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藏昌都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的加迭村每年藏历新年都要举行“假结婚”仪式。这一妙趣横生的民俗现象折射出盐井地方社会的多元认同:首先是和谐共存的多个民族对藏文化的认同;其次是互相宽容的多种宗教对藏传佛教的宗教认同;最后是全球化语境中地方群众对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这些多元的认同不仅反映了盐井地方的文化多样性,更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2.
马大正 《学术探索》2006,1(2):100-108
两千多年的新疆历史发展,展现出了若干特点和规律,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从政治上看,自西汉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一直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治理之下,尽管各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理不断深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立行省,新疆由此完成了和我国其他地区融为一体的进程。从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上来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历史上众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在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和好交往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战争和冲突,这是阶级社会各民族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宗教上来说,新疆有史以来即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从来都不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经验表明,宗教与世俗权力分离是保持新疆稳定的基础。从文化上讲,新疆文化是由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相互认同,既是新疆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各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从屯垦戍边政策的历史定位来看,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内容,屯垦戍边既有利于保障边疆的巩固和稳定,也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多民族地区,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引起民族矛盾和冲突客观存在,文章从文化宽容的新视角探索民族地区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思想文化基础,分析了文化宽容对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并从多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共存与发展、族群交往的心理取向差异以及族群利益的分化整合等方面阐述了文化宽容对构建多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甘、青两省特有的五个民族所处的生存区域里 ,呈现出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 ,五个民族的传统法文化具宗教神治性与宗法伦理性双重特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要关注这些地区的民族法文化的特殊性 ,分清利弊 ,合理取舍 ,以促进法制文明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吐蕃在河陇统治结束后,部分吐蕃居民及其后裔依然生活在河陇地区,继续影响着这些地区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佛教是吐蕃民族宗教生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归义军都僧统悟真和尚丧葬中由吐蕃后裔成立的悉(歹勺)潘社负责灵车,这一现象凸显了敦煌吐蕃居民重要的宗教地位.敦煌归义军政权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时采用的这种宗教地位确认方法,为各民族的精神层面上的和平共处、宗教上的统一认识和文化上的最终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云南民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的保证。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和宗教文化要自我调适,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服务。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民族相伴而生.宗教对于少数民族的诸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许多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特定的宗教文化.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儒求,以及这种需求在社会生活中的拓展.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旨在研究异文化的学科,因此,在文化人类学界也有重视研究宗教文化的传统,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大宗教时间观念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天文 《社会科学》2004,(9):122-128
通过对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异同点。本文认为 ,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的差异对人类的交往和文化的交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只有克服时间观念的冲突才能最终实现各民族、各文明共存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甘肃、青海和西藏都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份。"饶益众生,利乐有情"、"命人行好,止人干歹"等宗教伦理精神和行为准则,彰显着惩恶扬善的社会主流价值,与法律要义和法治理念相契合。在民族地区的犯罪治理中,发挥宗教的正功能以抗制犯罪,既是未来继续保持该地区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优质因子,又是当下防治犯罪的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加速使西部地区的社会结构、民族关系和民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矛盾和冲突空前激烈,对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应整合西部地区的社会结构,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解决各宗教之间、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政治制度文明建设,为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奠定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宗教对于近代民族地区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城镇的形成具有自发动力.由于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的广泛存在,寺庙等宗教场所具有较为强大的感召力,作为各族民众朝圣的中心,其通过人口与消费的集中,进而形成集聚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寺庙附近的各级市场发育.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基础较好的中心市场会优先发育成城镇,同时宗教也从城镇市场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物质支撑而延续传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阐释了民族与民族国家建构,宗教与文化身份的构建,然后分析了民族与宗教关系模式的三种类型,并对"藏回"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作了思考和阐述,最后对政府行为中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处理方式作了简单的思考和要求。不论在民族学界或人类学界,还是在宗教学界,民族与宗教关系的谈论比比皆是,但都涉及于政府行为的话语,对这两个实体的真实关系的论述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民族学理论与宗教学理论的范畴中,对此问题的解析作了一些简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新疆历史研究中五个重大问题———历朝各代对新疆的治理,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多种宗教在碰撞中并存,多元文化的共存、交融与互补,屯垦戍边的历史定位———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学习、研究新疆历史的基点应是面对现实与未来的主张,认为这既是当代新疆现实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闽南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宗教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影响着该地区文化生态的变化,反过来该地区的文化生态也影响着该地区各种民间艺术的走向和风格。闽南民间雕刻多样风格也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多元文化的体现,从闽南雕刻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看,多种宗教文化的存在从很多方面促进了闽南雕刻的繁荣和发展。宗教与当地多元文化的有机互渗、共构共存,既保留了各自原有的特质,也会引发一些新的结合与发展。这些都对当代闽南民间雕刻的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非法宗教活动频发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情感,适度满足其宗教需求;加强宣传和教育,积极引导信教群众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加快法制建设,尽快出台处理非法宗教活动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不断完善宗教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的长效机制;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新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宗教研究采取的是一种"以文化代宗教"的策略.这种研究模式几乎主宰了三十年来的宗教研究论著,但是也呈现了宗教文化的化约论、功能论以及局限于精英阶层的知识论倾向,最后以"弱文化范式"的形式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缺失.人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但忽略了不同宗教信仰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的多元社会中,宗教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都具有彼此认知的义务,它们应当参与"互补性的学习过程".宗教文化必须经过"拯救性的社会化",才能进入公共对话的空间,才能进入公民文化的建设领域,并且,宗教文化只有获得公民文化的身份,才能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存在样态,表现出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特性,这显然也是青海省民族宗教文化的特点。而正是这种宗教文化的共生性,成为多年来青海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基础。从对青海省宗教状况和社会样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宗教文化内部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可能和可以共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宗教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了宗教有可能对新疆民族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旨在促使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尽可能缩小和克服其消极面的影响 ,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论原始宗教的文化哲学意义黄龙保原始宗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和民族都曾经历过的一个漫长的史前时期.不同于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各类宗教现象,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一个主要领域,是远古时代人类一切知识的总汇,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正是在原始宗教的摇篮中孕育生长的。因...  相似文献   

20.
大杂居、小聚居的中国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众多不同的民族共生于同一地理区域,形成了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宗教多元共生的存在常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生活着藏、回、汉等民族,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等多元宗教信仰共生共荣,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逐步发展形成具有多民族地区宗教存在的多元共生文化复合体.研究多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共生存在及发展,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基本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