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德馨主编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这是新中国最完整最全面的一本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科书。 过去陆续出版的近十本中国近代经济史,包括赵主编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在内,共同的缺陷,正如作者在《教  相似文献   

2.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07,28(4):157-160
今年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师齐思和诞辰100周年,这两天我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学习齐文颖先生寄来的她父亲1936年在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讲的《史学概论讲义》,这本讲义是2007年1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义”系列之一,70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设的《史学概论》课程讲义的正式出版,不仅是对于我国著名史学家齐思和诞辰一百周年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3.
浙江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出版的由王学启、赵泉钧主编,著名教授胡华审稿并写序的《中国革命史专题讲义》,是一本值得欢迎的好书。一九八五年五、六月间,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教育部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连续召开会议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问题,确定了将《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中央的这一指示下达后,浙江省党史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陶希圣、萨益武等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的各文化团体纷纷召开座谈会和讨论会,《文化建设》月刊也专门以“怎样建设中国本位文化”举行了征文,“一时议论风生,颇显百家争鸣的气象”①,到6月份这场论战的成果就编成一本《中国文化建设讨论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论战主要是在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学者与主张“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的学者之间进行。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除了十教授(王新命、何炳松、武唷干、孙寒冰、黄…  相似文献   

5.
康熙初年,"复社余孽"吕留良先后写成《天盖楼四书语录》和《四书讲义》。雍正十年(1731),朱轼等奉皇帝之命对吕留良《四书讲义》"逐条摘驳,纂辑成帙",写成《驳吕留良四书讲义》。两者讨论的话题集中在华夷之辨和五伦之别上。就后者而言吕留良在《四书讲义》中,以"孔孟之徒"自居,通过否定善书的命运观、批判善书的义利观,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善书"劝善"的性质;而同为"理学名儒"的朱轼等人则出于社会教化而非个体修身的需要,表达出与吕留良不同的善书观念,从而对吕留良的善书批判进行批驳。解读双方的立场和观点,可以更好地发覆清代"文字狱"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胡明1919年2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推陈出新开创风气的一个大动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部书是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干,以北京大学开课的讲义增...  相似文献   

7.
爱国·述变·求真——《吕著中国近代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年)是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学殖宏富,知识渊雅,在一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治学生涯中,除了著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外,还十分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吕先生生前曾出版过《国耻小史》等多种近代史论作,并撰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代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稿。这几种未刊讲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于1997年9月出版印行。这部书32万字,内容详实,富有特色,堪称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佳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艺出版社继影印出版了三十年代由赵家壁主编,蔡元培作总序,分别由鲁迅、茅盾、郑振铎等编选和撰写《导言》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1—1927)十卷本之后,立即着手进行《大系》第二个十年二十卷本的编纂工作,已经有十二卷发稿付排,有四卷已经出版。1927—193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十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正如鲁迅在《大系·小说集四·中篇卷》黎锦明的中篇小说《尘影》序言中  相似文献   

9.
自民国元年《新教育方针》颁布,湖南宁乡人傅运森以国文编撰《东西洋史讲义》以来,中国世界史编撰体系的发展与建设已经走过了一百个年头。《东西洋史讲义》结束了国人在国文和经史领域之外的诸多学科大半采用外人译本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学人在不同时域有过不同的建树,为中国世界史编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出许多贡献。时至今日,以科学方法与近代范畴为基本要素,厘清中国世界史编撰走过的一百年的历史进程,在珍惜中国世界史研究伟大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编撰体系,不仅具有时代定义,亦有学术研究上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省哲学界就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原理展开讨论,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意义。一九七二年,我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编写组,由我同另一位同志负责编写《认识和实践》这一章,是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作为认识论这一章中的一节来写的。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四年,我又参加该讲义的修改工作。张江明同志对该讲义的修改问题,从体系到一些具体观点提出了他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作为讲义的第二讲,代替原来的“物质和意识”那一讲。张江明同志的观点就是要把“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一  相似文献   

11.
一份庄严崇高的人生答卷──读《雪域十年》雪浩,陈世夫沈世纫著《雪域十年》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解放西藏是伟大的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西藏使百藏胞从野蛮黑暗残酷的农权制侄桔下解放出来当家作主人。读了《雪域十年》,使人切实地深深感到:解放...  相似文献   

