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包含制度资本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制度资本的转化系数对本国经济波动和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从而证明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命题,即当制度资本为正且两国“实力”相当或结构对称时,国际制度的建立就可以达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选择的一致。由此,认为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制度的“谐振”,以有效地应对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改革进程在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一阶段向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二阶段迈进。在第二阶段上,农村仍需深化改革,其目标主要有二;一是协调,二是发展。协调,即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协调,使改革的整体结构保持动态的稳定性;发展,就是巩固和深化第一阶段的成果,把改革的范围从内部向周边拓展,推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村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国民 《中州学刊》2002,(4):184-186
一在任何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都会产生两种力量 ,变革的驱动力和变革的抑制力 ,即动力和阻力。“在通常情况下 ,当驱动力强于抑制力时 ,变革发生并能持续下去 ;反之则不能发生 ;当两种力量作用相当、相互抵消时 ,阻止则会维持现状。”[1] “改革的启动在于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改革的动力与发动改革的时机和方式”。[2 ](一 )经济发展力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推动力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是经济发展力。农村改革的成功 ,为后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中国的全方…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贯穿着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生态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生态观是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邓小平的行政体制改革生态观,就是强调要从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中,从行政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以及行政系统内部各部分关系的协调统一中去改革或设计行政系统,以期实现与行政环境的动态平衡和行政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动态平衡。 一、适应社会环境的行政改革观   行政系统是社会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是…  相似文献   

5.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体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本质不同。推行"权力三分"改革是消除我国权力过分集中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权力配置科学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需要在宏观政治体制上、行政系统内和执政党内三个维度上思考和构建"权力三分"制约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内容之一是行政决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协调改革试验。这项改革任务的提出及其可能带来的重要影响 ,实质上都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所出现的大量的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对它们加以调整、控制和解决。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就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进而实现四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巨大作用。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运用上,而没有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认真地认识和研究,更没有深入探求如何运用更为有效。这既是  相似文献   

8.
经济“大缓和”、“大波动”、增长型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收敛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然而,鲜有研究将这些概念彼此联系、相互统一并给出逻辑性解析。在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典型化事实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增长型长波这一重要的经济概念。研究发现:“大缓和”和“大波动”都是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必要形态,它们的平顺交替是增长型经济周期连续出现的前提;而正是连续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出现才能促成经济长波;通常,在发展中国家追求赶超的道路上,经济长波的出现是最理想的增长路径,长波的前期对应着经济增长“绝对收敛”,中期对应着经济增长“条件收敛”、而后期则对应着经济增长“集团收敛”;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集团”,这与首轮增长型长波的成功实现密不可分;而中国新一轮增长型长波的理想形态则是以“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为起点,长期围绕中高速趋势盘桓,这是中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亦是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百年中国梦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9.
吴建利  韩蕾 《理论界》2009,(8):73-74
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制约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而人力资本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地区经济走向发达的引擎.当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相协调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经济增长;而当二者相背离时,将致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本文对辽宁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各项重大改革措施,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贯彻落实《决定》,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把握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协调统一。要从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入手,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改革要协调统一;国企改革要与建立优选经营者的机制协调统一;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要与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相协调;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改革国有企业要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究竟以何者为突破口,经济理论界不少名家各执已见,讨论热烈。我既不同意厉以宁同志为代表的“所有制改革先行论,”也不同意吴敬琏同志为代表的“价格改革先行论。”我认为,突破口是在信贷投资体制改革,是在进一步完善银行企业化,建立双重信贷投资体制。众所周知,财政体制、银行体制和投资体制的运行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三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相互协调的  相似文献   

12.
机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基础。因此走好这一步,对推进改革事业协调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使机构改革达到党和国家预期的目标,本文拟就此提出几点分析与设想,和同志们共同讨论。 一、政府机构的现状和实现改革的目标 地方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宏观管理和简政放权、搞活部门和企业工作的原则,着重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精减冗员。其中政企分开和转变职能是地方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关键,而政府的经济管理大系统则是机构改革的一个重点。总的目标是,通过改  相似文献   

13.
金融改革与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周利平金融改革与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金融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改革这一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可以促进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层次的发展;银行思想政治也是推进金融...  相似文献   

14.
产品设计是以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当产品设计的审美功能转化为商品的价值时,它与企业、市场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市场竞争促使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相结合,协调设计所需资源,实现形式和功能的创新活动,从而使企业产品既为企业实现最大的利润,又为社会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产品设计与商业政策的结合,将艺术美学与技术相融合,使企业、产品和市场朝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外贸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外贸本身宏观、中观、微观管理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经济领域里其他方面的问题。(诸如价格、汇率、财务管理体制、物资分配制度等)。因此,对外贸体制进行改革时,应该按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起外贸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模式,使外贸体制改革配套协调、有条不紊地进行。本文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青海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弱 ,有些不相协调和矛盾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继续贯彻落实“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加强经济建设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强社会发展 ,特别要加大农牧区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指出:“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大胆起用和积极培养成千上万中青年经济管理干部”。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就要充分认识经济管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胆起用现有人才,加快培养新的人才,积极引进外部人才,尽快地选拔和造就一支门类弄全、成龙配套的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 (一)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人才,是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的执行者,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指挥者,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负有决策、领导、组织、协调的重任,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最近,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前途在改革,改革的成败在人才。经济管理人才肩负着领导改革、组织改革的历史使命,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核心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大庆油田公司提出"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实现"百年油田"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勘探开发等生产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重视环境问题,实现油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构想王朝明一、市场机制与保障机制在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把市场机制和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并协调和衔接好二者的内在关系,是涉及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一环。1、效率与公平相互转换,是两种机制内在结合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