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岁——12岁的年龄,来自西南边陲、图门江畔、青藏戈壁、内蒙古草原的崩龙、裕固、德昂、纳西、赫哲、蒙古、藏、维吾尔、瑶、白等17个民族的15名男孩,15名女孩。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走下高山,有的是第一次迈出草原。除个别同学有些舞蹈基础外,多数孩子不懂什么是舞蹈,有的连汉话还不会讲,甚至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古丽亚,你父亲多大了?”“11岁。”很显然,没有听懂老师的话。“米尔,裤子怎么穿反了?”不假思索,脱下裤子就调换,旁若无人。可这些孩子是宝贝。他们是中央民族学院的老师们踏破铁鞋,大海捞针,像拾金子一样觅来的。走在少数民族居住区的街头,老师们一发现“目标”,打个招呼,掏出尺子就量,若孩子小腿格外长,就像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2.
用一块花头巾将头部包裹得严严实实,另外还要戴顶金黄色的斗笠;上着窄而且短的露脐紧身蓝布衣,下面穿的却是又肥又大的黑绸裤,腰间还系着三四条腰带……难怪外地人把这种装束戏称为“节约衫,浪费裤,封建头,民主肚”——这就是惠东女。 原来,惠东女的腰带,有用丝线、绒线和塑料线编织的,也有用纯银打制的。为把这些五颜六色的漂亮腰带,特别是结婚时丈夫所赠的银腰带显露于人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俗文化之苑──青海回族服饰文化青海回族的衣着穿戴,具有独特风格。过去,回族男子一般容穿圆领对襟衣服,下着大档裤。但由于季节不同,衣料和款式亦不尽一致。夏装大多为“白汗榻青夹夹”,即内穿白布圆领对襟衫衣,外套黑布坎肩。爱好武术的青壮年腰束黑带,裤...  相似文献   

4.
从“仙人柱”到“蒙古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仙人柱”到“蒙古包”唐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又由于各民族文化传统不一样,因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居住文化。其中,中原以北广阔的森林、草原地带分布着一种适合当地各族人民游猎、游牧生活的可拆卸、搬迁的建筑。这种建筑以鄂伦春...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每一种文化中都有两种文化”及“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的著名论点,是他在民族和民族文化问题上提出的方法学方面最有价值的一个意见。对这个论点他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进行了这样的阐述:“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有普利什凯维奇、古契柯夫和司徒卢威之流的大俄罗斯文化,但是也有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大俄罗斯文化。乌克兰也有这样两种文化,正如德国、法国、英国和犹太人有这样两种文化一样。”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曾有过成人礼 成人礼又称“成丁礼”,是人生习俗中的一种礼俗。通过了成人礼仪式,便意味着受礼者在人生旅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年阶段。目前有关研究者都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成人礼这种人生习俗,如汉族历史上的“冠礼”等等,只不过具体内容与形式不同罢了。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民族已渐渐淡化了这一礼俗。世界上目前也仍有不少民族保留“成人礼”,但其形式、内容及意义也已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完全以新形式替代。 纳西族的成人礼一般称作“穿裤礼”与“穿裙礼”,是我国进…  相似文献   

7.
伊朗伊朗古称波斯,其民间服装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又保留了自己古老的传统。波斯帝国时期强大的卡什凯部落男子们戴的帽子一直流传至今。这是一顶淡咖啡色的厚毡帽,其帽边可随意翻起,或全朝上,或一前一后,在冬天还可以顺耳翻下来(图2)。当地土著居民中的巴赫蒂亚尔人,喜欢穿西方的猎装。格子花布的茄克,白亚麻布的衬衫,下身是一条传统的丝绸裤。头戴一顶布的或带毛羔皮的帽子,穿一双白帆布鞋。腰间缠一个皮子弹袋,袋上有两条皮带,自胸前交叉,吊住弹袋(图4)。普通的波斯工人,穿一件咖啡色的呢绒外衣,裤子也是咖啡  相似文献   

8.
法国的民间服饰花样繁多。在布列塔尼半岛的非尼斯泰尔地区,节日里,男子喜欢穿紫罗兰或黑色衬衫、背心和裤子,并配上同样颜色的帽子、领带。在衬衫的外面,再套上相应颜色的天鹅绒茄克。妇女们则爱戴法国中世纪  相似文献   

9.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有5800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峡谷和维西县。有关独龙族的史料中文献记载较少。元代史籍中称为“撬”,清代以后称为“俅人”,他称“俅帕”、“洛”、“曲洛”等。独龙族没有文字,常用刻木记事方法进行通信联络。建国以前以刀耕火种农业和狩猎为生产形态,尚处在原始的父系家族公社解体阶段。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意定名独龙族。独龙族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女部长在西双版纳赶集,她无心于稀罕的南国土特产,却有意从集市上得到一些什么。她和同伴们漫步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眼睛左右环顾,盯着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穿戴打扮,心中记着哪个民族穿什么样衣服,戴什么头巾,这些衣物都是什么结构,什么颜色和什么样花型。她在街头与少数民族的姑娘们亲切攀谈,又专程去傣族农家的竹楼访问,征求意  相似文献   

