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留美中国金融学会第一届年会在美召开一家旨在推进中国金融改革、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海外学术团体──留美中国金融学会目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正式成立,并引起此间经济学界和金融界的高度重视。留美中国金融学会由大陆赴美留学多年的一批金融专业博士及博士候选人...  相似文献   

2.
宋美玲 《经营管理者》2013,(27):244-245
本文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探究中国留美大学生在美国的状况。依据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方法,阐述中国留美高校大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文化生活以及个体情绪的自我调适水平情况。本文旨在真实反馈留美学生的生存状况,为国家的海外留学工作提供实证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六大到今年3月全国“两会”,中国政坛新老交替顺利完成。人们在热切关注两代领导集体权力交接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政坛的另一种代际更替:上世纪50年代留学苏联及东欧的“海归”群体退隐,改革开放后负笈欧美的新一代“海归”群体悄然登场。从第一代“留美幼童”到今天的“海归”群体,一批批海外学子承载着中华民族革新自我、浴火重生的梦想,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同荣辱,共成败。百年沧桑逝去,由洋务运动发端的中国现代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历经艰难坎坷,仍如黄河入海,生生不息,而“海归”们的梦想,也一直沿续至今。  相似文献   

4.
现今,在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加强了,农民的话语权凸显了。但有些地方农民中的失语现象仍然应当引起注意。君不见,各种超额摊派来了.他们说不出话;面对贪污腐败.他们说不出话;治安环境恶化.他们说不出话;农村道德水准下降,他们说不出话。有的人甚至在钱权交易的合谋下被人谋去了责任田,在空壳的小城镇“别墅”中饿肚子时.依然无奈地说不出话。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较浓。有的贪玩好耍,不思学习;有的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漫不经心,似睡非睡;有的好表现,搞笑课堂;有的很自卑,沉默寡言;有的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看到这些我惑然;听到学生在公共场所人群中对老师直呼“老张”、“张哥”等时我愕然;想到如何面对这些“虚弱的禾苗”,使他们能茁壮成长时我茫然。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1,(23):131-132
《中国人的美国梦》 该书是一位80年代留学美国,后留美执教的知名学者的回忆,为读者留下了一份翔实的历史记录,涉及那一代中国留美学生的喜怒哀乐,使该书不仅仅是期待留学美国的学子和家长的读物,也会让那些年龄稍长、包括已经“海归”的人士以及所有对八九十年代有所回味的国人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第一股留学热潮,大批留学生远渡重洋求知海外。他们大多为国内某高校的学生,在国外攻读硕士、博士。进入新世纪以来,留学主体换成了高中毕业生,留学的目的也变成增长见识、镀金、避开严酷的高考等,留学这  相似文献   

8.
陈亚丁 《科学咨询》2009,(24):15-15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现在的学生中,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留守孩子兼而有之,由于他们生长的家庭环境不同,造成他们是非辨别力差,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差异也很大。有的学生唯我独尊、性格暴躁;有的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大陆经济循环圈”的意见提纲祥云集团公司总裁王云飞一.市场是国家的第一资源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向满清政府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门户开放”。他们首先掠夺的不是中国的白银、黄金,而是无形的市场。市场是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刘慧 《决策探索》2009,(20):39-40
厘金制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征税制度。厘金,又称捐厘。它产生于咸丰三年(1853年),废于民国20年(1931年),历时78年。其存在不仅对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厘金制度是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财政税收政策,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本文将从厘金制度产生的背景、根源、内容、特点及影响等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对清末厘金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子琦 《决策探索》2011,(13):28-29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第一股留学热潮,大批留学生远渡重洋求知海外。他们大多为国内某高校的学生,在国外攻读硕士、博士。进入新世纪以来,留学主体换成了高中毕业生,留学的目的也变成增长见识、镀金、避开严酷的高考等,“留学”这个曾经只属于少数人的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便捷又大众。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的民族,凭着这种精神品质创造了一次次的辉煌。无论对国家、对企业、还是对个人的发展而言,勤奋的精神品质都尤为重要。但看看我们身边的青年学生们,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很多时候都反映出缺乏这样一种精神品质。他们平常生活拖沓、作风懒散、追求享受;他们不愿吃苦、不愿付出、不勤劳;他们有的以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为炫耀的资本,他们有的抱怨自己的家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他们以好逸恶劳为荣对埋头苦干的人嗤之以鼻他们……针对这种现状,在对我们的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勤奋的精神品质就很为重要。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宏 《经理人》2013,(11):80-81
用不上五年,80后将成为EMBA主体,他们受过系统教育,有管理经验,这个群体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人大EMBA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互动”,以学生的经验为主轴和知识来源的讨论式教学。EMBA生源低龄化是所有商学院都意识到的趋势,只不过,有的学校在有意控制年龄和职位结构,有的则在积极寻求改变和调整,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将CMPM(Chinese Masters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即中国实践管理领袖教育项目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融合案例、行动学习、反思学习和经验分享,还有实地参访、反思报告写作等。特别引入了模块主任角色,在学习中,模块主任既是课程设计者,又是教练者,同时还是质量控制者。  相似文献   

