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在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尤其是城市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诸多城市如繁星似锦绣,错落分布在中华大地上,不仅历史长,而且持续至今,构成了世界历史上引以为骄傲的东方城市生命史。我们想知道,这些城市的生命史为何如此之长,其生命力何在?其生存的奥妙何在?自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5月下旬在大连召开。会议对中国古代城市的概念、城市的类型、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广泛的讨论。关于中国城市的概念。中国古代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中国近代城市的概念是在明清时  相似文献   

3.
文化都市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都市"是都市文化学的一个新范畴。与传统的政治型、经济型城市不同,文化都市是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对象、以文化产业为先进生产力代表、以高文化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文明标志的新城市形态。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城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功能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文化"与"都市"在历史上一直密不可分。一方面,大城市聚集的人口与财富直接刺激了城市文化功能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度发达的文化功能又不断地扩展到城市生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各方面,使原本主要倾向于实用目的的古代城市在城市结构、功能上发生变化,由此形成文化都市的古典形态与模式。都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都市的形态、结构、功能与性质,使城市文化功能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尺度。以城市文化功能高度发达为基础和特征的文化都市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核心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4.
汪戎 《学术探索》2013,(1):F0002-F0002
《东南亚的封建——奴隶制结构与古代东方社会》一书是一本专题论述古代东南亚社会与古代东方社会性质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9章,在详细材料的基础上,作者分别对古代越南社会、扶南社会、古代柬埔寨社会、古代缅甸社会、古代泰国和老挝社会、古代马来半岛社会、印度尼西亚古代社会和菲律宾群岛的巴朗盖社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指出“封建——奴隶制结构”是古代东南亚地区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有着与西欧中世纪城市不同的结构,这种不同的城市结构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显示出它的特征。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往往由于它的产生和政治中心地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一方面表现出它的生产和社会结构更多地为贵族,官僚的统治和生活服务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出它始终在贵族、官僚势力的严密控制之下,城市的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完全意义上的城市是经过城堡—都邑—城市的演化脉络逐步发展起来的。唐中宗景龙元年敕令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一向被论者当做市场官设的关键论据,但史文未见唐代政府取缔非法市场的记载,各地作为基层市场的草市也多有发展,佐以其他论据,似可说明这一敕条的主要用意在于控制官吏的数量,而非市场本身。此外如分行列市、市场定时启闭、时估、不得更造偏铺等关于市场监管的种种制度条文,或源自历史因革,或出于论者误读,并非一定说明唐代政府控制城市市场的用意。唐代城市市场制度的某些内容虽然不如后代自由,但从历史承袭的视角看,其实反映着中国古代城市市场制度不断演进的轨迹,是符合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实际要求的。从唐代到宋代城市市场的演变,其间制度的裂变也许不如前人想象的那么剧烈,而前后因袭的痕迹则无疑要明晰得多。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了都市化的具体历史性质 ,确定了它对更迭变换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依赖关系”① 。我们所说的现代城市 ,“是一种以大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其结构底蕴 ,以发达的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运作为基本生存法则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有机统一体 ,它是人类社会从农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著名经济史家加藤繁先生三十年代发表的几篇关于唐宋镇市的专论,虽闪耀着学术光辉,但某些论断和见解却未必尽妥。如关于唐宋镇市“都没有城墙”的说法便纯属讹误. 唐宋一般镇市,究竟有没有城墙?这不仅牵扯到具体的史实稽考,而且也关涉着整个古代城镇史的研究和争议——这镇市“没有城墙”的结论,迄今仍被不少学者信奉,并用来作为否认镇市属于城市范畴的有力根据。加藤繁此论见于其《唐宋时代的草市及其发展》一文。该文全面考察了唐宋镇市的起源、性质及发展特点,征引了多种史籍资料。他的结论之一是:“县治大多有城墙围着,而  相似文献   

9.
