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社会危机在社会变化、经济不稳和道德混乱的狂飚袭击下,美国的家庭开始反击了.八十年代初,千百万美国人在认真探索支撑家庭生活和对付影响家庭习惯的巨大变化的办法.人们大声疾呼:"家庭破裂了!""家庭瓦解了!""家庭出现了危机!"美国儿童、青年、家庭行政管理专员J. 卡尔霍恩说他从未见过人们象现在这样关心家庭问题.根据最近的民意测验,广大的美国人认为家庭问题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91%的人想往过去的"传统家庭体制".  相似文献   

2.
多种家庭形式美国将来的家庭形式将朝着多样化发展,只有少数的美国人在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所组成的简单的“核家庭”中。到2000年,大多数美国人将生活在3种不同类型的家庭里:初婚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人口学家C.韦斯托夫预言,目前将有1/4的妇女在她们的育龄期不生孩子,没有孩子的妇女人数将超过美国历史上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3.
面对美国的家庭问题,不管是工作-家庭、青少年性行为、儿童贫困或是婚姻破裂,人们通常会提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一系列家庭和福利政策,并断言只要当这些政策在美国得以实行,美国的家庭生活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美国究竟能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里真正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离开了妈妈,和爸爸一起生活。后来,爸爸又重新组织了家庭,继母带来了一个比我小1岁的弟弟。因为继母是外地人,找工作很困难,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爸爸一个人身上。爸爸脾气暴躁,又有酗酒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他出生于一个爱尔兰裔的美国家庭,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生活,他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欧洲,在这里他与自己在康奈尔大学时认识的同学罗伯特·米勒合伙开始向船员兜售免关税酒,由于生意不错,他很快就开始做起了向驻扎在欧洲和亚洲的美国士兵们推销汽车。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接着他又从战后兴旺发达的旅游业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美国这个历史并不算太长的国家里,家庭模式及其价值观也几经演化。19世纪后期,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美国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离婚率上升,在家庭内部,亲属关系疏远,家庭与社区网络的联系日趋淡薄,儿童受到虐待,在城市贫民窟里生活条件很差。对于美国家庭的这些变化,美国各界及其有关方面的专家开始重视这些问题,并展开讨论,力求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这场有关家庭问题的论战中,主要分成两派: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派。悲观主义派认为:美国家庭正在失去抚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家庭经历了各种变化,其中某些是家庭连续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其余的则显示了对于这种趋势的巨大偏离。自从美国社会存在以来,每一代人对家庭的未来都非常关切。虽然在对外部力量作出反应方面,家庭的变化要比其他制度更为渐进,但是教育者和社会规划者常常对社会变迁压力下的家庭破裂表示忧虑。工业化和城市化被看作传统家庭生活的主要威胁和造成家庭破裂的原因。为了能正确地抓住现在的问题,有必要对以前的家庭生活进行考察。而历史的观点将有助于我们考察家庭生活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8.
尔妮·吉隆是一位须经时装摄影师,她是美国人。她的丈夫文森特是一位投资银行家,法国人。但她的家庭如今住在伦敦,她的孩子,5岁的埃密利与3岁的迈克尔都在那儿出生,因此他们都是英国人,蒂尔妮一家人常常外出旅游,仅1999年就去过瑞士滑雪,在加勒比观赏过大海美景,最近刚赴纽约作长途旅游返回英国。以上种种,构成了蒂尔妮生活的色彩斑斓的文化背景,既多元化又大融合。因此打从生下埃密利与迈克尔后,蒂尔妮就一直在思念与思考她的特大家庭或家族,它分布在美国国内外世界各地。如果把文森特的家庭或家族网也考虑过去,那今日蒂尔妮…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2008,(15):42-42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离开了妈妈,和爸爸一起生活。后来,爸爸又重新组织了家庭,继母带来了一个比我小1岁的弟弟。因为继母是外地人,找工作很困难,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爸爸一个人身上。爸爸脾气暴躁,又有酗酒的习惯。2002年,他因为喝酒过量,在与别人发生争执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陈梅 《东西南北》2010,(12):14-14
2007年4月,已过任职年龄的李肇星离开外交部部长的岗位。他的家庭生活才为人所知,人们开始知道李肇星有个神童儿子李禾禾。禾禾不仅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而且还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虽然有个高官父亲,但李禾禾在美国一直靠贷款、打工挣学费,生活很低调。为此,李肇星的解释是:“我和儿子有君子协议……”  相似文献   