14.
丛寰宦 《经理人》2010,(12):46-48
在中国CEO阶层中,有常青树,也有新经济下迅速崛起的新生代。他们有的已经退出舞台,有的正遭遇挫折而卧薪尝胆。无论成与败、荣与辱,这个阶层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他们可能是牺牲者,也可能是试验品,但这些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对这些探路者的崇敬。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在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分析认识中国国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新的飞跃和重大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一些党员、一些干部在信仰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离开唯物主义,滑向了唯心主义。在他们之中,有的卜卦算命,有的求主问天,有的信鬼神看风水,有的在伪科学面前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6.
土一族 《领导文萃》2009,(20):124-126
当你走进面试现场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个招聘官手中,都会拿着一份你投给他们的简历。磁试过程中,有的招聘官不时地翻阅着你的简历;有的招聘官针对你简历中的内容,提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有的招聘官根据你的回答.在你的简历上画着各种记号:有的招聘官干脆就让你解释一下你的简历。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48):20-21
让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 9月26日,山西校车事故,7名初中生死亡;11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19名幼童遇难;11月26日,辽宁校车事故,35名孩子受伤……孩子的鲜血在不断拷问校车的安全制度。今年8月,浙江德清县、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桓仁县、黑龙江鸡西市、陕西西安市阎良区被教育部列为安全校车试点地区。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表示,  相似文献   

18.
曹大臣 《决策》2000,(12):43-43
近代中国在早期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封建官僚体制的限制和“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新政的旗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70年代,又在纺织、矿务和航运等部门兴办了民用工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舍办等形式对这些企业进行了直接干预。使其发展经营完全纳入国家政权的轨道。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时清政府认识到,只有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近代工商业,才是挽救危亡的唯一出路,在内忧外患日紧的情势下,统治者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学习日本和欧美的经营管理模式,放弃了国家直接控制经济的传统套路,转而实行鼓励工商业自由发展的间接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正>1995年6月,中组部表彰了100名全国优秀县(市、区)委书记。他们是从2800多人中精心遴选而来,入选概率仅为3.5%。"郡县治,天下安",始终是衡量社会和谐与善治状态的一个显著标杆。整整20年过去了,让人感慨万千的是,这些佼佼者,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原地踏步,有的退居二线,有的因公殉职,有的锒铛入狱,其仕途的升降浮沉,精准地应和着革故鼎新、选贤任能的时代节拍,因而也成为了洞悉中国政治密码的独特标本。  相似文献   

20.
世纪交替之际,关于21世纪哲学发展走向问题成为哲学界关注的话题。在哲学走向问题研究中,众多观点,各有见地。如有的强调哲学的发展在于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在于联系实际,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加以发展;有的从哲学自身逻辑的合理、体系的完整严密预测哲学的未来;有的则从中西哲学比较和哲学史发展的角度来推断哲学发展的趋势;也有的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依据,提出唯物主义发展的新形态等等。所有这些,都从某一角度提出了新的见解,使得问题的探讨走向深入,但又各有其片面性。显然,要从总体上把握21世纪哲学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