第三产业和经济中心都与城市直接相关联。城市,从其经济结构看,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空间集合体;从其经济功能看,即为经济中心。所以,在城市系统中,第三产业与经济中心之间实际上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失为关键的一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把产业组织中的垄断竞争模型和市场结构的福利分析运用到城市之间、特别是首位城市与二级大城市的产业分工中 ,提出上海周边二级城市的产业在与上海发展关系上 ,既要有协作配套的垂直分工 ,更要有错位经营的水平分工 ,二级城市可以从制造、配套的地位层次提升到管理、控制的层次 ,向资源配置中心和市场中心的功能复归。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为了保护、巩固和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的内容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法律的规范最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结构的性质。 对于从历史的角度阐明蒙古人民以往历史中的众多问题,从研究元朝法律入手,是会收到不少裨益的。本文根据《喀尔喀法典》、《卫拉特法典》和《成吉思汗的故事》,试从元朝法律中的一些规定来剖析一下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古代规范状况,以便加深对蒙古古代社会的认识。 关于管辖权的某些种类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市市场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论张鸿雁闵学勤(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210093)城市是商品经济的载体,市场是城市经济运作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经济的活力“动力因”,城市的繁荣集中体现在市场繁荣上。因此,发展、创建与城市经济功能、模式相适应的城市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熊竞 《江汉论坛》2014,(3):12-16
正市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一般来看,广义的市制是指城市的管理体制,包括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狭义的市制则是指城市的建制制度,也可以称之为城市的行政区划体制。本文的研究视角,主要着眼于狭义的市制范畴。从本义来看,"市"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缩略语,无论是"城"还是"市",均和人口高度聚集和非农业经济高度发育的地区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符合上述特征的行政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城市型政区"。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体系 ,现代城市环境建设可借鉴这一理念 ,有所为有所不为 ,缓解城市环境带来的人与自然规律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行商是商业活动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自宋开始坐贾势力日益壮大,二者的关系由前代社会的层级关系逐渐向平行关系演进。这一变化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的大环境下,坊市制度崩溃、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结果,在宋代市场扩张、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商品流通总量剧增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熟悉市场、对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市场活动中处于领先位置。而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小、信誉度较高的特点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论及的咏史诗,不仅包括通常所谓“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那一类作品,而且包括“经古人之成败咏之”的览古作品,这是因为二者同是以历史作为情感的寄托。结构是诗歌的重要艺术问题。有不同层次的结构:“开阖照应,倒插顿挫”,“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是诗的外在形式结构。诗是从内部联结的。本文旨在探讨诗人灵感思维中的内在关系结构,它包括:创作诸心理因素的关系,主体和对象的审美关系,意境的时空关系等等。正是从这些关系的变化中我们能够把握住诗歌美学性格的发展。咏史诗及其美学结构并非凝固不变而是逐渐演进的。我们注意到在其发展中出现过三种不同的结构,但前一种并未因后一种的出现而绝迹,正如同古体诗并未因近体诗的出现而绝迹一样。所以新结构及其背景是我们探讨的主要对象。我们也注意到古代批评家对此的理论敏感,因之,本文是将古代诗歌作品和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 ,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我国城市用地结构的基本现状出发 ,提出并运用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模型 ,探讨我国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的目标 ,同时对政府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中的功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企业性质问题是企业理论、公司治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沿着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理解与伯利一米恩斯开创的权力关系及其演化分析方法,从演进的动态视角探讨企业的性质及其演变问题.核心观点是,企业内部核心资产的变化决定了企业权力关系的变化,权力关系的变化决定企业性质及其演进.这一研究表明:进一步探讨企业权力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对深化企业理论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坊市制度崩溃为特征的“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的形成即是这一变化的产物。宋代的行会有行、市、团、作等称谓,形式也不拘一格。宋代行会的形成与发展对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而且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结构原理出发来讨论中国古代社会问题,是为了克服传统史学研究中那种单一因素决定论的简单化倾向。 这里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大的系统,它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意识结构的交互作用组成,从而获得整体性功能。 所谓经济结构,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定的社会结构。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一是人的自然的劳动方式(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的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三是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即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关系)。三层关系中,第三层是本质关系,第二层是本质关系的展开和具体化,第一层是基础关系,是一切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