11.
非洲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至今仍为世人所嘱目.各民族的民间及节日服饰,更是繁花似锦、光彩照人.利比里亚妇女们喜欢穿印着红、褐、黄色花纹的裙子.裙子上配有缎带,下边镶着黑缎边(图1).首都蒙罗维亚妇女的穿着,更引人注目.其裙子用印着红、黑、白花色的棉布做成.裙腰前面打着褶,穿一件贴身衬衫,并用带子束紧.戴一顶漂亮的头巾帽,帽子是用白  相似文献   

12.
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情况错综复杂。在一定条件下,它与政治密切相关,显得极为敏感。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他们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定义,为数之多,同义化概念一样,实属罕见。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用一个定义来概括这一现象是绝对不可能的。这说明,民族这种现象的确是复杂  相似文献   

13.
锡克教于15世纪末诞生于印度的旁遮普地区。锡克教中有10位古鲁(Guru),①从第一位古鲁那纳克(Nanak),到第十位古鲁戈宾德·辛格(Gobind Singh),锡克教才真正形成。②锡克教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赋予了锡克教徒独特的身份特征:“五K”和缠头巾(Turban)。“五K”指蓄长发(Kesh)、③加发梳(Kangha)、戴铁手镯(Kara)、佩短剑(Kirpan)和穿短裤(Kachha),因为这五个词都是以“K”开头,所以简称为“五K”。一、“五K”和缠头巾的来历“锡克”意为“门徒”,第一位古鲁那纳克(1499—1539年在位)被公认为锡克教的创始人。那纳克提出的教义载于由那纳…  相似文献   

14.
民族     
民族终于成了近现代的主要政治概念。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民族”的一般含义,既是一个国家或它的居民的同义语,又表示紧密地聚合在一起的人类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把对本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的情感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后一含义,首先是由米尔(John Stuart Mill)提出的,此外他还把这个概念称作“nationality”。米尔写道:“人类的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民族,如果他们为共同的情感所聚合,而这种情感不存在于他们与其他集团  相似文献   

15.
<正> 历史上贫穷落后的湘西自治州,目前正处于一个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换的大变革时代。急剧变化中的不断弃旧图新、新旧交替,使湘西各民族固有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习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首先使少数民族青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动:他们既不满足传统文化模式中落后于时代的部分,又不甘于民族文化的沉沦;他们追求时尚、接受新事物,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种“求新”的文化心理。由于这种文化心理的作用,湘两青年的文化取向则趋于兼收并蓄,多层次、多样化、多色彩。  相似文献   

16.
在《阿昌喜爱蹬俄罗》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阿昌族的服饰。阿昌男子穿对襟衫裤,斜背一个“简帕”,喜欢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的菊花。未婚的打的是白包头,已婚的打藏青色包头。青壮年人打包头总要留一尺多长的包头纱布在脑后,并且在包头上插上花。阿昌族男子有佩刀的习惯,式样美观、质地好的“阿昌刀”总不离身。阿昌族妇女酷爱自然景色的美,老老少少头上都爱插花。已婚女子一般都穿袖长而窄的对襟衣和遮住膝盖的统裙,裹绑腿,用黑或蓝布包头。未婚的女子则穿裤不穿裙子,她们把一根辫子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希腊是“一个民族、多个国家”的典型。在古希腊民族的发展道路上,交织着两种相反相成的动力,即各自为政的“各别主义”和相互认同的“泛希腊主义”。①同时,古希腊人还同被他们称为barbaroi②(“蛮族”)的其他民族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往。正是在对这种民族内外状态的认识中,古希腊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概念。本文将通过分析古希腊语中表达“民族”概念的名词和引证相关的古希腊文献,管窥蠡测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并期望这项研究对民族学某些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够小有助益。一古希腊人用来表示“民族”概念的名词有三个:ethnos…  相似文献   

18.
苏联政治舞台上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多民族性和民族感情的强烈性。苏联政府在民族政策方面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又遭到了明显的失败。说它成功,是因为苏联政府的初期政策是以同意和帮助各民族包括最弱小的民族集团获得繁荣昌盛为目的的,尽量给他们以自由,满足他们的愿望。现已充分证明,这一目的是达到了。说它失败,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第二阶段计划是要消除民族差别,把各民族融合成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更高级的共同体,融合成“苏联人民”。苏联领导人断言存在着这个“苏联人民”,然而,这种说法是不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19.
瑶族成人礼     
《中国民族》2007,(11):73-73
“度戒”是瑶族比较隆重的民间传统成年礼俗,是进行族史、族规、礼仪道德和戒律条文的一种传承教育。他们认为,只有经过“度戒”的男子才能被承认是盘古王的子孙,才能记入家谱。才能受到族人的尊重。这种古老的传承文化至今还在云南瑶族地区沿袭。我们来到了金平县一个名叫保保寨的村子,来看瑶家男孩的成人礼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有一种普遍的观点的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搞经济建设,有一个共同的优势条件,即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只要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就能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诚然,就全国范围而言,少数民族地区是比汉族地区“地大”物博”,但就少数民族内部而言,并不都具此优势,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一样,面临着一个“资源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