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修辞学以语言形式调整和表达效果分析为研究内容,修辞处于辅助地位;转向后的新修辞学以言语行为分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修辞取得本体地位。同时,倡导新修辞观的学者对言语行为研究的具体内容意见不一,或关注言语行为本身,或致力于言语行为与语用结构分析。目前,两种修辞观仍难以沟通。作为传统修辞学的方法论范畴“零度”,在新的修辞学中仍有价值,以之为纽带,两种修辞观可以形成一个贯通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修辞理论应立足于动态的话语交际活动而构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控效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最具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修辞学是语言运用领域一门具有鲜明目的趋向性的话语控效科学,修辞性是话语活动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研究的新视角——评《汉语超常表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表达效果的学问。修辞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以往的修辞学 ,总的说来 ,人们偏重的是常规表达修辞的研究 ,即研究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 ,选取最切合客观实际、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人们在此范围内 ,讲求词语的选用与配合、句子的锤炼与选择、特定修辞方式的运用、完美协调的篇章结构和语体的追求等。而对于超常表达修辞 ,即研究对现有语言材料的创造性使用——也就是研究如何把某一表达方式加以变化 ,变为一种异乎寻常的表达手段 ,以为言语交际增色添彩——则重视不够 ,缺乏全面、系统、立体的探讨意识。因而我国…  相似文献   

4.
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明白清楚,进一步的要求是生动形象,这就关系到了修辞.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选择最恰当最完善的形式,以便取得语言的最佳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了,而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这种规律的科学,就成为修辞学.但是,一般修辞学多以书面语言为依据.比如,学者们提出,修辞活动大量存在于文章的修改活动中,存在于文章的酝酿形成过程中.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作《修辞学发凡》的作者陈望道先生则说:“修辞学是介乎语言学和文字学之间的一门学科.”都没有对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深入研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图突破现行汉语修辞学静态分析单向的语词表达效果的局限,转而抓住话语在双向言语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从言语交际的双向动态视角,从实现发话人交际用意的角度,提出了研究动态话语修辞行为的修辞控效理论.文章认为话语修辞的本质是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各种参与因素,运用最具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围绕于此系统分析了修辞控效的效果类型、修辞控效所应调控的复杂因素,修辞控效的运作过程和实施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一辞格与逻辑高名凯先生说:“修辞就是使我们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有说服力的一种艺术或规范”(高明凯《普通语言学》第310页),在众多的关于修辞的定义中,高名凯先生的定义是较为精当的。人们说话写文章,都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这里固然有高下之分,文野之别,然而不会有一个傻瓜,希望自己的表达越糟越好。人们总是力图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人们的交际并非都是成功的,说话者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者,只有当听话者产  相似文献   

7.
现代修辞学已不局限于语言体系中修辞手段的研究,开始涉足于言语领域,建立了以连贯话语为对象的话语修辞学。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使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总是力图找到一个适切的话修切点,获得积极的修辞效果,实现交际目的。因此,讲究话语效果,科学地评定话语效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来透视言语行为理论,发现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包含了许多修辞因素,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说话就是做事"与西方修辞学对修辞的定义不谋而合;言语行为的重要特征"意向性"体现了语言的修辞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的三个恰当条件体现了修辞情境对修辞者的要求和修辞劝说策略;语言行为的三分法再现了修辞运作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言语行为理论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修辞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中西修辞研究的历史,将修辞效果的理解和研究分为语言、言语表达、言语接受三个层面,并从三个层面对修辞效果的理解和研究进行了评述,探讨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中国修辞学对修辞效果的研究应该将重点转移到言语接受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10.
中西修辞接受研究的传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接受研究是指在修辞学领域开展的对于言语接受现象的研究,包括对接受者、接受活动和接受效果的研究。修辞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研究言语表达的学问,然而事实上,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的修辞学史上,都有接受研究的传统,而且有过较为深入的论述。一、西方修辞学中的接受研究西方修辞学诞生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是其奠基人和早期代表.他和他的老师柏拉图都反对当时智者派修辞学家传授的诡辩术,教人不顾原则地投听众所好,但他们都强调对接受者的专门研究。柏拉图集中讨论修辞的《斐德若篇》多次强调要重视对听读者“心灵”的分析:文章的功…  相似文献   

11.
论幼儿语言的修辞特色孙永兰修辞是以在特定的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为研究对象的,从词、句到篇章、语体的修辞手段都是它的研究内容。修辞和语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修辞是研究各种生成言语手段的,它是形成各种语体的重要基础;语体是研究由于交际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现代修辞学和应用语言学观点阐述了现代修辞学与对外汉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充分认识现代修辞学及其发展现状,科学把握对外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正确对待修辞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说明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对外汉语及其教学与修辞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言语表达的得体性要求已更加显示出两门学科之问的结合点,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在重视语言规则的同时,强化语用规则的专门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修辞学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学科交融已成国际修辞学,包括中国修辞学在内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在多学科交融之中发展中国的修辞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修辞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和拓宽与拓深问题尤其重要.就修辞学研究的基点而言,应以语言、语言运用为立足点,以表达为立足点.就修辞学研究的拓宽与拓深而言,应着力研究修辞行为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达意与说服──中西修辞学传统之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先秦修辞思想与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思想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重意和达意是中国修辞的传统;说服方式的寻求是西方修辞学的传统;达意和说明的区别决定了中西修辞学传统对言语交际双方的不同偏重;中西修辞传统之所以不同,盖出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异和社会条件之异。  相似文献   

15.
修辞的目的和修辞的核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设计言语以更好、更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它具有层次性。合目的原则是修辞的核心原则,它包含四个次准则:修辞话语的内容必须适切交际目的;修辞话语的形式必须适切交际目的;修辞话语能增加表达的美感度与力度;修辞话语在接受对象那里有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修辞学研究对象的分歧看法一直存在。早在我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一次繁荣时期(从1923年唐钺《修辞格》的出版起到1937年张文治的《古文修辞例》的出版为止)就出现了分歧。王易在1926年出版的《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本身有内容形式二面:一根据想之念发展,二根据表情之利用。修辞学决非如寻常误解之空疏,观此可明。适应在此种种方式过程间之现象,即修辞学所研究者也。”这里,王易阐述了修辞现象的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修辞现象的过程性,具有相当的科学性,给后人以宝贵的启迪。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根据这种事实上的缺失及其他事实上的需要,所以材料配置定妥之后,  相似文献   

17.
人际修辞中的话语礼貌与身份协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修辞是当代修辞学中重视语言交际实践,追求语言表达最佳效果、取得理想交际目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言语交际行为。话语礼貌作为人际修辞的一大首要原则,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国内学者大都从语用、文化或面子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拟结合一些具体话语事件,探讨话语交际中的身份协商,即身份互认、身份互构以及身份互抗如何对话语礼貌相对性产生建构作用,以弥补目前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同义手段和同义修辞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问题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意义”可分为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义手段也相应地分为语言的和言语的。“同义手段”的有无关涉到修辞和修辞学能否存在;利用“转换”这一方法可探寻到“形”和“义”的关系,从而也可探询到部分同义手段的成因。同义手段理论体系是建立同义修辞学的纲领,但是从同义理论到同义修辞学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与修辞学都研究言语交际,关注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手段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学术传统,语用学和现代修辞学在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西方语用学揭示的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构想,对现代修辞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对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批评了以《修辞学发凡》为范式的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认为现有的对修辞的原则、修辞的本质、修辞的目的及学科的任务等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不适合于用来解释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修辞行为,提出汉语修辞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论界说,全面加强自身的科学化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