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是要恢复个人所有制,本质上是指生产贷料公有制,同时还包括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这是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体现这一点,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徐则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4-8
很久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的理解有六种观点:消费资料所有制说、劳动所有制说、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制说、人人皆有的私有制说、劳动力所有制说。这六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存在片面的方面。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股份制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向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股份制不是公有制。 相似文献
5.
析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尺度出发。提出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在这一思想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制度基础和路径选择。这一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争论.笔者认为,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建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可以有国有、社会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劳动者股份所有、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李军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所有制变革的一个重要结论.目前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理论运用较为混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发展的现实实践.文章就“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及理论运用等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小云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114-1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相关论著中也提出了这一重要思想,但是后人在马恩的基础上去理解和阐述这一重要思想时,却争论不断,因而在笔者看来,要想正确把握马恩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回到马恩的语境中理解它的内涵;其次,需要把握这一论断的目标;最后,需高瞻远瞩,理清这一论断实现所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因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这一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拥有个人产权所蕴涵的自由意义。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首先 ,它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 ;其次 ,广大劳动者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拥有自己的资产 ;再次 ,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 ,注重那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制度重构:从“小产权房”到公租房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产权房"搅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并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不过,"小产权房"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法律原因。如果仅仅为了消除违法性而对"小产权房"一拆了之,势必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利益混乱,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考虑到公租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小产权房"在保障住房权利方面的社会功能应该得到肯定。在当前的法律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小产权房"改造为公租房,从而建立集体公租房制度。这无论在市场机制的维护方面,还是在各方利益的平衡方面,都应该是现实的最优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玉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3):20-22
"劳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两次界定.笔者在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试图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揭示这一理论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实人发展的理想境界,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的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这一理想的实现决不是对原始自然人的“复归”,也不是靠“全知全能”上帝的“启示”和“拯救”,更不是对抽象“人性”的放肆和张扬,而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同时,马克思还认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决不能仅仅靠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进步来实现。精神生产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论述的关于君子美德、中庸之道、理性和公正等思想,对于西方的人文教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是必读的经典.本文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诉求和价值取向入手,对照中国孔夫子的中庸思想和伦理学说,讨论这些古典学说对于当代人文思想和伦理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 ,国家总是作为独立的东西而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 ,不能从根本上普遍地代表每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追求 ,但是 ,个人只有在虚幻共同体中才能打开通向最终自由解放的道路。这些论述反映着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集体、共同利益的独特视角。共同体是否具有虚幻性质 ,与它对个人利益的满足程度有关 ,也与人们对它的设定有关。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马克思早期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认同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公民观,但随着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剖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进行了深刻批判,乃至彻底决裂,最终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历史超越。深入挖掘马克思公民观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易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5):21-25
马克思的尊严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的构想、理论和学说的总称.马克思从尊严的“否定”方面,即“尊严缺失”出发来阐释尊严,揭示了尊严普遍缺失的社会根源,强调在“挣得尊严”这一意义上为绝大多数人的尊严实现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这是一种以现实个人的尊严为目的的现实主义尊严观,它既克服了尊严本身的抽象性和理想性,又为人们追求并获得尊严指明了实践对象和未来方向,鼓舞人们以消除尊严普遍缺失为直接目标.在日常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给予我们实践智慧与方法论原则,在克服、消除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的尊严缺失的实践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奠定谋求“尊严生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于蓓蕾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2):48-51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的建设理论,他明确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今天重温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化寅”是丽江纳西族社会特有的非常普及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的变迁中,它由最初所扮演的经济互助的角色,逐步演化为有着多种功能的社会关系网络,其内含的文化合理性(和谐合理性、交往合理性、工具合理性、目的合理性)是“化蛮”得以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这些合理性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