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服务化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价值增值的重要方式,而研发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产品技术升级与价值链攀升。本文选取2013—2019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化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研发创新投入正向调节“服务化-绩效”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服务悖论拐点约在服务化程度为0.47时出现,但研发创新投入可以延缓服务悖论到来;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服务悖论拐点滞后,但研发创新投入对缓解国有企业服务悖论的效果更佳;通过不含季节性的Holt-Winters加法指数模型预测,短期内中国不会出现服务悖论。研究成果揭示了服务化与研发创新投入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拓宽并丰富了提升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解季非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2):135-145
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既包括投入服务化,又包括产出服务化。在实施服务化战略时,制造企业可以选择将投入、产出服务功能内部化或外部化,即自营或外包。从产品层面构建理论模型,比较研究制造企业的四种服务化路径:(1)外包投入服务和产出服务;(2)外包投入服务,自营产出服务;(3)自营投入服务,外包产出服务;(4)自营投入服务和产出服务。首先,通过分析需求质量弹性和质量成本系数、制造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生产性服务企业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以及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市场基础等模型变量,得到制造企业在每种服务化路径下的最大化利润。其次,通过比较每种路径下的最大化利润,得到路径选择的临界条件。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何种路径成为更优的选择取决于制造企业的自身条件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总体而言,在质量成本系数足够大于需求质量弹性的前提下,生产性服务企业所提供投入服务或产出服务的市场基础越大,将该种服务外部化的预期利润越高。研究结果将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潘妹  张红  黄琼  周武静 《管理学报》2013,10(3):353-359
通过配置理论总结了制造战略、HRM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假设,并以广东214家代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采用大规模服务者和质量定制者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内部型HRM系统,采用专业化承包者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混合型HRM系统,采用对竞争漠不关心者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市场型HRM系统.制造战略与HRM系统匹配的企业,其HRM绩效高于不匹配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张喆  贾明  万迪昉 《管理学报》2009,6(2):192-201
以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内的制药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进行PPP合作为背景,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制药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中的合作参与度和嵌入度对合作效率影响的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合作参与度和嵌入度对合作效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在模型推导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研究假设,进一步地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参与度和嵌入度会影响PPP合作中的企业的自利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水平,合理的合作参与度与嵌入度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选择较低的自利性投入和较高的公益性投入满足企业的激励相容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PPP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战略群组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战略定位中不同战略维度的匹配问题。以境内外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为样本,选取移动互联业务比重和IT投入强度这两个关键战略维度,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当企业的移动互联业务比重和IT投入强度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这一战略组合能为企业带来高绩效,是一种合理的战略位置;另一合理的战略位置则是较低的移动互联业务比重配以较低的IT投入强度,它也明显好于一者较高、另一者较低的战略组合。以上结果表明,战略定位的关键是实现不同战略维度决策之间的合理匹配,从战略组合的角度理解行业中的战略位置。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移动互联市场的竞争战略与绩效,也验证了战略群组理论在战略定位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对战略组合的分析不可简化为对各战略维度的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6.
认为政府在企业政治活动中主要扮演3种角色--消费者、投资者和裁判员,而这种角色转换反映了企业政治资源、企业政治策略、政府合同、竞争性战略与企业政治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企业政治资源、企业政治策略与企业政治绩效相互影响的理论模型以及10个研究假设,以我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验证并解释我国企业政治资源、企业政治策略以及企业政治绩效的类型与层次,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我国企业的这种关系进行分析,并验证了其中的大部分假设以及主要观点,对前人有关的部分结论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其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自身资源约束,往往需要服务提供商的配合。本文在构建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收益函数基础上,建立两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规律,并运用MATLAB仿真,深入研究相关因素对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对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依赖度、服务化制造企业与未服务化制造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度、双方合作前后的收益和成本、合作不成功造成的损失、收益的分配等因素是合作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差异化竞争度比服务依赖度对合作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强烈、与收益相比博弈主体对成本的变化更敏感、服务提供商更易动摇合作的意愿、存在最优的收益分配系数使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采取合作策略的意愿最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振兴东北"战略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该战略有利于企业产值扩张,但并不利于利润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振兴东北"战略对企业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证明该战略显著的降低了企业的税收与负债,促进了资本深化,增加了中间品投入。本文进一步发现企业税收下降刺激了产值的增加但不利于利润提高,负债下降与资本深化对于产值的正影响显著大于利润;中间品投入的增加对利润的负影响显著大于产值。本文认为"振兴东北"战略使企业陷入"经营困难—政府‘输血’—企业进一步扩张—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的怪圈。从分行业的角度,本文发现"振兴东北"战略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值的正影响显著大于整体水平,但对利润的影响为负;而该战略在促进高耗能企业产值提高的同时,却未能提高利润。实证研究还表明,该战略对资源型企业的产值与利润均未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科技竞争,企业必须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改变经营战略,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产品功能与用户价值产出关系的视角,对产品服务化转型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陕鼓集团的案例,考察了产品服务化的演进过程与特征。结果显示,在产品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单产品的服务化和产品组合的服务化是产品服务化的2种基本方式;产品服务化转型受到实施基础和条件的制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服务化转型初级阶段,企业以单产品导向的服务化为主,关注用户生产系统输入端的功能需求;在服务化转型的高级阶段,以产品组合服务化为主,通过向用户提供功能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聚焦用户功能输出能力的提升,产品组合服务化更能够为制造企业带来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HRM系统、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和企业竞争战略之间的匹配关系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通过类型学和分类学两条主线归纳并总结了关于 HRM 系统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 HRM 系统、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假说,并以133家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采取内部型 HRM 形态的企业的绩效高于采取市场型 HRM 形态的企业;环境特征(产业技术变革、劳动力市场竞争)对 HRM 系统形态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仅得到部分支持,而企业规模的调节效用没有得到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选择的影响很小;HRM 系统与竞争战略匹配企业的绩效高于没有匹配企业的假说没有得到支持.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明确信息技术价值实现机理的基础。