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希望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结合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来揭示其体现的女权主义行为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笔者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认为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以此可对文本结尾作出新的评价,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主人公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女性个人叙述声音而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文本,文本以简·爱的个人叙事建构了中心化的女性话语空间,但与之相对的是简.爱边缘化的日常生活空间,使文本展示出逆向延伸的空间特征,结合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探讨这一空间特征,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空间问题的思考,同时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有着对自我永恒的追求,颠覆着传统的女性角色,却又难以超越所处文化对她的假定,最终无意识地归依了传统。作为女性解放的先锋,她无疑散发着成功的魅力,却又难免染上了失败的色彩。无论怎样,女中豪杰,不以成败论英雄,简.爱成就了一代风流。  相似文献   

5.
女性出走是女权主义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题,从简·爱的三次出走分析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心理轨迹,其次将简·爱出走后的命运和另两位作家易卜生和伍尔夫笔下的女性出走后的命运作对比,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身上表现了作者自己既追求平等的爱情,又重视物质财富的婚姻理想;挪拉的出走旨在宣扬一种“人的精神的反叛”,并不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朱迪斯则是16世纪的英国社会现实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1 847年问世后轰动文坛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对作者生平简介和小说《简·爱》的故事梗概及设想的几种故事结局 ,评述了夏洛蒂的财富均衡与人格平等的观点 ,及其经济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嘉莉妹妹》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自然主义男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品。《简.爱》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文章从嘉莉和简这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出发,分别从女性经济地位和女性自我意识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到男女作家对文本中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8.
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向传统的男权社会挑战,创作了其代表作《简.爱》。她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闪耀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光辉。本文通过阐释男权社会下女权运动思潮,探索女性的觉醒和归宿,从而进一步理解简.爱这位男权社会的新女性形象,体悟女性运动成为男权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女主人公简·爱 ,简·爱相貌平平 ,但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其原因就在于她独有的性格魅力。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独立和自由 ;与众多普通女性不同 ,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 ,蔑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同时她又具有善良的品质 ,她如一团火 ,温暖、明亮、纯洁。她向人们证明了美貌并不是女性唯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虽然《呼啸山庄》与《简.爱》无论在主题、爱情观还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风情,但相近的家庭背景,类似的文学熏陶,决定了两姐妹的文学创作有很强的可比性。在《简.爱》里夏洛蒂.勃朗特更多的是披露个人的情怀,而妹妹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本身就是一本社会小说,更多的是对近代文明的控诉。《呼啸山庄》代表的是英国小说的一条绝径,而夏洛蒂对女性内心痛苦的现实主义刻画却带给英国小说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姐妹俩屹立在现实的沃土上反抗现实,但都难以超越我爱,我恨,我受苦,最终不免为现实所牵制。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其崭新的爱情价值理念、异乎寻常的爱情经历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打动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读者的心,因而产生了跨世纪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夏洛蒂·勃朗特仅有的四部小说<教师><简·爱><雪莉>和<维莱特>中,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爱的缺失致使她们在无人呵护的成长过程中伤痕累累,并因此背负了心理创伤.夏洛蒂之所以重复使用这个主题,与她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和创伤经历是不无关系的.正是通过诉诸笔触,夏洛蒂本人关于创伤经验的记忆及被压抑的情感也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许多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女性形象。《简·爱》、《谢利》、《教师》、《维莱特》等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相继出现,震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赢得了普遍热烈的赞扬。这已为许多评论文章所论及,在此无需赘述。但我认为,有这样两个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一、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简·爱”式的女性形象,她们共同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夏洛蒂笔下的女性形象较为典型的有简  相似文献   

15.
英国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加拿大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同属于女性哥特流派。但她们在创作上却有诸多的不同,这和她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三部反映家庭教师生活的长篇小说,即斯汤达的《红与黑》、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形象和命运的截然差异反映了斯汤达的白日梦情结、萨克雷的男权思想和夏洛蒂的女性意识。揭示三个家庭教师形象背后蕴藏的作家世界观对于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家庭教师小说具有一定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与之相似的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的长篇小说《妇女乐园》中的黛妮丝。通过比较分析简爱和黛妮丝两位女性,揭示此类新女性所具有的异中有同的美好品质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阐述了女主人公简由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和由身到心到灵以至于身心灵结合的蝶变过程,体现出女性对人格独立和人格尊严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三位一体:解读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说《简·爱》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溶入了大量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也借助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小说中有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本文通过分析她们各自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她们三人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简·爱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伯莎反映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而海伦梦想的天堂正是作者一直的期盼。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都是英国十九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奥斯丁在其作品中首次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并对于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起了开创性的作用;而夏·勃朗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两人的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两位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异同,并阐述了其间的继承与勃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