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一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思想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晚年人类学思想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理论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热点。但这一研究迄今为止尚有以下几点欠缺:①只承认马克思在晚年才具有人类学思想,对其理论渊源不甚了了;②很大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人类学思想同传统人类学思想的质的差异;③对马克思人类学思想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理解欠全面。本文拟就以上几个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一马克思人类学的理论渊源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的有机部分,即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之对应的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是什么呢?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钢”,必须要搞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物化意识”是商品成为社会的普遍范畴(即资本主义)的产物,现实生活的物化是“物化意识”产生的生活基础,当代的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是物化意识的外在表达。卢卡奇的物化意识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而且在哲学层面上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和当代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观点就是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为社会辩证法或主客体辩证法,而对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则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事实上,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是一种具有批判和革命精神的思维方式。从恩格斯创立自然辨证法的过程可知,马克思不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局外人或异议者,二人的思想是一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单纯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其片面化思想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改造中形成的,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包括个体的总体性、社会的总体性和历史的总体性三个理论层面。这三个理论层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人的全面发展、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和谐社会作为其实现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为理论指导,并根据这一哲学精神去设计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既是哲学家,同时也是社会理论家。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从社会活动中的个人开始的。人的全面发展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体现。社会发展更多时候是通过社会变革实现的。社会变革过程中有内在的规律性存在。马克思的社会变革理论有其哲学基础。这一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这一哲学被运用于社会历史之中就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从现代哲学看就是实在论,尤其是科学实在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造成的革命变革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有一个演变过程,大致经过了自我意识的本体论、劳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等几个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实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但是,在现行哲学体系中很难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因此,以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切入点,从世界观的变革、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几个方面,努力敞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罗蒂两人的哲学都是希望哲学,即试图通过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和对历史发展实质的再认识来为人类生活创造希望,其思想中都包含辩证法和社会变革理论.但社会历史的变迁使罗蒂仅仅在思想气质上而不是在社会变革的思想方针和行动方案上认同马克思.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意味着发展的社会历史有其必然的前进方向,而在罗蒂这里,辩证法却是一种灵活的、随时可调整的、类似文学修辞的社会策略;基于各自对辩证法的不同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变革理论更强调远大的社会理想和为此进行革命,而罗蒂则更强调从现实出发对社会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和完善,并为此而不断摸索和实验.  相似文献   

10.
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之间的激烈冲突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认为共产主义是上述冲突和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和谐。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冲突只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的手段。1848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经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实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他们在晚年转而主张无产阶级以合法斗争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俄罗斯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出于实践需要对暴力革命重要意义的长期强调,使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被遮蔽起来了。今天是人类走向和谐的时代,时代变化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凸现了出来。对“和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