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全国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54%,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巢化打碎了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亲情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形影相吊,孤独寂寞,郁都寡欢。要想"老有所乐",除了儿女要多给老人生活和心灵的关爱,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注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精神自助"。注重夫妻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相似文献   

2.
朱中辉 《老友》2014,(1):69-69
正我认真细读了2013年第10期《老友》杂志《婚姻家庭》栏目中的一组文章。这一组文章都是反映老年人再婚生活的,我读后深有感触。我也是再婚老人。这一组文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2000年,妻子病逝后,我感到非常悲痛,家庭生活无法安排,儿女又没成家,我总担心后半生怎么过。在好友的关心下,我与现在的妻子曾金凤结了婚。曾金凤进门后,担负起了管理家庭、教育子女的重担。她不仅抚慰了我悲痛的心,还热心支持我在乡镇工作。儿女长  相似文献   

3.
佳木 《新天地》2012,(4):25
江苏省一位老人酷爱诗歌,他立下了一份诗歌形式的遗嘱。由于老伴和3个子女对遗嘱中某一"诗句"在理解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在老人死后8年对簿公堂。2011年,张慧芳已年逾八旬,没想到的是,她为了继承老伴遗产和3个儿女们打了一场官司。和她打官司的儿女岁数也不小了,大儿子63岁、二女儿56岁,连小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社区》2005,(20)
社区的体贴,无法替代子女给老人的关爱我们是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北干二苑社区的社区工作者。我们社区有位年过八旬的董老太。由于儿子媳妇忙于工作,没有与她住在一起,我们就承揽了老人的一切家务,数年如一日。董老太说起社区干部每每激动不已,话虽如此,但老人眼神中的孤单和落寞,能被我们读懂。今天的老人基本生存需求大多已不成问题。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在这一点上,社区做得再体贴,也终究代替不了儿女在老人心中的位置。笔者认为家庭对老人的关爱,主要应该来自于儿女们。诚然,儿女们都很忙,现代人的压力确实不小,但是这不能作为儿…  相似文献   

5.
丁宁 《新天地》2017,(8):28-29
张女士:您好! 我很理解您的心情,子女不同意父母再婚的现象不是个例.有调查显示100 名想再婚而未成婚的老年人,65 人是因儿女不同意."山西公益红娘"做过一个小范围数据调查.在太原市,100 个单身老年人中,85 个想找老伴.老人找老伴的念头比年轻人更迫切,面临的困难也更多.  相似文献   

6.
彭恢谋 《老友》2008,(3):39-39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陆建新 《老友》2008,(3):41-41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湖北和陕西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检验了子女数量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回应"多子多福"的现实性,同时探讨了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子"比"无子"更"多福",但"多子"不一定"多福"。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无论是儿女双全,还是只有儿子或者只有女儿,都比没有子女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但是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对于有子女的农村老人,子女总数、儿子数量、女儿数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大程度上受到代际支持的影响,子女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料均可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来看,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越幸福,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才是影响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经常听到老人这样说:"我就怕过年,孩子们都回来闹腾死。"其实,这话里的意思要分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老人确实怕家里人多,做饭收拾卫生,太累了;二是老人也在默默地盼着孩子们回来团聚,怕的潜台词就是盼,这种心理很矛盾,也很复杂。由于不和儿女们同住,而且儿女们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左右,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很孤单,打打太极  相似文献   

10.
李老太太今年70多岁了。儿女们都成了家,因为忙于事业,又要照看各自的子女,陪老人的时间很少,看望她的机会也不多。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凳子还没焐热就一个一个都走了。”虽然孙子们就读的学校离老人住处也不远,但是儿女们却认为一来老人年龄大了,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二来“隔代教  相似文献   

11.
每月纵览     
近日,内地拟对子女常回家看看立法,这确实是个令人五味杂陈的消息。本应是儿女对父母最基本的孝道,如今需上升至法律高度来要求和约束。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刘志华 《社区》2013,(8):60
"补锑锅铁锅……"补锅匠抑扬顿挫的吆喝声,是"老成都"们最熟悉的声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补锅这一行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成都城西的荣光巷,一位九旬的补锅老人却仍坚持干老本行。"我92岁了!"老人得意地说。年轻时,这位叫曾运发的老人是烧锅炉的,1970年从西藏回到成都后就开始学补锅。"补锅其实很简单,我站在边上看了几次就学会了。"曾大爷说,那时他为了供养7个儿女,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骑着自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7,(8)
母亲的"话外音"■王春华父母开心是儿女们每日要做的最重要的小事。我把81岁的老母亲搁在心里,时刻感到一种沉重,不是对她的身体状况的担忧,而是担心自己不能读懂老人的心思。  相似文献   

14.
陈永江 《社区》2014,(12):53-53
随着子女一个个离开身边,老年人心灵上的孤寂感和失落感与日俱增,老人最希望的是儿女陪他们说说话。现实生活中,儿女能陪父母好好唠嗑的很少。有的儿女忙于生让变得不愿与父母沟通,在年老的父母面前无话可说,缺乏感情交流。即使同父母交流也是三言两语,连回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似文献   

15.
"城里老人为长寿忙,农村老人为活命愁。"正当城市里的老年人在"老人节"接过儿女奉上的康乃馨、体检卡之时,一些遭遇子女弃养、衣食无着的农村老人,正守着面前空空的饭碗发愁。  相似文献   

16.
王益  曹焱胜  闫新新 《社区》2013,(25):17-17
“最近身体怎么样?想做什么跟我说,等吃完西瓜,我给你洗洗头。”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街道老年公寓,几位四五十岁的男女围着几位老人忙个不停,看他们亲密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老人的子女,其实他们是孝亲敬老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早上8时许,志愿者们就来到了老年公寓,洗衣、擦地、换凉席……这正是目前云龙区在积极探索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以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孙乔  陈翔 《百姓生活》2014,(3):25-25
法院做出判决后。9个子女仍置若罔闻宁波江北区的王老太今年90多岁了,育有5儿5女,儿女中年龄大的70多岁,年龄小的也50岁了。如今,她的大曾孙都结婚了,算起来,即将五世同堂。不过,王老太却很寂寞,因为10个孩子里,有9个多年来对她不闻不问,也不肯支付赡养费。这让老太太气坏了:“我不识字,老伴去得又早,我辛辛苦苦把他们10个养大,好几个孙子也是我养的,现在要他们来养我,难道不应该吗?”  相似文献   

18.
这件真实的事件,并非个案.空巢老人独自死去,或发生意外救治不及时的事件,时有发生.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李庆 《社区》2011,(19)
72岁的独居老人刘老爹3年前遇到了情投意合的孙婆婆,本以为可以携手度晚年的两个老人,却遭到了儿女的反对。无奈,他们只能求助居委会……案例相恋3年多,却因子女反对,始终未能领取结婚证。8月24日,经过居委会多  相似文献   

20.
美的诠释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子女必须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老瘁”,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儿女应有情。所有做儿女的人,都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孝敬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