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力同志在《试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见《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中认为:“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我认为物质利益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而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要这种经济条件还存在,它就会存在并发生作用;这种经济条件消失了,它也就随之消失而失去了作用。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所以,我们要弄清楚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还是各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首先就必须考察产生它的经济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首先,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内涵包括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个方面。这三者的利益关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其次,正确处理上述三者的利益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一条特有的经济规律、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对社会主义其它经济规律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重大问题。物质利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因和目标。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全面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改革和调整原有的物质利益分配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以实现,是社会主义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合理的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企业应该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直接动力,这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社会主义企业应该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直接动力呢?因为获得企业经济利益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动力,而社会主义超额利润能直接而又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经济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动因。但企业经济利益並不直接体现在自己所生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是以现实的物质生产作为社会历史的发源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接触现实物质利益问题,从而迫使其在此决定性问题上有了初步突破,但还是从精神自由出发来谈出版自由;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精神领域跨入物质领域,接触客观物质利益,并发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马克思开始把出版自由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考察,并指出社会生活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原则,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使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劳动成果和生产发展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劳动者的生活福利状况,取决于他们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即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这个原则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陈力同志《试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一文中(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开始是说:“恩格斯早就指出过:‘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关系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无疑是正确的。接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另外的结论:“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既然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作为物  相似文献   

8.
怎样看待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们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都是直接间接地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八二页)不同物质利益发生关系的政治活  相似文献   

9.
人类为了要生活,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例如工人纺纱织布,农民种植粮食,都给人们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人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生存,并从事于其他的活动。否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10.
利益群体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结构理论的新视角。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因利益一致或基本一致,并为实现利益有着共同的制约因素而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这里的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既包括由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所体现的利益,也包括一...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条件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常春元文化,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历史现象,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起源于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人类用以与自然和社会斗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生态环境同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文章指出,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从自然界取得了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沙漠扩大等副作用。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自然界对人们违反生态平衡规律的惩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解决生态平衡问题,关键在于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依据国内外矿产勘查的客观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阶梯式发展"。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两个方面,论述了阶梯式发展普遍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活动和客观物质世界运动之中,剖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事业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实践活动所呈现的阶梯式发展特点。阶梯式发展观揭示了阶梯式发展的客观性、普遍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哲学思维,对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从事客观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要旨是:试图从哲学的角度,通过探索人类自身生产必须适应物质资料生产状况規律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客观普遍性,引出掌握和应用这个规律的几点认识。1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然而,人类自身生产必须适应物质资料生产状况的规律,并非与人类社会共存的。它的产生和形成,既有一个逻辑过程,又有一个历史过程。先说逻辑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要探索这个规律形成的逻辑过程,就应分析两种生产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同一经济活动的两种表述方式,是同义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发达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有机结合,现阶段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仍表现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谋取各自的最大物质利益,我们必须在承认、尊重和保护人们谋取自己物质利益权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物质利益这一原动力杠杆,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一、从理论上论证人口发展战略必须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 入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人口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为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也必须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战略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十分重视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他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时,论述了人与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指出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的前提。他们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阐明的许多基本原理,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一般的规律。所以,对社会主义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所阐述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研究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仅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地进行,而且要求人类自身的生产也有计划地进行,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平衡。在人口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局部的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这就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只有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划分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以及关于两个方面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该是客观物质规律。生产目的是基本经济规律内容的主体,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生产目的的客观性上。大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客观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生产目的之所以是客观的,首先和根本在于这个目的有它的确定的客观物质内容。人们进行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资料,所以特定的生产目的应该是对特定形态的社会物质资料的概括。如果我们所说的生产目的没有指明这种物质资料,那就很难证明这个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所谓特有就是指人类生存方式与无生命物质存在和其他有生命的物质存在方式根本不同的方面。因此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等都可以涵盖在文化概念之下。 文化一词在英文中是“culture”,原意是耕作,通过耕种土地获得更多的食物,即人类对自然存在物施以作用,改变其原有的存在方式,同时形成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这是最初的文化含义。在文化最初的含义中包含着人类主动介入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脱离自然的存在状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