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作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论断,实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由“对立论”、“补充论”向“共同发展论”的转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实现了合法化,那么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合法化的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句该作何解释?过去有几个版本是这样注释的:“来归二句:(这些走路、挑担、耕田、锄地的人),回来彼此抱怨,只是由于贪看罗敷的缘故。”象这样翻译妥当吗?我们要问,他们为什么互相埋怨呢?也许,可以这么回答:因为耽误了生产。但,如进一步发问:这些人难道是同一地方的人,同一时间出工,而且是在同一时间看罗敷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如果是肯定的,那就是以我国现代前些时生产队出工的情况去揣摹古人,根本不符合汉代社会的实际;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们怎么会回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论“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文章中,谈美与人化自然和人性复归的关系的较多,直接谈异化与美学的关系的较少;而谈异化与美的关系时,有时又把异化当成了一件绝对的坏事。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如果说异化劳动是一件绝对的坏事,为什么人类在近三千年的异化劳动中,却创造了那么多美的事物,那么丰富的生活美与艺术美呢?或者反过来又可证明:异化劳动有利于美的创造,因而它又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呢?看来,这两个命题是二律背反的。那么,这一矛盾是否能在对立中统一起来呢?我们认为,如果抛弃形而上学的方法,而采取历史辩证法的办法,这一矛盾是可以在对立中统一起来的。这个问题看来与“美的规律”问题也有关系,因而值得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的发展,与“史”及“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古人评小说,先是从“史”的眼光,后来则变为主要从“诗”的眼光。这一方面当然是由于人们对小说这种艺术形式不断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显然是小说本身艺术的发展,越来越有诗的含蕴、越来越注意使用诗的技巧的缘故。在考察我国古代小说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理论中的许多概念,恰恰都是从评“史”与论“诗”中移植过来的。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概念很多,这里仅就古代小说论家常用的几个评价概念,做一点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Flash 动画你看过吗?”,“看过!”“用 Flash 做过动画吗?”,“做过!”以上两个问题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那么我再问你:“你知道 Flash 的很多特效也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吗?”“你知道 Flash 编程基本方法及其函数接口吗?”如果你也能肯定的回答上面两个问题,那么你一定是“闪”客里高手中的高手了,请略过此文,同时也请你原谅我的班门弄斧之举。如果你还不知道 Flash 编程是怎么—回事,那么请跟我来,我们一起来领略—下 Flash 编程的风姿!  相似文献   

6.
认为“意”、“景”相融而相生,是我国古代诗论的传统。诗人主观翻空易奇的“意”只有在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中才能获得被认识的基础。所以,根据意(情)景(境)相生的艺术现象,探讨在情景相融的艺术境界中诗人如何达“意”,如何取境,始终是我国历代诗论家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那么,对这个问题,姜夔(白石)有什么认识?白石说:“体物不欲寒乞。”所谓“寒乞”,据我理解,殆有二层意思。一是模仿古人——套用前人诗歌描绘过的景物,将前人已体验过的生活感受改头换面,在古人诗歌中乞讨生活。二是牵强吟咏。——这即包恢《答曾子华论诗书》中抨击的创作态度:“盖本  相似文献   

7.
对艺术思维问题,我国古代文艺理论虽没有多么系统和完备的论述,但从历代作家和批评家的一些散见于文论或诗话的片段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人对艺术思维问题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及切合创作实际的揭示和描述。本文意在择取陆机、刘勰和严羽等几家有代表性的经典论述,对我国古代艺术思维论加以系统的梳理,以勾勒其概貌。简言之,我国古代艺术思维论就是“玄览”、“神思”和“妙悟”。这三者之间虽有交叉,但各有侧重;既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思维论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又揭示了艺术创作思维过程中渐次深入展开的三个阶段,巧妙地显示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审美主体(心或神)与审美客体(物)亲和交感的产物,那么,“玄览”、“神思”和“妙悟”的创作思维过程也就是以心观物、“神与物游”和体物得神的物我合一过程。遵循历史和逻辑的发展线索,按照心与物或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下面我们试对中国古代艺术思维论作一分步的考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沦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的世界中,真正的艺术正在沦落和消亡!法国诗人瓦勒里曾痛苦地发出质问:“伟大的东西还会在欧洲再度产生吗?”。今天,当我们做出“伟大的艺术还会在世界上产生吗?”这一质问时,我们的心情比瓦勒里更为沉重,也更为沉痛。这是一个迫使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谁在十九世纪提出这样的问题,许多人将不屑于回答,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过于的可笑和无价值。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中,当我们认真地提出这一问题时,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都将会感到它的份量。  相似文献   

