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忆语"散文是指有清一代直至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悼亡散文.与此前的悼文散文相比,它在写情上有很大的突破它填补了中国婚恋文学中自传性"婚前爱情"描写的空白,并且将描摹的笔触大胆地伸向了夫妇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忆语文”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借鉴了小说笔法的散文文体,以回忆家庭琐事为基本内容,以缠绵悱恻为艺术特色,其产生与发展均颇有时代特征。具体说,其问世并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达、女性才艺的得到重视以及明清易代所引起的追忆往事的社会心理;其思想文化背景是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吴地文化独特色彩的影响;其文学背景是各种文体的成熟与交融和言情文学的进一步繁盛。要之,这种文体之所以能成为清代文学的一个侧影,自有其必然性。追索这种必然性,自然会给今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由性(理性)其情至情其性(理性),再至情性合一的自我抒情和个性张扬.本文将分析在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余其锵的<寄心琐语>等五篇文章中,体现出的对人的世俗之情的肯定和张扬,同时又不失儒家的"中庸之道",因此可视为"情性合一".既有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又有不能免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南朝齐梁文学处于中古文学的"新变"期,在"新变"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良倾向,当然也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齐梁文学所呈现的不良倾向和主要弊端有三个特征:一是泛情主义之病;二是文胜质亡,重采轻骨;三是偏重于形式技巧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南朝论体文数量颇多,题材内容多样,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纵论国家长治久安之计,或畅谈佛学理趣,或评述帝王为政之策略,或借论性命穷达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或抨击虚伪势利的世风,或赞颂先贤的高尚品行等。从形式上来看,诸文或骈或散,骈体论文讲究藻采、用典、声律、对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散体论文句式灵活多样,分析透辟,见解精深。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中外对“跨媒体”理解差异的基础上,论述Hayes对“跨媒体”四个阶段的理解,及其对中国“跨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提出“跨媒体”内容创作的一些思考。对于国内同行来说,如果能学习国外对于Crossmedia的理解以及操作,对于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密切互动、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散文”、“对文”为传统训诂学中的常见术语,它们主要是针对文献语言中同义词使用状况而言的。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广泛地运用此术语来研究同义词。我们描述了《周礼正义》中“散文”、“对文”所涉同义词的各种动态演变关系。并将其与之性质相似的“通言”、“析言”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同与异。“散文”、“对文”为考查词类系统提供了参考,并启示我们,汉语词汇研究.必须结合词语运用的具体语言环境,.必须考虑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褒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王褒的<与周弘让书>是其现存二十五篇散文中最具文学性的一篇.王褒对北周文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正是王褒、庾信等人的到来,才使北周文学的发展出现了蓬勃的生机;王褒的碑铭文,在体制结构上,是对庾信程序化写法的突破,对后世韩愈碑志"一人一样"的写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我以"克隆转忆人"的方式实现人类永生之梦的构想,李锐锋与鲁琴撰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批驳,主要涉及如何理解永生、"我之为我"的关键、永生的价值、"克隆转忆人"的生产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等问题。可经逐一辨析,发觉这些批驳还是与此前已有的各种质疑一样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的散文具有浓郁的绅士气息,这不仅表现在其散文的思想倾向与精神特征上,即颂扬“爱”、崇尚贵族式的自由、膜拜自然、主张渐进革命,还表现在他的艺术趣味与文体风格上:“跑野马”、以“活泼无碍的心灵境界”感受美、注重抒情与冥想、力求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1.
《论语义疏》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既关乎六朝经学、学术的诸多情况,又与该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以及梁代的文教政策等密切相联。对之加以探讨,兼具学术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3.
北宋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在类目划分、文章的选取和安排上充分利用目录学发展的成果,引用书目录、分类目录和引文目录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编排,体现了尊经、正统的观念,采纳了事先文后的方式,对前代分类中的不合理部分作了调整,为宋代其他类书的目录编排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句法和语用角度分析了"V—N"与"用N V"格式,探讨了它们的差异和区别。现代汉语中类似于"踢—脚"、"切—刀"的"V—N"格式可以转化为"用脚踢(—下)"、"用刀切(—下)"的"用N V"的格式。但是这种转换是单项的,两者存在许多相异之处:格式对句法成分、相关句式都有特定要求;语用上存在着工具义隐现与否、语体风格的差异以及有无焦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二级乙等"简称PSC的"二乙",被称作"教师职业生命线"。对闽方言区"二乙"的典型状态和临界状态进行分析,探讨闽方言区PSC中"二乙"的特征,发现闽方言区PSC中的"二乙"等级应试人普遍存在着测试总分、等级与普通话语音面貌状态"失衡"的现象,提出对闽方言区"二乙"特征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现行古汉语辞书多将古文献中表“率领”义的“以”字释为介词,但据古字形所示词义、与动词相同的用法和 分布、动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及与动词同义连文的语言事实,则充分说明了它应归属动词而非介词。  相似文献   

17.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在《左传》的“徼福於 (于 )NP”句式中 ,NP是施福者 ,而非受福者。因此“徼福於敝邑之社稷”的正确训解 ,应该是“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 ,而不是“求福给我国的社稷之神”  相似文献   

19.
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思考,是其整个理学思想的核心。正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朱子理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天理"的内涵并不单纯是指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更重要的是指宇宙天地间一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正向定理;"人欲"决不是指人们的正常的物质欲望和生活欲望,而是指那些违背社会健康发展之内在规律的邪恶的不正当的个人私欲。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