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时期,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宣传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其言论主张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相结合,丰富并深化了现代教育精神内涵,经过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宣传,对平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并走向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杜威中国之行对"五四"思想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云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23-28
五四时期,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应邀来华讲学,广泛传播了实用主义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和伦理学。杜威的民主自由思想成为五四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动力;他的实用主义怀疑方法,对中国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推行的民主教育、实业教育,对中国文化普及和新文化运动的平民化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实用主义有其固有的弱点,不可能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提供切实的方案,最终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而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杜威一生访问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世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他对中国的访问历时最长,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也最大。在1919年至1921年的两年多时间里,杜威在中国广泛游历,巡回讲演,传播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受到的欢呼和赞赏简直无以复加。但是,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对杜威在中国的活动以及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所作的评价历来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本文试图对美国和中国、历史和现实中有关杜威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的诸多评价作一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谭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99-102
杜威 (JohnDewey)是 2 0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哲学家 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及思想在实用主义中最具代表性 ,以至于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中国也不例外 ,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受其影响颇深。卢作孚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并付诸于实践 ,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 ,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宝贵财富 ,也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史云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8-54
杜威于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应邀来华讲学,对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理性的评价,对其未来走向给予了前瞻性引导,深刻地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杜威对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表示担忧,主张感情与理性相互配合。既反对一味的守旧,也反对盲目的趋新,提出中西文化折衷调和的主张。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缺少和平建设的环境,也由于杜威自由主义实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缺少理性的对话,杜威思想不可能承担起改造中国社会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杜威·约翰(1859—1952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评论家。经验与自然。杜威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经验。尽管他对经验从进行唯心主义的分析发展到自然主义的分析,而且在他的许多有关经验的论述中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他的关于经验的观点却是始终如一的。在杜威早期的哲学中,他对黑格 相似文献
7.
赵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66-70
首先,杜威美学有寻求连续性、回归日常生活的基本立场,其中包括恢复艺术品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连续性,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连续性,以及美的艺术与实用的或技术的艺术之间的连续性。其次,杜威美学与他的一元论经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艺术即经验”的基本命题。最后,对杜威美学的这些基本观点进行反思,指出其中逻辑和概念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8.
王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20-24
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 ,与东南大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结缘至为深远。东南大学不仅积极参与邀请杜威、孟禄访华 ,而且也是杜威、孟禄在华活动的重要基地 ,东南大学能成为近代教育研究的学术重镇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言行。 相似文献
9.
10.
郭紫怡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23,(1):36-40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留学美国,师承杜威。他在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进行继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提出了一系列立足于中国实际的教育观念,并将其一一付诸实践。陶行知对于杜威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改造及其实践,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同时,陶行知“中国化改造”后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华初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4):116-126
杜威的形而上学立场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经历过一次比较重大的转变,即从反对形而上学、倡导哲学改造,转变为为实用主义建立一种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通过对此时期杜威访华经历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推断,杜威这个立场转变与其访华经历中所涉的中国因素密切相关。杜威1919年访问中国之前的形而上学立场在其《哲学的改造》中有鲜明的表达,即反对传统的、静观的二元分离的形而上学,对自然世界持积极"征服"的态度;而杜威在访华后不久出版的《经验与自然》中的形而上学立场则有显著的变化。虽然其中有美国哲学界实在论的流行及其对实用主义地位的微妙影响,即杜威作为实用主义集大成者,需要提出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但相关材料表明,杜威1919~1921年在访华期间的经历使他亲身体会与深刻了解到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易经》思想与道家学说中关于自然、变动的观念,对杜威产生了他自己也承认的思想共鸣,进而激发其为实用主义哲学建立理论基础的"形而上学冲动"。杜威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的转变既回应了针对实用主义哲学的"无根"质疑,又为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提供了一个典范。杜威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取得的思想资源与相互之间的思想亲... 相似文献
12.
王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87-91
20 世纪上叶,胡适、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等学人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派。文章在研究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派学人的师承关系及他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威派学人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杜威热”,为中国新教育运动注入活力,使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及其学说、实践为标志的“中国化”幼教改革获得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建立了包括儿童观、学制、课程理论、学校功能、教育原则及实验方法等方面基础,并与世界现代教育潮流融汇,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发展历程起点。 相似文献
14.
常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25-31
杜威在晚年发表了系统阐释自己宗教观的著作:《一种共同信仰》。本文试图通过阐释杜威对名词性的“宗教(RELIGION)”和形容词性的“宗教的(RELIGIOUS)”概念的区分、对超自然主义、神秘经验论和宗教象征说的批判来说明,杜威对传统宗教划分超自然的和自然的二元论论证方法的批判是其整个反二元论哲学体系的最后完成。文章的最后,阐释杜威的共同信仰是什么以及这个共同信仰可能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钱厚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出于诊疗时代征候、批判实证主义并重建哲学的目的,杜威以发生学的方法来解读古代哲学.在<哲学的改造>中,他从社会学角度历史地阐述了古代哲学形成的社会条件,揭示了本体界与现象界二重划分的秘密;在<确定性的寻求>中,他又从心理学角度历史地阐述了古代哲学形成的心理情结,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相分裂的根由.杜威对古代哲学的批判性解读,启示我们去关注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原初关联,以及它本然地所担负着的价值使命. 相似文献
16.
吴奕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曾师承著名教育家杜威。学成回国后,他为了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加以批判地吸收,并以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为根据,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边办教育边探索前进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坚持从中国的国 相似文献
17.
魏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206-208
教学改革其内涵是促使教者善教和学者善学。杜威的经验理论强调“有事可做”,更要“有事可学”,主张让学生在经验的学习情境里“干中学”,通过学生主动地反省思考来领会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习因而水到渠成。文章旨在通过对杜威经验理论的探究,提出其经验理论的论点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杜威作为世界教育史上的思想大家,其哲学理论及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广泛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教师观至今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杜威认为教师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时代精神;应成为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以及师生互动中的交往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