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构建了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竞争战略、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在信息技术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互补性以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296份中国企业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在信息技术价值实现过程中具有互补性,而且两者之间的互补性通过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竞争战略和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核心能力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have not received as much research attention in emerging market contexts as traditional topics like quality.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for a firm’s production strategy has been increasing at an unprecedented level across the globe. Our research objective is,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play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and quality in the pursuit of firm performance. Relying on 492 responses from Turkish manufacturers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direc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over and above the effe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emerging markets. Product quality, in turn, is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firm performance, acting as a mediator fo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on performance. Thus, we reveal that product quality functions as an instrumental conduit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markets like Turkey where stakeholder pressures are weak, and regulations are often not properly enforced.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人事部门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在华韩资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人事部门的战略参与、竞争战略与承诺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设在青岛、威海、烟台等地区的员工在50人以上的130家韩资企业的问卷调查资料。研究结果如下:一是人事部门的战略参与会提高承诺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二是竞争战略中差异化战略会提高承诺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并提高企业绩效;三是承诺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会提高企业绩效。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本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的局限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Long Range Planning》2023,56(1):102264
Using ‘simple rules’ may enable managers to take organizational decisions more rapidly. While prior research presents advantages of simple rule use during strategy formation, we lack insights into how firms can deliberately create simple rules and mitigate the challenges durin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This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for established firms struggling to leverage their wealth of experience. We explore how managers of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deliberately create and use simple rules to implement the firm's growth strategy. Drawing on interviews and secondary data, we reveal the activities through which managers ensure the relevance and legitimacy of codified simple rules, yet also establish causality between simple rules and outcomes. Simple rule creation is accomplished via bottom-up identification and lateral validation, its use via consistent top-down guiding and timely adaptation. Our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simple rules and aspects of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6.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认为,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实践活动之间的契合,及它们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契合,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稀缺性、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本研究采用形态理论的方法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与企业战略之间的最佳契合模式.研究发现,不仅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实践组合有显著影响,而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战略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利润和销售额增长率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战略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对称的竞争环境,研究了企业集团的中间产品的转移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产品的转移定价策略取决于上游子公司和上游竞争公司之间的不对称程度:当不对称程度较大时,企业集团应采取Hirshleifer的边际成本转移定价策略;当不对称程度较小时,企业集团应采取部分非中心化结构的转移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Technology Learning,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Pressur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develops some hypotheses concerning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 firms. The hypotheses are examined using a detailed study of Europe's leading dedicated biotechnology firm, Celltech Ltd. It relates how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s facing the company, and similar US companies, have changed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how Celltech's technology strategy has placed considerable emphasis on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competitive position compared with large,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ome of the features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re examined, including: its purposive character; its differential and complex nature;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ponents; the complementary nature of the company's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ational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9.
Invest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re now a major part of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IT is essential to performance. In general, IT is expected to have performance effects when it is judiciously used to complement existing corporate capabilities. In this research, we examine how IT can complemen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Using hypotheses and measures suggested b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strategy, testable hypotheses are derived to examine how IT can complement diversific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spending on computer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complements a strategy of 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竞争优先权与供应链战略之间的匹配关系,把优先权战略区分为成本优先权、质量优先权、时间优先权和柔性优先权,把供应链战略区分为精益供应链战略和敏捷供应链战略。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不同的优先权战略与供应链战略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战略匹配模型以及一组理论假设,并通过中国制造业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