11.
蒋江敏 《社会工作》2009,(17):53-55
因为先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做访问学者,于是我有机会和女儿一起也到美国的波士顿生活学习一年。虽然至今只在美国呆了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但美国人热衷于做义工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王国民 《东西南北》2009,(11):29-29
今年年初,我终于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母亲让我顺便探望在旧金山工作的表叔。刚到旧金山,我便被那里优美的风景吸引。我决定先找份工作,我学的是动物学,表叔告诉我,现在美国流行养宠物,在许多家庭,宠物的地位甚至比儿女都重要,但美国的法律又对养宠物有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13.
正据2013年6月底调查统计,浙江省各类困境儿童90901人,其中孤儿5872名,重度残疾儿童20626人(家庭生活困难的10503人),重病儿童4193(家庭生活困难的2772人),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13643(家庭生活困难的9757人),低保家庭儿童46567人(部分对象分类统计时人数有交叉)。目前,这批比孤儿数量更大的困境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堪忧,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活比较贫困,发展权得不到保障,亲情交流受阻、情感严重缺失。对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探索2011年6月,浙江省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14.
请永远相信,这世界一直都是有付出才有回馈。"哦!我们正经历此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我越来越憎恨这一类型没有意义的美国白人谈话。我们的时代真的那么糟吗?以一位犹太人的坐标,如果年岁50以上,他的父母亲便是被丢到毒瓦斯炉烧掉的那一代;而以一位中国大陆家庭的后代来看,今天物质生活丰饶,大冰箱冷气汽车,不少人每日最大的烦恼竟是肥胖……这要让人如何想象像伯南克的这句话,"此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5.
《社会》1996,(4)
“负债生活”是美国社会的一大奇观。在中国,“负债”往往被看作是经营不景气、经济不宽裕的表现,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中国人只要能够过得去,尽量不负债,长期以来中国流传着一句老话:“无债一身轻。”美国人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只有穷人才不借债。有能力的人都是敢于借债,能够借债的。目前,这种观念在美国已很普遍。美国人的孩子一旦上大学,许多家庭就不再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有些父母替孩子交学费,但食宿费要由孩子们自己设法解决。在上述观念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美国学生独立意识都比较强,他们不愿意由父毋负担生活费,…  相似文献   

16.
张群 《社会》2000,(10)
亚洲人向来重视培养子女的责任感 ,尤其重视对儿子在这方面的薰陶。许多亚洲人 ,尤其是中国人和韩国人 ,虽然移居到崇尚个性自由和独立的美国已达多年 ,但他们不忘这一准则。长期以来 ,亚裔美国男青年一直生活在这种教诲之中。在亚裔家庭和社会之内 ,他们是乖巧听话的孝子 ;在外面 ,他们又是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学生 ,性格内向 ,不善交际 ,在美国人看来似乎有些“木讷” ,尤其是在感情上。然而 ,这种传统的形象已今非昔比 ,美国主流社会对他们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丽莎·罗丝维尔是一个地道的美国白人妇女 ,今年31岁 ,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会的贫与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是全世界人均财富占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所创造的财富比欧洲人高出60%以上,是埃塞俄比亚人的300倍。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贫富悬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财富》杂志1998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1997年低,美国大公司总经理们的平均收入已达年300万美元以上。在最近20年里,占美国家庭总数回%的最富有家庭的税后收入翻了整整1.3翻。他们在美国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1920年以来的最高点。但与此同时,美国80%以上的普通家庭的收入却呈下降趋势或停滞不前。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1975-liD5年间,美国SO…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有24.7%的家庭房租花费占收入的一半以上,有740万个家庭要被迫搬入朋友家借住,有55万人无家可归。阿黛尔·阿玛多从小就生活在加州圣何塞东区,她的丈夫莫里斯是附近一个大型体育场的餐厅主管,阿黛尔也在这家餐厅做收银员,他们有3个孩子。虽然是本地人,并且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但夫妻俩的收入完全不足以在这个城市租一套房,购房更是痴心妄想。  相似文献   

19.
时代总是飞速发展,家庭都已经以数字为定语了,数字化也就成为每一个现代化家庭的显著特征。当然现在市场上的数字产品多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有进口的,有国产的.但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是“青岛制造”,生活在青岛,用青岛品牌组建现代化的数字家庭,绝对时尚,一定潮流。  相似文献   

20.
薛涌 《东西南北》2013,(24):7-7
曾经遇到过一个小小的高中球队比赛,一百多号观众,要先唱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也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爱国情绪之强烈、之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如今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已经九岁,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