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小乘佛教传入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也成为了泰国的主流文化。谚语作为泰国主流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佛教文化思想精髓。泰国诸多蕴含佛教哲学思想的谚语,通过一代又一代泰国民众的传承,对泰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0—14世纪高昌回鹘国的佛教思想以中原大乘佛教思想文化为主体,体现在对心性论思想的重视、对净土信仰的推崇、“三教合一”和佛教世俗化、简易化思潮的流行等方面。高昌回鹘的佛教文化在整体上是宋元中国佛教文化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昌回鹘对中原佛教文化的认同极大推进了其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以及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昌回鹘佛教思想及其文化认同也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朝阳在前燕至清代的1500多年间,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并对中原和东北亚佛教的交流与发展起过重要桥梁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吏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朝阳有东北最早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有比唐玄奘还早200多年的去西天取经第一人——昙无竭;在北塔和南塔中,分别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舍利和锭光佛舍利。朝阳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历来备受学界关注,本文拟从佛教在古代朝阳传播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佛教文化在古代朝阳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鉴于中国现代人间佛教历经百年发展,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共识,作者认为对现代人间佛教理论丶实践的根本精神予以反思的讨论,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根据星云大师最新著作《人间佛教佛陀本怀》的有关理念,在百年中国佛教文化的广阔视角中展开问题的讨论,并提出佛法化丶中国化丶全球化三大方向,代表了现代人间佛教发展方向问题重要和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湛江佛教是岭南佛教和广东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信徒众多,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湛江佛教文化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于一体,雷州佛乐发达,其赞、叹、颂、念、白更是独有特色。湛江佛教文化资源是湛江市历史、旅游、生态、教育、艺术等文化资源的宝库。重视湛江佛教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转轨,挖掘和开发湛江佛教文化资源,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为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是佛教文化遗存;震惊世界的敦煌藏经洞文献,90%以上是佛教典籍。中古时期敦煌佛教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有别于正统佛教,具有社会化、平民化和兼容性三个方面的特点,这对深入认识和了解古代敦煌佛教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梵净山丰富的佛教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魅力,已成为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发展正走向高潮的当下,如何引导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满足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和佛教本身的"回归"需求,同时发挥佛教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现实课题。本文论述了佛教文化事业的特性,由此延伸探讨有限制前提的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形式,最后指出了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优势在于其可持续运用。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教育思想旨在启发人的智慧,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功效。从佛教教育理念的独特性、教化内容的广博性以及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三方面来探讨佛教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可以对当代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香港佛教公益事业开展状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佛教公益事业主要包括佛教联合会、慈辉佛教基金会、宝莲禅寺、佛教文化协会等,实践涉指教育、扶贫、医疗、救灾、青少年服务、安老服务、殡葬服务、环保等方面内容。其特点是较好地运用了佛教文化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其公益事业的经营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并且形成与政府合作的成功模式,公益事业的动作高度透明。开展佛教公益事业有利于宗教组织自身的发展,同时我国的社会建设应当借鉴香港佛教组织开展公益事业的经验,充分吸引民间组织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浙江佛教在中华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1浙江是中国佛教发展最盛的省份之一;2浙江佛教史上高僧辈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浙江高僧在佛教理论上多有建树,在佛教史学上也贡献卓著;4浙江佛教的独特风采对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近现代佛教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5浙江佛教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需要慎重对待的工作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佛教文化因素的挖掘与佛教自身发展的关系 ,旅游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 ,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与利益分配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保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促进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形势下有利于佛教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历史文化的长卷中,佛教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北京城市文明的标志,不仅体现在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京城民居四合院,而且也体现在宗教仪典场所——寺庙观堂.举凡佛法所到之处,僧人皆以建寺造庙为急务.北京佛教寺院是佛教现实化、物质化的载体,间接地反映了北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北京佛教文化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皇宫御苑内的佛教文化和北京佛教寺院是文物珍品的宝库,北京佛教文化是千年古都北京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遗产地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之所以能传入佛教并将佛教文化保存发展下来,与其地形、气候、气象等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也一步步被描绘为文殊菩萨的形象或载体。本文通过对地理要素与佛教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深度探讨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与五台山自然地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旅游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如何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的需求,促进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台湾著名佛教场所及其佛教文化与旅游形成成功互动,突出了思想性的建筑布局以启发游客、以人为本的服务感动游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受益游客等特点。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针对大陆佛教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寺庙景观建设的精品意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发挥佛教利益众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世界文化大都市,已经成为近年来西安文化建设中引人关注的议题;在中国佛教史上,西安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直是中国佛教研习和弘传的中心;西安市区佛教寺院众多,不仅是都市佛教文化建设的重镇,而且在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中产生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发挥这些寺院在都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形成佛教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互动关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经济活动 ,而宗教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从佛教本身和佛教艺术两个方面 ,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并就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开发原则、开发形式以及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涵着佛教精神,佛教中的"色空"理论、禅宗思想均对全书的内容、结构、思想产生了影响。原文中有大量具有象征意义、蕴含着佛教哲学思想的佛教文化用语。文章通过分析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中佛教文化用语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探讨佛教文化对中华古典文学的影响,以及英语世界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解读与接受。  相似文献   

18.
宋太祖和宋太宗一改后周世宗时的排佛政策,开始实行保护和弘扬佛教的政策。保护寺院,控制僧尼,奖掖高僧,弘扬佛教文化,使佛教发展纳入理性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宋初佛教政策影响下,以后的佛教发展趋向有所改变。佛教恢复了势力,开始平稳发展,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创造了繁荣的佛教文化,同儒家的融合大大加深,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合川佛教属于与重庆长江系佛教文化相并列的另一大系嘉陵江系佛教文化单元,这是经由陕西、甘肃等地的剑南蜀道而传入的,是属于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合川佛教有两大亮点:从旅游角度来讲,是二佛寺的佛教艺术与雕刻;从佛学的角度来讲,是佛教的禅宗文化研究。抓住这两个主题,就能够将合川的佛教文化与佛学研究事业做好,为合川的佛教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日本不仅是文化选择的问题,也是权力争夺的结果.浮于表面的形式便是苏我氏与物部氏之间的斗争.崇信佛教的苏我氏一方的胜利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敞开了大门.此后,日本皇室为了统一宗教信仰,利用民众对佛教与神道在祈求现世利益这一认识上的相似性,积极推进佛教文化的渗入.此外"渡来人"对日本统治阶级与民众的精神影响不可小觑,在佛教文化的传播、寺院与佛像的制作、佛典的翻译以及僧尼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