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重庆市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的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以及入境旅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重庆全市和“一圈两翼”的空间划分,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相关测量指标,测算了重庆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反映了近几年重庆市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三大区域之间,各个区域之内的差距较不明显;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各个区域内,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很不明显.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影响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局限所导致的研究结果偏颇问题,基于旅游产业集群新视角,采用广义矩阵法(GMM)对重庆市2005-2015年12个旅游相关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并提出合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指标分析广西14个地级市2006年至2016年旅游收入的时空差异,并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广西区域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旅游收入有着绝对差异逐渐变大、相对差异逐渐减小的趋势;空间布局呈极化式发散分布格局,且其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内部;人均GDP、公路里程总数对各区域的旅游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资源丰度、旅行社数量及星级饭店数量的增加可以促进不同区域旅游收入的增长。因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交通网络布局、加强旅游资源品质提升以及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VAR模型分析1997年至201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然后基于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贫穷而有效率”假说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对农村人力资本收入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经济不发达区域,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次发达区域,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只能缓慢促进农民收入;而在发达区域,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1978年-2008年的GDP和政府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了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GDP和政府收入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主要由其滞后两期值决定,并且政府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效果显著,而经济增长对我国政府收入的增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辩证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对“产权区域”明确、“行政区经济”盛行的我国更是意义重大.基于当前研究中相对忽视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之间的分析,笔者以GDP增速为应变量、地区人均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为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经济增长是造成地区差距变化的原因,而地区差距不是经济增长变化的原因所在,所以应加强经济发展对地区差距影响的调控,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该地区金融发展对它的支持与保障。文章以1956—2009年间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并借助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是,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同时区域金融发展效率和社会投资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据此,文章就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1997—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面板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江西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特征。长期内,江西省整体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带动效应,但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与国际旅游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内旅游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同时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尚无法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势;而江西省内部旅游经济效益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实证研究确定了旅游业(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用于测度它们之间量化关系的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到国际旅游存在单项因果关系。运用VAR模型预测2006年和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混合回归(POLS)、固定效应(FE)、 随机效应(RE)估计方法,对金融发展与旅游业成长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旅游业成长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健性分析也支持该结论;(2)经济外向程度、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禀赋能显著驱动地区旅游业成长,三者在金融发展与旅游业成长关系中皆起正向调节作用;(3)分区域考察显示,金融发展对旅游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其对东部的正向影响强度大于中部;(4)在西部,旅游业沿袭的是单一旅游资源驱动型成长模式,金融发展的驱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区域工业化发展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重庆市农民收入与工业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重庆市农民收入水平存在连片集聚现象,区域间工业化发展极不平衡,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带来农民收入的长期持续增长。工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双面阈值效应,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弹性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减弱;在不同区域,工业化的影响呈现出倒“U”和“U”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全社会对乡村旅游投资越来越多。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以浙江省为例,选取2014-2018年569个连续样本村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资源禀赋、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旅游投资对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首先,通过LM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判别面板数据模型类型;其次,运用Stata13.0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投资对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旅游投资每增加1%,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就提高0.24%。政府旅游投资对提高乡村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提升乡村旅游投资效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都市旅游方兴未艾。由于其在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整合旅游业格局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都市旅游应尽快付诸实施。文化是都市旅游的底蕴和灵魂 ,充分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 ,利用重庆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 ,走文化与都市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是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集聚和乡村振兴作为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重点问题和现实诉求,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虽然现在脱贫攻坚任务业已完成,考虑到"贫困陷阱""顽固贫困"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的客观事实,实现传统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破除连片特困地区的相对贫困桎梏和防止返贫的关键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集聚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但对邻近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对称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同时具有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特征。作者以西部经济最活跃、贫困问题相对突出的川渝地区218个区县为样本,将反映地理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全部样本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的增收减贫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存在路径依赖和"滚雪球"特征,具有长期的正向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但其短期效应并不显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是较长时期内地方政府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重点。对传统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两类地区分样本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空间非对称性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的特征,经济集聚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边远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恶化。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在肯定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积极作用的同时,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后脱贫攻坚时期,既要不断增强经济集聚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经济集聚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在减贫效果上的差异,合理调整政策,有意识地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和深度扶贫政策相结合,切实做到持续改善贫困县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PVAR模型,利用2006—2018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港澳台除外),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物流业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个变量之间未实现良性互动关系,物流业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在受到对方变量冲击时均产生正向效应,物流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具有时滞性;3个变量皆易受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并保持稳定状态。由此,在加强物流业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同时,要发挥物流业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能动作用,助力区域经济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拉动能力则主要依赖于非房地产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