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本文认为,历史进化论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是他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的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作者对孙中山的历史进化观的见解。文章认为:孙中山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是“后来居上”的思想,是他的历史进化论的核心。孙中山用“民生”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契因,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本一致的。孙中山关于物质文明和心性文明“相待”社会才能进步的观点,反映出孙中山历史进化观的辩证思想。孙中山把“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看成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部分,他对工农群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生产与革命中的作用问题的评价,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城市文明是为了使现有的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得更快,也是为了使城市适应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变化。开展城市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城市发展状况评价的历史演进五千多年...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思想和运动。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矛盾的运动过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特征和规律。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它取代封建制社会是历史的大进步。但由于资本主义仍然以私有制为基...  相似文献   

4.
李宁 《探求》2004,21(2):22-25
历史总是在善与恶的交战中不断前进,人类社会也是在对善的追求中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善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已得到世人的肯定,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问题,则仍是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今天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面对不断滋生和蔓延的"恶"的现象,遵循唯物主义辩证法,正确运用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方法,准确把握"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和在“一国建成”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问题,前一问题已有了完满的回答,后一问题则是一个并未答完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认识社会制度变革的超前性和文明基础的滞后性的矛盾,从而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彻底反思。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从历史的发展和现时代的的国际大环境中认清其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跨世纪的战略抉择,其实质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借助于由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去否定前资本主义的文明,进而构造高于资本主义的文明,实现人类文明史的一次新的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否则就难以存在和发展。“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方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一个地大人众,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毛泽东选集》第2卷,586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但它同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精神文明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这种精神文明是把人类社会全部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由剥削阶级的独占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因此,在这里便向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和如何正确对待优秀的历史精神文明遗产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在这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社会主义变革中的东方落后国家,必须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既是前者的理论要点,也是后者的理论支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只有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才能抓住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本文侧重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关系。文章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包含了现代文明的底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是向现代文明发展现的一个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的整体性进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对它的认识也必然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过程,因此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矛盾运动,是探讨社会主义及其规律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不同观点和看法,是很正常的,目的都是为探索真理,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医院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慈善服务,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方法。本文梳理介绍了英美日和我国港台地区医院志愿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期为我国大陆医院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话神文明的科学总结,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时代的高度出发,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形成过程及理论框架列宁指出,研究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最可靠和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必须从历史上把它的全部发展过程加以考察。”《列宁选集)第4卷第44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面临的新社会——20世纪未来学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哲学观。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科技文明的巨大发展与社会进步,未来学家的理论层出不穷,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与热烈讨论。本文从“未来学家视野中的历史图景”、“未来学家视野中的当代文明”及“面向信息时代的相关问题”三个方面对多位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与总结,描绘了人类社会面临文明转变时的总体图景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认为目前出现的“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是因为过于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所造成的。事实上,制度文明建设的滞后,也直接制约着精神文明更快地发展。因此,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的双向建设及两者关系的探索也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发一些浅论,以求教于大家。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 制度文明的范畴形态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发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积极成果。从人类活动领域和社会发展尺度来看,文明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其中物质文明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下面侧重讨论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范畴形态。  相似文献   

14.
文化精神统摄:现代社会转型的祈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精神统摄:现代社会转型的祈盼荆学民自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迈向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社会转型”便成为理论家们用来描述和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哲学用语。当中国自觉地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后,它便更成为中国理论界用来描述和解释市场经济确...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如何以文化为导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牵涉到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系列重要问题。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财富不断涌流。但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唯一标志,也不是人类幸福的最终归结…  相似文献   

16.
人们把社会主义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二分法从两极抓住了文明的辩证本性。然而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文明从它萌芽和产生的时候,就包括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与历史上其他形态文明的本质区别不在于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而在于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这一概念的根据和意义是: 一、可以克服二分法在逻辑上的局限; 二、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文明的实体,文明的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文明一起抓”等思想,以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为核心内客,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本来意义──无产阶级解放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重大发展。由于邓小平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澄清了具体社会形态之间及其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核心,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动态方法论体系的本质意义,因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本来意义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刘勇 《社科纵横》2012,27(12):8-9
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原来的“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并且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之中,这表明我们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主动顺应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又一次与时俱迸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就不是完整的,即称不上是“够格”,显然,“够格”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内在要求基本是一致的,都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作出框架式的界定。 一、共同富裕是“够格”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集中体现 列宁曾经指出,“我们要争取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就叫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选集》第1卷第391页)从列宁的论述中明显看出,共同富裕蕴含于社会主义之中。马克思在谈到未来新社会特征时作了一个简明的概括:“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20.
民主德国定于1985年3月26日至28日在柏林召开以“经济增长的社会动力”为主题的民主德国第四届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大会。大会将以最新的社会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理论上确定、分析和制定如何实际利用经济增长的社会动力,特别是如何加速民主德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合理化。大会的宗旨是,证明发展和利用经济增长的社会动力、现实社会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性质以及保卫和平斗争中的世界历史作用之间的紧密关联。社会学应当研究社会进步怎样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持久地引起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社会动力。当前亟须研究八十年代社会发展中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特别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合理化过程所产生的质量上新的条件和要求。大会期间举行下列分组会议,研究:工人阶级的社会结构以及知识分子作为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动力;农村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的个性;社会劳动能力的有效投入;群众的民主积极性。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经济和社会政策的统一教育与技能培训;文化需要发展;解决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