是回纥人民第二次受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并且迁 相似文献
8.
一在《隋书》卷八三《党项传》中记载有:“牧养犛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通典》卷一九○《党项》条云:“不知耕稼。……以犛牛、马、驴、羊、豕为食。”又说:“不事生产。好为窃盗。常相陵劫。”总之,除了谈隋、唐时代的唐古特原来过着游牧生活外,再没有谈别的。另外,从《通典》前述条中所传唐古特诸部族的人口:“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来看,在记述其人口数字时,特别使用了“骑”这个字眼,这与其说是表示 相似文献
9.
10.
序论以往关于华南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也许由于史料所限,忽略了时期和地域,研究的成果难免失之于编颇。唐宋时期,该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王朝对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体制也相应地有所改变,这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研究工作的现状很难说对此己作出近乎全而的明确解释。作为本稿考察对象的左、右江流域,过去在我国由河原正博、小川博、谷口房男诸先生进行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王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来探讨的。河原先生考察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始祖南迁说”的真伪、“蛮酋”(族长)向宋朝疆域的“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篇以几个方言比较的结果,来探索一个苗语方言声调的复杂情况的文章。因为实际读出的声调的数目在任何一个方言都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各个声调可以很快在语音基础上记录出来,同时一个全面的声调系统就建立起来了。苗语方言的比较,古声调系统的建立,历时的假说都在这个声调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我们所假定的声调的发展是能够用“调变”和“变调”这两个术语概括起来的。调变是以音节的语音特点作为条件的声调分裂的结果,这种结果引起整个声调系统的改变。调变主要是内在的改变,是音节内部因素引起的结果;而变调则表示在某些环境下,本调在实际读法上的改变,它是外在的改变,是由音节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假如变调导致与另一声调的合并,其结果将又是整个声调系统的改变。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回族伊斯兰社会处于一个令人忧虑的境况,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许多回族有识之士开展了对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工作。本文较系统阐述了20世纪初中国回族伊斯兰研究活动的社会背景、其基本内容及从中所得的启示。本刊分2期连载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甘肃的民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大戎、氏、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一度活动于甘肃者。它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相互斗争,在斗争中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犬戎、氐、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一度活动于甘肃者。他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相互斗争,在斗争中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5.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归义军首领张义潮率兵收复吐蕃控制下的凉州;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西夏再次攻陷凉州,将凉州地区的吐蕃统治势力南驱河湟。凉州,在此以前归属于吐蕃,在此以后先归于回鹘,继归属于西夏,这是比较清楚的事情。然而,就是在公元八六一年至一○一五年这一百五十余年中,凉州脱离了东西大国的控制,同沙州归义军政权一样,成为河西走廊上的典型地方政权。本人不揣谫陋,拟就这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 在兰州以西,黄河、湟水、浩门水流域居住着一个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民族,他们自称蒙古尔(moηGol),有时也称察罕蒙古尔(tGaan moηGol)。1952年,确定民族成分时,依当地汉民族的习称定名为土族。学术界标作moηGor是为了与蒙古区别之需要,或因田清波、斯迈德误记所致。本文为便于阐述其族系源流,遵循名从主人的原 相似文献
17.
一、言引 自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大规模奴隶平民起义而崩溃,导致统一的吐蕃社会走向分裂。“大政权与小政权,……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互相争战,彼此攻伐,最后形成了十数个地方割据政权。这种社会分裂状态,持续近四百年,史称“分裂时期。”直到蒙古建立元朝,扶植萨迦派成为掌管、统辖吐蕃全境宗教和政权,使吐蕃社会才复有统一的局面。但是,这种统一的完成,从宗教入手,最后达到社会政治统治为目的的全过程,是在外部力量即元王朝的的支持下实现的,全然不同于七世纪初的吐蕃王朝的统一。所以,十三世纪在整个藏族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一部谁也诠释不透的"天书"——题记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荡涤了腐朽,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的"阵痛"现象。然而,千百年来形成的迂腐、固有的价值观,不可能于一夜之间便彻底崩溃或消亡。游荡了数千载的那个腐朽的黑色幽灵,亦不可能忽一日便悄然隐遁。于是乎,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等,便受着灵魂的煎熬,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瞻前顾后地朝心灵的地狱之门走去,叠映出 相似文献
19.
杨朝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100-104
索绪尔的符号观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自足系统.该系统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描摹和投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差异的,这种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它们指向的同时又相互消解;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甚至转换.其价值来源于系统中对所有其他符号关系的否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