9.
说到民主,不论有多少种不同理解,但民主的本意就是指人民的权利。即就是指人民当家作主,这却是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或无法否认的。 这就要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民主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什么还会有不民主现象?或者说为什么民主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呢?难到我们国家还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吗?我国宪法不是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吗?我认为要解开这个问题之谜,关键是要理解人民掌权和“交权”。  相似文献   

10.
论发掘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青 《河北学刊》2005,25(4):147-155
中国古代文论究竟是应该放入陈列室的古董,还是有待发掘的宝藏?如果说古代文学理论依然具有现代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这种意义?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确出现了危机:人们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们必须树立重建文学理论的雄心。重建就需要新的理论资源,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容量巨大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资源。但在真正面对中国古代文论时,我们就必然遭遇如何处理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问题。于是,寻找中西文论之间的契合点就成为“重建”的前提性问题。20世纪以来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西方哲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某种深刻的相通性或许可以给“中西对话”提供一种有效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在我国寂寞的文坛上,一方面,百花纷谢,万马齐喑,另一方面,八个“样板戏”被捧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现在,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对作家和作品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对一向神圣不可侵犯的“样板戏”,要不要作一点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把被“四人帮”划定的禁区打破呢? 在文艺创作上树“样板”,完全违反文艺发展的规律。文艺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没有独创就没有文艺。文艺创作没有也不会有什么“样板”。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常识,是人类几千年文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是各种“元学科”兴起的时代。随着“元科学”、“元数学”以及各类“无理论”的相继出现,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元哲学”命名的一门新的哲学学科也正式问世。“元哲学”一经问世,许多相关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元哲学”这一概念实际上有没有可以确定的内涵?有可能从哲学中分化出一种叫做“元哲学”的学科吗?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能否以及怎样加以限定?……看样子,这场已经展开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本文不打算陷入这种争论的游涡之中,而只想指出这样的事实:在西方,“元  相似文献   

13.
一真的存在一种“文学理论的”话语方式吗?这个看上去缺乏常识的问题对于文学理论专业人士而言却颇具挑战性——如果没有“文学理论的”话语方式,我们如何将文学理论的特定内涵传达出来?如果存在这种方式,那么,又由谁来为这种方式制定规则?不同文学理论主体又在何种意义上统一(  相似文献   

14.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三千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研究其特色,总结其规律,这对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是必要的。文学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艺术构思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只就“情景交融”的传统要求,对我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艺术构思的特点作一试探。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如此普遍而又强烈地需要艺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如此酷爱艺术的呢?引发人类鉴赏艺术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普列汉诺夫说:“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乔治·桑塔耶纳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人们酷爱鉴赏艺术确与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有关吗?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包括哪些内容呢?也就是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的多元化形态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呢?本章将在下面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6.
<正> “形似”和“神似”是我国古代的两个审美范畴。对于它们的看法,古人有争论,今人也有分歧。这里想谈一点我们的粗浅看法。什么是“形似”呢?“形似”就是样子的“象”,是指艺术形象与被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形状的相似而言,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反映出了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这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殊性。因此“形似”也就是艺术上的真,是艺术真的一个重要方面。“形似”是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反映现实“铺采擒文,体物写志”的基础,也是审美意象能够成立的基础。文艺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艺术品应当忠实地描摹出客观事物的真实形  相似文献   

17.
《晋阳学刊》1985年第二期发表了秦淮沙同志的《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之不能成立》一文(以下简称秦文),看后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我认为根本否认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是不妥的,现谈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秦淮沙同志。一,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论述秦文在“立论的根据何在?”这部分中写道:“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究竟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能不能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提供论据?”我认为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所在。秦文认为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阐明的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说的是思想对世界的认识”;“第二,说的是思想对世界的改造”。因此,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说成只是世界“可  相似文献   

18.
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应当如何统一?强调作品的社会效果是否会影响真实性?我们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粗浅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就是以政治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观点,来考察、衡量文艺创作的成败得失的。他们既充分肯定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对于作品的重要意义,又把“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济金根》时说:“我  相似文献   

19.
“兴会”是我国古代诗学中表示灵感现象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兴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反映了古人对文学创作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的逐步深化。“兴会”理论蕴涵着极有价值的文艺创作心理学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文学创作中灵感现象的本质与特征 ,进而认识和把握文学创作的心理规律 ,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价值真理能不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看来这个问题现在面临着似乎是“悖论”式的处境:如果它完全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称它为真理就行了,何必要说“价值真理”?如果它不能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它还能是“价值真理”吗?为了从这样的处境中找到出路,需要探讨一下真理的本质规定,看看价值真理这一概念是否能满足这些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