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振烨 《经理人》2012,(12):70-70
“易宝支付想做的,就像谷歌基于搜索创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我们想在支付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全新的交易服务平台。”易宝支付CEO唐彬在出席2012(第六届)中国CEO年会期间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道。眼下,互联网是与客户零距离接触的渠道,支付平台作为必经的一环,已开始走个性化路线,可根据个人的交易行为定制服务,这里创新和想象的空间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2.
孙文娟 《经理人》2010,(2):90-91
“电子支付是一种新的工具,也是新的生活方式,有很深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电子支付的发展已经融合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促进了整个经济的转型,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商务交易的平台和生活的平台。”在易宝CEO唐彬眼中,电子支付的意义远不像很多人所理解的,就是简简单单收款和付款,“电子支付绝不仅仅是为交易服务的工具,通过电子支付本身的信用,通过电子支付的大量数据和对行业的理解,可以促成交易,甚至直接创造交易。”  相似文献   

3.
孙冰 《决策探索》2014,(5):32-33
微信红包“走红”,引爆2014移动支付年“你好!我要在微信上绑定银行卡,应该填哪个单子?”作为中国银行一家网点的大堂经理,王敏熟练地把一张单子递给了这位客户,王敏说像他们这样一家并不大的支行,从年前开始每天都会接待数十笔要求预留手机号开通网上快捷支付的客户,数量大大超过以往。“年前主要是为了打车省钱,后来则是为了能把春节期间在微信上抢到的红包提现。”王敏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作为电子支付的先进方式,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是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但移动支付的深层次应用在中国银行业还处于初探阶段,还有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概念和发展、分类;其次对国内主流移动支付平台解析;接着分析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的现状,最后是对银行发展移动支付平台SWTO分析来考量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在提升客户移动支付体验满意度的前提下有质量地扩大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最终实现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5.
田华 《经营管理者》2009,(22):188-189
为方便人们出行手机订票业务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运用在逐渐推广,本文介绍了手机订票业务运用移动支付方式来实现票款的支付,简述了移动支付的两种模式,分析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实体以及移动支付账户的运用,阐述了移动支付的技术实现,并对移动支付的安全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互联网正在被融合进不同的经济发展领域,“互联网+金融”激活并提升了传统金融,创造出包括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等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务创造出电商产业,互联网与商务相的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长尾效应,催生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网络商务巨头;“互联网+通信”,推动了电信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物流”也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互联网+”的下一个节点将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华平  唐军 《管理科学》2006,19(6):48-55
基于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探讨影响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的因素,通过文献分析和调研提出了研究模型,该模型是对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的扩展,新增的两个影响移动支付接受意愿的因素是风险认知和成本.通过对移动支付使用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可知,社会影响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最显著积极影响,其次是期望效用,成本和努力期望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便利条件对使用行为也没有显著影响,风险认知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也有显著积极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移动支付在中国起步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处于传统支付业务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由于进入较晚,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更是遇到了来自通信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巨大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制约因素作了系统性的描述,进而通过系统分析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银行自身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银行进一步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业务已经开始被一部分人接受,但该业务的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文章对国外移动支付业务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总结移动支付运作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推广移动支付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特点,整合感知价值理论、感知风险理论和技术接受理论,从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两个方面,构建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价值接受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领导者》2008,(6):44-44
10年前,禹城市手机用户仅3000人,10年后的今天,禹城移动用户已达20万人;3年前禹城市实现了移动村村通,如今,全市75%的村庄成为中国移动电话村——这一切,不能不让禹城移动人感到骄傲!近几年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禹城分公司上缴国家税金逐年递增,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人,公司先后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省市级“消费者满意单位”,禹城市“纳税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似乎在一夜之间干完了支付宝花10年干的事儿,也打响2014移动支付争霸的头场偷袭战。也许可以期待,更多类红包式创新将实现新的“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竞争是全球性的,你不发展,别人也会进步.而大力发展则可以获得全球最新的信息与成果,可以提高在全球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有助于改变人们对我国“代工大国”的刻板印象.应该说,在移动时代,互联网有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今天“互联网+”一下子成为了社会业界追捧的热词,这是我两年前始料未及的.腾讯当时已在这个方向上积极探索了.  相似文献   

14.
彭丽芳  刘兵 《管理学报》2005,2(Z1):153-155
介绍了移动电子交易市场的概念、移动电子交易市场框架,并通过移动小额支付系统作为实证介绍移动电子交易市场的实现流程.通过Web服务扩大移动商务的应用,真正实现服务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进行商务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刘诚龙 《领导文萃》2011,(11):118-118
晋武帝时期,益州地区空出一个监军位置,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叫唐彬,一个叫杨宗。方案报到晋武帝那里。这个唐彬,能力很强,但是很贪;这个杨宗,廉倒是廉,能也或许能,只是不勤,天天浸泡在酒里面不出来。一个是贪政的,依靠贪污腐化做动力去行政的;一个是醉政的,酒海肉林,革命小酒天天醉。就这两个角色,你说选谁?晋武帝的决定出乎大家意料。  相似文献   

16.
从10月1日开始,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车的人,只要按几下手机上的按键,就可以支付停车费了。维也纳将成为西欧国家中第一个实行这种缴费方式的大城市。 新的停车收费系统被称为“M停车”,意为移动停车,驾车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就能按停车时间长短付费。通常,在维也纳驾车人先要到附近的一个报摊购买停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阿里巴巴公司支付宝为典型,分析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分类、支付方式,并从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兴的移动支付的挑战和央行超级网银推出对第三方支付的冲击三方面,分析第三方支付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浅析移动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相互融合,人们希望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查阅新闻、股票信息、手机支付,真正实现移动互联,促使移动电子商务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就移动电子商务的含义、特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德渊 《经理人》2013,(7):26-26
随着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手机钱包,手机钱包正式进入商用阶段,移动支付行业未来将迎来重大变革:刷卡模式将逐步退出舞台,无卡模式成为主流;支付工具会快速普及,钱包应用终将成为主流,最终融合成"支付+钱包+理财记账+优惠",取代实体的钱包。前不久,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联合在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推出移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移动支付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新的支付工具。移动支付凭借其高速的通讯能力、庞大的用户资源以及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渗透到传统的金融支付市场中,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信息查询、资料检索、小额软件下载、视频点播、移动短信及彩信服务、手机订票等。通常情况下,这类信息服务大多数交易额非常小,每次的交易额有可能只有几分钱,所以也称这类支付为微型支付。由于这类交易的对象大都是一次性消费的商品,所以交易频率较高,传统的电子支付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类商品的交易支付。这种微型支付机制有着特殊的系统要求,在满足一定安全性的前提下,要求有尽量少的信息传输、较低的管理和存储需求,即速度和效率要求比较高。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可能很少会为咨询类、新闻类产品掏钱,但他们却从不吝于为网络游戏以及其他网络休闲娱乐服务埋单,他们开始习惯付费下载或购买虚拟服务。鉴于此,人们对微型支付的前景表示乐观。事实上,微型支付从出现之日到现在,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是今天,其发展前景仍然是扑朔迷离。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内容本身是否吸引消费者眼球,是否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是微型支付能否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发展现状,然后界定了微型支付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从消费者心理行为对微型支付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入探讨微型支付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对制约我国微型支付业务发展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如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以促进中国微型支付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