12.
孝宗退位前夕,史浩完成《尚书讲义》进献孝宗。《尚书讲义》既是阐释儒家经典的经学著作,也寄托着史浩在和战、孝道、近习等南宋重大政治主题上的思考。他引入“心”“迹”范畴阐释经文“重华”,改变传统的阐释重心,旨在化解孝宗“改父之政”的政治伦理风险;在阐释经文“亮阴三祀”时,通过反向批评丧期“权制”,凸显孝宗执意行三年丧的意义;又巧妙地嵌入“私恩”话题,使经文“明试以功”的目的,由传统阐释下防止“利口空言者获进”,变为针对孝宗朝近习政治的杜绝私恩侥幸者获进。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尚书讲义》,揭示其中的时代问题意识和现实政治关怀,能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阐释的特征,提供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正> 卢振华教授,字南乔,湖北红安人,生于1911年1月8日,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相继在湖北恩施列山中学、恩施高中、重庆北碚编译馆工作。1946年来山东大学历史系执教,任副教授、教授。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讲授秦汉史、秦汉思想史,著有《秦汉史讲义》、《山东古代科技人物传》、《论战国秦汉的社会性质》等。  相似文献   

14.
王丹 《社会科学》2023,(11):89-98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土文学史编纂的代表之作,一问世就因其中西杂糅、新旧不均的体例受到极大争议。学界针对钱基博的文章学观点多有研究,但从他的教师身份以及教材角度切入,亦可解释该著之体例和主旨上的特殊之处。一方面,《现代中国文学史》是新学制规范下的产物,其思想脉络可在钱基博十数年的教材与讲义中找到印证;另一方面,该书亦有意与学界对话,以“提纲挈领”“详考因果”来纠正日式文学史模式,以史家笔法扩充“文学”的外延,以易学“会通”思想融合新旧学术,以文化上坚定的中国立场达到纠正道德人心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中国的大洪水在考验了中华民族抗御自然灾害的决心和能力的同时,也从各个方面检验着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与灾害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和成果。一项受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由张书庭研究员承担的研究课题《中国灾害管理》,在结项完成一年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大众的关注。《中国灾害管理》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后,又被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列入“中国减灾文库”。该文库是为纪念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而编辑的,收入的是我国自然灾害的重要史料和减灾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灾害管理》面向现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二十世纪美育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本以“美育”贯名的杂志,分别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吴梦非主编的《美育》杂志,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由李金发主编的《美育》杂志,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湖南美育编辑部编辑的《美育》杂志。三本《美育》的刊发纵历中国现当代数十年发展历程,投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思想内涵,作为美育的窗口,展露出中国二十世纪美育发展的不同断面和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倩 《学术研究》2007,(11):156-158
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组织编写,李宗桂教授担任主编、以中山大学为主的广东多所高校知名中青年学者历经十年艰辛探索而共同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丛书》。该丛书预定出版10本,目前出版7本,分别是:《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国哲学精神》、《中国法律精神》、《中国教  相似文献   

18.
郑天挺在1923年至1934年间主要讲授世界人文地理和古代地理学,并刊出两部讲义:《古地理学要略》和《世界人文地理讲义》。同时,他是最早对《禹贡》进行全文释读的学者之一,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基本问题都有涉猎,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史上应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在西南联大期间,郑天挺一度以撰写《南诏书》为目标,研读西南史地书籍;采用以音证史的方法,撰写西藏史相关的论文,批驳当时国际上的有关谬说,显示出其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学术视野;积极参与云南地方史志事务,开展学术演讲,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即便在"文革"期间撰写丝绸之路的文章,他也坚持以史料为基础,针对国际学术界相关动向,提出新说。对郑天挺历史地理学方面成就的梳理,既有助于全面认识郑天挺的学术成就,也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1922年至1930年执教小学与中学,1930年由顾颉刚先生推荐,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1949年以前,历任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武大、川大等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为台中研院院士。钱穆著作等身,计有七十余种。其中,《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国学概论》、《朱子新学案》等,都是传世之作。钱穆综合、提扬了传统史学,又吸纳、消化了西方史学,在自己毕生治史…  相似文献   

20.
《琼州学院学报》2016,(6):86-91
《中国史学名著》和《史籍举要》分别是由钱穆和柴德赓两位先生给学生上课时讲义,经整理而成的专门介绍中国传统史籍的专著。如果只是从两本书的书名以及成书背景来看,它们应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深入分析之后会发现,两书在所面向的群体、体例、所选讲的史籍、介绍同一部史籍时的关注点以及对同一部史籍的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中国史学名著》和《史籍举要》在史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两书的差异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我们更好学习史学史和史学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