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要]本研究以国内2012-2016年20例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研究分析(QCA)方法进行“事件属性”和“传播属性”的双重模型建构,探寻此类事件爆发和演变的内在机制与传播逻辑。研究发现,相比事件属性,传播属性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抗争结果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舆论”是必要条件,即但凡此类事件取得成功一定受到舆论的影响;“意见领袖”是核心条件,即绝大多数情况下抗争成功离不开该因子的作用;而“网络媒体”、“谣言”、“舆论倾向”和“局部传播”这4个因素又是该类事件抗争成功的关键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中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属性、竞争性程度及过程管理的理论视角提炼关键性的条件变量,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个政府购买服务的典型案例进行影响因素测量检验.研究发现,购买过程中的公开竞争性和实地督导等都是提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效的必要条件.组合原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确证上述观点,公开竞争性、实地督导和实地绩效评价等条件的不同组合形式都显著地影响了购买服务项目的绩效.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作用于物的购买服务项目而言,作用于人的服务项目绩效提升对实地督导等过程管理的严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严重破坏了网络舆论环境。将QCA方法引入研究高传播力网络暴力事件存在的多元复杂因素及多重因果关系发现,相较“事件属性”,事件“传播属性”对网络暴力事件传播力的作用更关键。其中“算法助推”与“首发内容倾向性”是引发高传播力网络暴力事件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事件叠加效应”与“是否存在谣言”分别作为“事件属性”与“传播属性”的关键变量与其他变量共同作用,导致网络暴力事件的高传播力。由双重属性条件组合作用生成的多种构型可知,网络暴力事件的应对还需多方协同,从而实现由内向外更加精准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社会基层治理创新对塑造我国社会发展新局面以及为国家发展提供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主体—资源”视角,基于“地方政府—社会力量—资源条件”理论建构,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不同组态的社会基层治理创新路径与模式。研究发现:实现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地方政府对于政绩生产的追求,引起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影响因素组合路径模式可概括为控制—适应推进型、嵌入—问题促动型和标准—发展优化型。深刻洞察创新背后的推动因素,为促进和推广社会基层治理创新提出实践启示,叙写中国故事与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5.
6.
7.
以不同国家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提炼了影响机制发展的六项结构因素,包括政府信息透明度、司法体系支持度、社会监督的有效性、ENGO的发展状况、新闻媒体自由度、公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发现,“芬兰模式”和“美国模式”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发展的代表性模式;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机制发展的基础,健全的司法体系、环境信息的透明和新闻报道的自由是成熟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形成的充分条件;成熟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一般有特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舆情场域纷乱嘈杂,激荡着不同声音。面对这一复杂的形势,深入探求数字化媒体网络中虚假新闻高热度传播的影响因素,并试图寻求有效的对症之举是当下新闻事业健康发展须面对的题中之义。针对虚假新闻高热度传播的影响因素选取57例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清晰集分析。研究显示,虚假新闻一经公开报道,24小时内已被公开证伪;以及通过非社交媒体之外的传统媒体,进行公开报道,属于非负面情感倾向的完全虚假新闻,更易于高热度传播。藉于此结论,可去规制新闻生产。同时探求当下虚假新闻传播的条件组合,从原点尝试反制此类条件变量,从而推进新闻生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16年三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的30个案例,引入定性比较分析(QCA),从中层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条件组合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可持续案例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存在三种主要的创新模式及条件组合:一是试点型创新,对应条件组合为创新扩散、学术关注和上级推广;二是地方型创新,对应条件组合为未创新扩散、未学术关注和未技术创新;三是技术型创新,对应条件组合为创新扩散、学术关注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提要]中医典籍文献是古代中国医学知识的结晶,在中医学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是中医典籍的代表,文章以中医四大名著为对象,通过收集CNKI(2004-2015)年间相关中医典籍研究核心期刊发文,从研究热点、机构合作及作者合作等方面,揭示了近年来我国中医典籍研究的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11.
