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后4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应当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我们在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许多方面都是同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存在着某些偏误有关。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不符合社会会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的。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不等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  相似文献   

2.
试论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基础及形式靳刚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曾作了一系列极为深刻的论述。他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文章运用逻辑学的观点界定市场是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指出搞好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前提:科学地划分投资指令性计划、市场调节的范围;关键:健全和完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的利益诱导机制;哲学方法:正确处理其结合中的特殊性和矛盾性;核心:建立以提高投资效益与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说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在1992年春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发表了与此观点根本对立的著名讲话,那就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更明确地提出,我国“应当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3月,八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计划与行政命令的结合,用行政手段贯彻计划。我国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基本是前苏联模式。60年代经济界对苏联模式进行过反思,但由于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讨论没有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没有摆脱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实际上,恩格斯早在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批判》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向计划性发展;1918年列宁再次指出:"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它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西方那种指导性计划(宏观调控和一系列规则的建立、创新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但是,前苏联和我国都把凯恩斯主义当做帝国主义辩护士进行批判。上个世纪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开始了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是又被当做是"修正主义",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界开始重新评价凯恩斯和东欧模式。90年代,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界真正达到了思想解放,中国真正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应该肯定。但是,要真正理解邓小平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先导性地指出了计划与市场都是中性的论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由此可见,计划与市场中性论的观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也必须搞市场经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②要面向世界市场,与国际经济接轨,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建立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正>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副主编吉布尼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正确选择。但是一些人却认为:“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为了补资本主义的课,”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里,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8.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属性及其关系问题,是长期困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并直接涉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究竟建立什么样的目标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近百年来社会主义各国进行了反复争论和探讨。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冲破长期以来束缚人们头脑的理论禁区,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讲话内容的精神实质,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使经济能够生气勃勃而又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项重要探索。正确认识和解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事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好了,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因而一般把社会主义经济等同于计划经济;把资本主义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普遍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但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论述是完全正确的。现实与历史表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而且必须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和合…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然而,长期以来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是可以兼容的。同时,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局限性,这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必然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现实基础。在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中,市场机制是计划调控的基础,计划机制则为市场运行导向。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述,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产生的根源,论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都不是一定社会制度的本质体现,并阐明了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并不意味着这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从生产力来看,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从生产关系来看,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的统一性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实行计划经济成为现实。实行计划经济,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统一的计划对国民经济实行指导和管理,使各部门、各地区经济,以及再生产各环节按比例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计划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诚然,第二次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订并实施社会经济计划,对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起了一定作用。这表明经济计划是调节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此引导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运行的,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由代表全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用计划调节和控制其运行方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掌握社会基本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是调节和控制整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即宏观经济运行的主体。他从充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社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靠什么来进行调节呢?过去,传统的看法和做法是靠计划来调节,即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计划机关制定统一的、包罗万象的计划,整个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单位都得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市场只起一点补充的作用。这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为或基本上看成为产品经济的结果。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以后,有重大突破,承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发生作用,承认了计划要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斯大林同志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商品流通中有调节作用,在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因而对市场的作用还是重视不够的。一句话,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是不彻底的,还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框框。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调节理论,就必然是靠计划来调节,而计划同市场的关系也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三者之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搞经济计划,但不等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三者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重视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但不能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无论编制指令性计划,还是编制指导性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用计划来调控市场。要探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特征要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宏伟目标,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偏见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有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针对这种理论认识上的模糊,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底就明确指出:“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又进一…  相似文献   

18.
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本文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过去我们把两者赋予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减少了本来可以利用的手段,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实证:完全的计划调节或完全的市场调节都难以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交互作用、功能互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协调。  相似文献   

19.
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本文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过去我们把两者赋予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减少了本来可以利用的手段,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实证:完全的计划调节或完全的市场调节都难以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交互作用、功能互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协调。  相似文献   

20.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两种手段和方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把两种调节手段结合使用,必有一种为主;虽然这二者的作用都复盖全社会,但是不等于其作用大小相同;虽然二者的作用方向能够统一,但是又经常处于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的关系之中。至于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看法,还存在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僵化观念,一是认为市场排斥计划,另一是认为计划排斥市场,显然这是不利于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