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皇天后土     
【典源】《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甘)在下风。”【典义】“皇天后土”,皇天,即天,又称天为皇天;后土,古代称大地为“后土”。旧时“皇天”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即谓天地神祗。古人相信天地神祗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故人们多用奏告皇天后土宣誓、盟誓。【典实】公元前645年,晋惠公背信弃义,借秦国饥荒,不但拒绝向秦国借粮,反而兴兵去进攻秦国。晋国军队在进入秦境之后遭到了秦军的坚强阻击,一连打了三次败仗,无奈退守到晋国韩原驻扎了下来。晋惠公不听大夫庆郑的劝阻,一…  相似文献   

2.
晋国军队由以国君(公室)掌握的地区的国人为主力的正规军,采邑兵,以卿大夫族人、家臣、亲信、奴隶等组成的私属武装这三部分力量组成。这三部分力量在晋国军队中所占的比重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其力量变化反映了晋国君权和卿权斗争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晋国军权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诸侯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进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在春秋史的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国社会改革的步伐亦走在春秋诸国的前面。因此,探讨晋国社会变动的情况,对于春秋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探索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道路,亦能得到有益的启发。考察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我们发现,晋国的社会变动与军事制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改革首先是从军事制度开始的,新制度较早地产生于军队之中,然后推而广之,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晋国历史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封建制的因素较早在晋国出现  相似文献   

4.
项羽人已没,至今乌水寒。巨鹿一战:秦军围赵,宋义怯战,项羽杀之。于是,引兵渡河,沉舟破釜,持三日粮,以必死之心,兵一当十,大破秦军,千古留英名。其胆识气魄,让后人唏嘘不已。项羽的做法一言以蔽之——“置之死地而后生”。盖因处死地,才能激发出一个人,一支军队的最大潜能,从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天夺之魄     
【典源】《左传·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典义】“天夺之魄”,魄即魂魄。意为上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将要死去。【典实】公元前594年,潞国大夫酆舒专权,杀了晋景公的姐姐——潞君的妻子,又伤了潞君婴儿的眼睛。晋景公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于当年六月派荀林父为将,带领兵马杀奔潞国而来。潞国哪是晋国的对手。荀林父带领晋国军队,进入潞国不久,便于十八日,在一个叫曲梁的地方,打败了赤狄。前后不到十天,即二十六日,荀林父便灭亡了潞国。酆舒逃亡到了卫国,卫国人把他送到晋营,晋国人把他杀了。晋国灭了潞国,俘虏…  相似文献   

6.
《殽之战》是《左传》的优秀篇章之一。它通过对秦、晋等国君主、大臣、将军和商人等不同阶层人物活动的记叙,在春秋时期五霸争雄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反映了秦晋两国争霸中原的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批判了秦国的侵略行为,肯定了郑国和晋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正义的行动。它的语言简洁洗炼,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可以说情文并茂,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的衰落和卿大夫的崛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而晋国公族与卿大夫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制导着春秋时期晋国政治的演进.卿大夫的兴起以及晋国实行的县制最终使晋国的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并且把晋国公族推下历史舞台,而晋国的卿大夫则以新的姿态在战国时期扮演了列国君主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在大国争霸的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荀氏作为晋国的大卿族,与晋国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晋国与狄、楚、齐的斗争中,都可看到荀氏家族活动的踪迹,荀氏为晋国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春秋早期,晋国惩于曲沃之乱而打击公族,结果导致了异姓卿族的崛起。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权逐渐被异姓卿族把持,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卿族政治。晋国的卿族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赵盾专权到厉公被弑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晋国卿权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公室利用卿族打击强宗,卿族利用公室消灭对手,这是该阶段晋国政治斗争的特点。从悼公继位到晋定公十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晋国政权尽入六卿之手,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六卿联合执政,并为最后的火并积蓄力量。晋定公十五年后为第三阶段。六卿正式展开兼并战争,范、中行、知氏先后被消灭,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学语文课程的选文,历来以我国古代名篇为主,在讲解上,也历来以文学性诠释为主.然而,我以为在文学性诠释之外,中国古代的这些名篇,尚存有深广的文化内容可供发掘.现以<秦晋殽之战>一文为例试作说明. <秦晋殽之战>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秦晋两个大国一次著名的战役.<左传>以描述人物言行细微生动见长.该文中,有若干内容的描述则不仅生动,且别有意趣,很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