疫情背景下,互联网医院为患者医疗提供了新途径,但是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扩散路径尚需探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在TOE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公共卫生实际,提出了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扩散路径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医院建设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组织、环境因素的联动匹配形成驱动高、低互联网医院建设扩散活跃度机制路径各有三条;驱动高互联网医院建设扩散因素中存在潜在替代关系;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信息技术力量对互联网医院建设起到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政府注意力分配是互联网医院建设扩散的重要促进因素。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为我国各地区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文化交流进入了新阶段,重心由"引进来"转移到了"走出去"。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活动,从生态学角度考察,文化的外译处于多重生态系统中,对其生态位的认识是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哪些方面考察其生态位?如何利用生态位原理促进对外翻译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走出去”是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构成,随着习近平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国教育“走出去”的步伐也将加速推进。文章通过文献和案例的整理分析,总结了中国旅游教育“走出去”项目实施的40个成功影响因素,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对旅游教育“走出去”项目实施成功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假定前20个为关键成功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出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对项目成功实施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面向东盟实施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组合促进地理标志品牌提升,是通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方式。根据中国32个地方地理标志品牌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地方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工具组合实现地理标志品牌的提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存在四种显著政策工具组合路径。其中,制定规划政策工具是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的必要核心条件,公共服务和推介宣传政策工具多以反向形式或缺席状态存在,而同时采用制定规划、法律保护政策工具对于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具有较高推动力。通过对地理标志品牌提升的政策工具组合研究,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地理标志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服务质量受包括外包在内的多项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梳理现有文献后发现,以往研究仅分析外包等单因素对各类公共服务质量的作用.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将环境服务质量作为结果变量,在引入成本及周期变量基础上,加入外包、机构级别、群众满意度、GDP及起点时间等条件变量.研究发现:外包与否均不是环境服务质量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在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服务外包、群众满意及短周期能够促进优质服务;低级别单位采取非外包形式进行小规模服务能够实现质量优化;大规模环境服务项目时间起点越早越能实现高服务质量.因此,应在经济发达地区基于群众需求高效外包环境服务,提高基层政府服务供给能力及专业水平,并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提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是提升国家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明晰我国民族文化研究发展的历程、形态和趋势,对凝铸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意义重大。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以1998-2020年间655篇CSSCI期刊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主题文献为样本,通过文献量分析、高被引文献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演进分析和研究前沿分析,对国内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的总体思路、方法和路径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剖析。研究发现:第一,民族文化认同呈现出多学科、常态化的热点研究态势;第二,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经历了“起步→爆发→常态”的三阶段发展模式,“文化自信”是最热的前沿主题;第三,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是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的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跨区域性公共环境议题不断涌现,地方政府在跨域环境治理行动中的横向协同非常重要。从发展差异、政治势能、政策环境、组织载体和治理能力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跨区域环境治理有“高位主导型”“辐射带动型”和“全面支持型”三条路径。其中政治势能是跨区域环境横向协同治理的必要条件,通过释放政治压力和晋升激励,形成驱动集体治理行动的约束力量。政策环境和组织载体为充分条件,提供集体治理行动所需的合作空间和行动载体,共同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供给约束规则。发展差异需要同具体条件组合而影响协同效果。在强制约束力量和完善规则交互作用下,跨区域治理主体间能携手迈向协同共治。对揭示区域环境横向协同治理内在逻辑,探索更优环境横向协同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透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行为的多种组态,以解释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与再生产形式主义。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构成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实为“多重复杂并发因果”;六条路径、三类条件组态构成了地方环境治理形式主义产生的主要驱动机制,即“经济约束”驱动型,“注意力兑现悬浮”驱动型与“避责思维”驱动型,各因素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引发形式主义的发生与再生产等。为了防范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福祉,当前亟需在推动产业转型以促进“经济”“环保”目标的平衡、内外协同以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以及精准问责以疏解官员“避责”情结等方面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20.
非典后,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开始推动中国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对行政问责展开探索,问责的体制机制逐渐成型并完善,但对问责触发的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对此,综合2011-2016年间不同机构出具的舆情报告,将各年份里舆情排名前20的公共突发事件汇总后,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行中小样本案例比较分析。以期揭示问责机制中的多个构成要素是如何影响问责结果这一变量的。研究发现:上级政府关注是决定问责结果的关键因子,其他因素如公众关注、媒体监督等需同其他条件组合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