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经济学是一种全新的法学分析框架和理解系统,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法律的经济分析是目前法经济学的主流分析范式.法经济学主流分析范式将经济分析方法引入对法律问题的分析,丰富了法学的研究方法,但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主流法经济学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质疑.因此,在对主流法经济学反思的基础上,应对其做出修正与拓展.从现实主义视角出发,法经济学主流范式应从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假设前提、价值观等方面做出修正与拓展.  相似文献   

2.
法经济学范式理论研究——兼评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科学范式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在区分法经济学范式、法经济学学派和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三个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相对系统的法经济学范式理论体系,并提出建立一种综合的、动态的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范式作为学术研究的分析工具,是指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必然涉及普遍接受和运用的概念、原则、模式、基本的理论框架、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统一。在进行法制现代化研究时,要构建和运用历史哲学研究范式。历史哲学研究范式以社会进化论为本体论,强调法律理性主义,具有法律发展的历史感,适合法制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主客一体”范式是当下环境法范式变革的主流话语,它试图通过伦理基础、人性假设和法学调整观的相关改变为环境法提供新的方法.它与“主客二分”一样,仅具有认识论意义.环境法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世界为发生场域,以社会技术为媒介工具,以系统性思维为实践论范式.实践论范式的核心理念是承认并坚持环境与人、社会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方主流法经济学在不断地寻求和选择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作为其基本的技术方法或技术模式。从构造范式发展的整体历史过程来看,西方主流法经济学依次形成、并实际使用着四种不同的技术方法或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加之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发展范式与当今世界西方主流范式正处在转换之中,国内外一部分人出于各种目的唱衰中国经济、看空中国股市。以分工为核心的中国范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优于现存西方主流范式,其集中体现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成为我国经济与股市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在抛弃"苏联范式"的同时,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倾向.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与我国经济实际存在重大差异,实践也没有证明其是最好的研究范式、对研究我国的经济现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应该有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并剖析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构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对法的宏观理论的研究,应有一种宏观性、整体性的理论思维模式,法律规则的义务范式、权利范式和福利范式,与法律发展的前现代范式、现代范式和后现代范式相对,由此形成法律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革命,也就是法律的革命,由此完成法律进化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流经济学范式是“新古典”范式与“新凯恩斯主义”范式并存。“新古典”范式以萨伊定律为思想核心,强调市场的自然出清。“新凯恩斯主义”范式立足于价格与工资刚性的现实,继承发展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两种范式是在经济学流派不断论争、不断发展中孕育起来的,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一直受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 ,这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其方法论原则和特点。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的研究范式和复杂的研究范式 ,且复杂研究范式的提及率逐日攀升。实际上它是“钟摆”的另一头 ,存在许多的疑问待我们去研究、去认识。“综合的研究范式”对于教育研究更为恰切。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私法的经济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国际私法经济功能的目的是为国际私法的经济分析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和为探讨国际私法的理论核心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的思路。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法律经济学特别是产权领域的基本理论,首先分析了的现有的对冲突法经济功能、国际私法的功能和国际私法的经济功能的论述,其次从管辖权的配置的概念、主体、对象、途径和作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国际私法的经济功能,最终得出结论:国际私法的经济功能包括管辖权的配置和对经济系统的反作用,前者是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史上的日常生活审美范式作为一种与"启蒙"互补的审美范式,肇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周作人首倡,在废名等人的笔下获得发展,经由海派、京派作家尤其是沈从文、萧红的书写而不断变得丰富,张爱玲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匡正,完成了对"五四"的回归与超越。日常生活审美范式对海外华文文学影响甚大,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改革非常复杂,其制约性因素很多.但若能以一种大尺度的方式来进行考察,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范式演进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中国教育改革存在着的三种范式及其导向性特征,即:前现代范式(政治导向、主观导向和形式导向)、现代范式(科学导向、效率导向、经济导向和应试导向)和后现代范式(多元主义、文化导向和素质导向).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即由前现代范式转入现代范式是主流,而从现代范式转入后现代范式则是发展的未来,当然也发现了中国教育改革范式演进有着特别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社会科学的观点,范式转换的存在与完成,是一门学科成立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由马克思本人创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形态或原生态,后来被斯大林创立的"教科书哲学"所湮没,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的中青年哲学学者群所恢复与弘扬.目前在范式转换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范式转换成就是通过对"教科书哲学"、经济学的范式创新以及经济哲学自身已经形成的范式创新共识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特殊的范式、独立的话语系统以及基本的理念。以"思想宣传范式"、"政治动员范式"、"社会创新范式"为主要范式,以"政治革命话语"、"经济建设话语"、"和谐社会话语"为凸显表征的话语体系,以"民族复兴"、"与时俱进"、"利益诉求"、"还原生活"等为基本理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语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中国社会变动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呈现出多元互动演进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兴起时间、思维方式、理论建构方式等方面,概述了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规范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向经验的、实证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转变;再从经验的、实证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向历史的、循环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转变.在对这三种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进行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新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即历史的、辨证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主流范式的危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反思与重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中对食品安全治理形成了以“改善政府监管”为路径依赖的主流范式。这种范式是以管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伴随着西方芝加哥学派的勃兴,管制经济学理论自二十世纪后半叶遭到了重大批判,以此为基石构建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主流范式也面临着政府替代还是市场修正、公共利益还是部门利益、政府万能还是政府有限的逻辑性、主导性、主体性危机。应当以管制为逻辑起点,以信誉机制为先导,以不完备法律理论下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的优化分配为启迪,在食品安全中构建市场先行,辅之以政府、第三部门、法庭与私人多元参与的合作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