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宗倩 《淮海文汇》2012,(4):32-38
青春审美文化,是青春、审美、文化三概念的交叉,是一种呈现"青春"审美特征的亚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逻辑延伸下形成了青春审美文化这一研究的新领域。当代青春审美文化可以从青春审美的生产、消费等方面来观察和解读。  相似文献   

2.
论小说题材中的审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题材是创作主体审美精神的新发现。其间,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对催生题材的转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说到底也就是一种审美个性。主体的审美个性一般说来有三个因素:即美感因素、理性因素和各别性因素。就思维性质来看,写小说无非是一条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思维过程;而作为小说的首要前提,理性因素主要指催生和虚构小说题材的理性思考,即所谓的创作意图;至于各别性,则指主体之间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所限,进入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后,造就题材呈现出的互异性、各别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审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讨论如下几个问题;如何认识与把握以经济一体化为驱动力在审美化方面逐渐形成的全球化语境;学术界有必要从全球化语境的实持,内涵,判断的核心标准以及本土化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生存等方面作出解释,其次,应当关注中国当代审美化与研究的特点和误区,本认为当代大众化在跨国集团及西方流行化的操纵与诱导下表现出世俗化,欲望化的审美特征,当代审美化实践正不断消解着传统的价值观,其审美格调有向下探的趋向。第三,针对以上事实,有必要强调当前的审美化研究应突破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加强对大众审美实践的介入与批评,同时更应警惕“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意识形态对人类化的侵蚀和支配。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的文化现实中,在全球化的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审美文化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使用,但是它的真正的内涵却被忽视,甚至被曲解。本文从审美与生活的关系的探讨中,阐释审美的真正本质,还审美文化一个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艺术的嬗变,论述了构成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旋律审美文化、高雅审美文化、大众通俗审美文化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飞速发展,审美文化向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审美观照和鉴赏活动的一种商业化精神享受的行为和方式,审美文化消费注重快感的择取和追逐.当代消费主体注重自我满足、关注情感化的自我选择以及商品经济的市场动能正促成审美文化消费的转向.审美文化消费的快感追求源自于人类审美的感性欲望,与审美发生学密不可分.当代审美文化消费的实践表明:审美文化消费的快感追逐弥补了消费主体人格需求上的某种空缺,并使其超越生存向更高的价值需求发展.  相似文献   

7.
审美文化是一种具有商品化背景的文化现象,它的各种价值规定实质上都是对于商品文化逻辑的表征.在现实性上,审美文化的商品化意味主要体现为三个向度:基础审美范式的出场;美学文本的经济叙事;审美文化的消费之惑.这三个规定共同地勾勒了审美文化的商品性形象,表达了其作为文化商品的现实处境.审美文化也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很强语境色彩的现象,所有关于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分析都必须在一种被严格规定了的意义条件与问题语境下才会显示出不同的具体性质,只有洞悉了审美文化与其存在语境的复杂勾联关系,才能建构一种既能适应当下商品化性质的总体意义语境而又具有深度意识与独立品性的超越性审美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审美文化消费是以文化艺术消费为集中体现的精神消费,作为一种重个性尚群性的文化愉悦行为,从生理过程看,它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充分运用视听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审美对象形式、意蕴等多种审美信息吸收、品味与感受的过程,获取精神美感享受是主体的心理指向;就社会性内涵而言,审美文化消费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情感交往与心理对话行为,是维系社会存在的重要手段;从人类价值现象看,审美文化消费仍属社会商品性消费行为,其运作机制要接受价值规律和社会效益双重控制。审美文化消费的最高意义在于塑造整个人类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9.
徐州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城市群、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回顾和反思徐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徐州城市群建设应该凸现生态审美的指导性原则,注重对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美学建构,不断提高城市的审美文化能力,形成以传统、区域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多样性城市文化形态,以此体现徐州城市群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是在现代消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是消费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消费的文化化和文化的消费化双层涵义。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力,在当今社会不断扩延的消费文化体系中,由于消费因素的介入,使人们的审美趣味具有功利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和感性化等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青海各民族为求取生存,在与自然的抗争及和谐共生中,创造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审美文化,各种审美生存智慧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其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则是最突出的审美生存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整个社会文化功能的使者,肩负着传承文化、融合文化、研究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最根本的象征就是文化,而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属性.在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下,要构建大学审美文化,就应先给大学审美文化定位,克服大学审美文化的感性、零散性、模糊性、盲存性,使其理性化、系统性、明晰化、自主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代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费文化日益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塑造并控制着大众对生活、世界和自身的审美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审美文化的超功利走向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利性为先导的当代审美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审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但是由此带来的文化艺术的泛化、大众化和商品化却消解和异化了美学精神。文章阐释了经历了功利场的疲惫转战后,审美文化必将从对美学精神的背离走向融合,把超功利的美学精神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中,体验经济倡导把经营生产看作是舞台与剧场,生产出惊险性、娱乐性、奇异性以及感性化特点的产品与活动。这种体验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问题是:日常实际需要与形式感受之间的分离,使人成为追求虚幻感性体验的漂浮存在;影像生产对技术的严重依赖,人有被技术奴役的危险;意识形态“物质化”倾向使审美抵制成为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中,对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判断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美感。文章研究各历史阶段社会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认为这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及世界观相呼应。既然环境是文化的,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同时也必然是所称作的城市独特景观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体现新价值观主导下的审美,在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同时当代艺术的介入又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美学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论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控制是主体对审美文化进行自觉调节,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审美文化活动。审美文化控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文化控制能够整合和发展审美文化,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的社会作用。审美文化控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集团和文化界,它们分别控制着审美文化的物质文化层(物质价值)、现实文化层(现实价值)和审美超越层(审美价值)。审美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审美文化控制具有多层次性、间接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与审美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审美文化控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趋势:1.由少数人控制转向多数人和全体人民参与控制;2.由消极控制日益转向积极控制;3.由偏重意识形态转向偏重审美;4.控制主体日趋多元化,控制导向日趋多向化。  相似文献   

18.
三峡地区的文化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类型众多 ,水文化是其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 ,都将伴随审美文化的产生 ,发生在三峡地区的水文化也不例外。审美文化不仅能与水文化发生关系 ,而且将对其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佛山祖庙古建筑群,具有布局与结构典型特征的对称美,精神与实用功能获益的求善美,兼具感官撞击力与民俗人文的装饰美以及古建筑造型与环境共同缔造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20.
青春审美文化论——电子时代的“青春”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春审美文化是当代消费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一种消费性文化。青春审美文化是以电子媒介为生产和传播手段的文化,电子媒介从内容到形式都渗透在其中。青春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青春”的感性化呈现、孩童化趋向、碎片化———非意义中心的文化游戏。青春审美文化具有倡导享乐主义、非个性化和消解历史感等负面性,应在整体文化构建中实施相应的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